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新着力点,随着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城镇也成为资源能源集中消耗和污染物聚集产生的区域,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和高消耗高碳排放压力因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在发展精致的绿色城镇布局上抓重点补短板,实现城镇生活生产生态绿色增长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绿色发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新着力点,随着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城镇也成为资源能源集中消耗和污染物聚集产生的区域,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和高消耗高碳排放压力。因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在发展精致的绿色城镇布局上抓重点补短板,实现城镇生活生产生态绿色增长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绿色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绿色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城镇化品质。城镇作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心,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重要的能源消费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责任主体和基本治理单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渐进入成熟期,城镇的开发边界也会渐趋稳定,建设方式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常态。一是加快发展绿色化现代农业。农业既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又是碳汇的关键产业。因此,在产业布局上不仅需要延长产业链,挖掘产品价值,打造绿色品牌。还要建设智慧农业,灵活运用物联网技术,以农业规模化发展,做到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实现资源节约,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农业。二是加快推进低碳化的现代工业。一方面,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要以工业为重点,鼓励工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打造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以消除生产制造系统中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与生产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研发,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鼓励核心企业带动链上企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检验、检测、评估和认证服务平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规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低碳化的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第一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带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与第一产业融合,拉动消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电子信息服务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实现能源利用高效低碳,推动第二产业低碳转型。
调整用地结构。国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也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优化用地结构是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土地资源宝贵,而城镇化发展靠土地外延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用地破坏严重。因此,以低碳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不仅能引导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还对区域和全局性的碳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调整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结构,合理布局城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交通用地,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二是调整山、水、林、生态绿地等生态屏障用地结构,维护和改善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彰显新型城镇化生态特色。以公共交通为例,将居住、商业、办公、文化和公共空间组织进行混合,布局在以站点为核心的社区环境中,社区之间就能保留大量的绿色开放空间。据相关资料显示,公交出行比重每增加5%,能耗则降低9%。这一空间布局,能够使土地多功能混合使用、高效使用各种基础设施、缩短出行距离、减少对汽车的依赖,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碳排放,促进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同时,由于我国地势复杂多样,因地制宜建设好城镇化生态公园也十分重要。首先,在沿海地区,针对海洋、海岸带,利用海洋微生物代谢机制,打造红树林湿地公园等,增加蓝色碳汇;在内陆地区,针对林地、山地等,建设街心绿地、郊野生态公园等,增加绿色碳汇。其次,推进城镇周边地区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治理,将荒废、多余建设用地进行生态化改造,做到变废为宝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土壤碳汇。
推进绿色低碳。在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坚持生态优先和生态文明原则,通过以“提升质量”为内容和抓手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转型,完成了从“人口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的核心转变,实现了绿色、集约和低碳发展。一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重点强化能源配置。一方面,面对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中和建筑集中趋势,应以能源的科学化、分布式的城乡配置为抓手,探索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减少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达到精准用能、高效用能、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使城镇和乡村成为一个有机体。另一方面,从城乡、社区和建筑三个层面科学制定城乡精准用能、近零碳建筑的相关规划,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绿色低碳发展协同助力,建立高品质、高质量的内在有机循环系统,创造生态、包容、宜居的城乡绿色低碳生活。同时,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实现新型城镇化下垃圾的零排放和回收利用、城市中水循环利用等资源再利用。二是切实加强城乡建设中的绿色建筑管控。一方面,将“绿色文化”“双碳文化”融入绿色建筑理念中去,建立城乡建设中建筑的空间分布特征、碳排放指标、资源消耗标准、运营监测数据等“台账”。另一方面,建立由绿色建筑规划、绿色建筑标准、装配式建筑技术、排污和用能监测等组成的绿色建筑管控体系,引导绿色建筑转型发展,实现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补式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