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77篇文章

我记得我大概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国内古装历史剧刚开始爆发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多历史剧过了很多年再看依然还是永远的经典。比如《武则天》、《唐明皇》,《雍正王朝》、《天下粮仓》之类的历史正剧,这些电视剧以严谨的历史考据,专业的演艺团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段时间的精品剧目之多,让人有一种应接不暇之感。

我那时在看这些古装剧的时候,总是对里面的各种古装美人很感兴趣,她们所传递出的中国古代女子所特有的优雅的风姿,也吸引了我们这些小男生的注目。不过,我当时也有一点小困惑,那就是——为什么她们的头上总是顶着那么大的发髻呢,难道她们就不累吗?古代女子真的有那么多头发,盘起来体积那么大吗?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1)

我心中最经典的杨贵妃

后来我接触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历史方面的书籍以后才知道,其实,古人虽然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于头发很看重,一般不会剪发,可是即便如此,大多数古代女子的头发发量也达不到能盘出这么大的发髻的程度。而她们之所以能够顶着这样的发髻出门,其实是因为戴了假发的缘故。

什么?古代人也有假发?难道他们也是为了遮挡自己的脱发?其实古代大部分戴假发的是女子,其作用也不是为了遮挡脱发,而是主要为了美。这个就有点像现在的女孩子,本身也不是脱发,头发发量也有一些,但是还要专门去接点头发,显得自己长发飘飘一样,都是为了美嘛。

那么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古代的假发的那些事。

一、古代假发发展史——始于西周,盛于唐宋

要说起我国古代假发的起源,比大家想象的要早的多。根据文献记录,在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假发了。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2)

周朝服饰

根据《周礼》中的记载:“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东汉的郑玄为此注解道:“副之言覆,所以覆首为之饰,其遗象若今之步摇矣,服之以从王祭祀。编,编列发为之,其遗象若今之假髻矣,服之以桑也。次,次第发长短为之,所谓髲髢 (音同壁迪),服之以见王。

这个意思就是说:《周礼》中所说的副、编、次其实是三种不同的假发,由王后佩戴,对应三种不同的场合。“副”通“覆”,就是覆盖在头上的假发,这种假发是用于陪同君王祭祀场合的;“编”就是编起来的假发,我理解大概跟现在的假辫子差不多意思,是用于陪同君王祭祖的场合的;次,就是长短头发一起编织成的头饰,我觉得大概跟头上戴的网纱之类的东西,是用于觐见君王的场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西周时候,假发是作为贵族妇女在出席重要场合时所必备的礼仪用品而使用的。

关于假发的流行程度,在《诗经》中有一个有趣的反例证明。在《诗经》中有一首叫做《君子偕老》,里面有这么一句:“鬒(音同枕)发如云,不屑髢(音同迪)也”,这首诗是赞美贵妇人的美丽,说她头发乌黑亮丽,如同云一样浓密,根本不需要用假发来衬托。照这个诗的意思反过来看,当时大部分头发没那么浓密的女子还是得需要假发来衬托的。

虽然假发在西周就已经有了,可是毕竟是数量稀少,主要集中在贵族妇女的手中。到了汉朝的时候,上面的几种假发都被统一成了发髻的形状,称为“假髻”。并且逐渐由贵族宫廷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假髻则更是成为了民间女子必备的“时尚单品”。而且由于假髻做的高度比较高,比较容易损坏,所以当时的女子为了保护假髻还得把它放在木笼子里。有些人自己家里没有假髻,还专门找人借假髻。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3)

魏晋南北朝服饰

对这种现象,《晋书》中这样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用髲(音同壁,假发的意思)既多不可恒戴,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名假头。至于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女孩子都是爱美的,为了爱美哪怕找人借都可以。

后来随着女子发型逐渐变得越来越高,假髻也越做越大,到了唐宋时期基本上发展到了顶峰。其实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还曾经打算过要打压一下这种高大发髻的风潮。估计是没打压住,这很好理解,直男们怎么能够遏制住女孩子们爱美的天性呢?唐高祖为此很郁闷,就问了一位大臣为什么女子都得顶个那么高的发髻出门呢?这位大臣也是个直男,说了一番大道理,意思是对于人身体而言,头发和发髻都是最重要的装饰,甚至比皇帝还重要。这等同于“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那意思。

最后,唐高祖也只好取消了禁止梳高大发髻的法令,这一来时尚潮流更加汹涌澎湃了。在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景象中,随着与各国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充分激发,发髻的种类和式样开始不断的花样翻新。为此甚至还专门有人写了本书叫《髻鬟品》,专门记录各种发髻,大概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时尚发型手册之类的书吧。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4)

社会环境的开放也让唐代的妇女梳的发髻越来越高,光是高髻的样子就有云髻、螺髻、半翻髻、反绾髻、三角髻、飞天髻、双环望仙髻、双髻、双螺髻、惊鹊髻、回鹊髻、乌蛮髻及峨髻等。唐代诗人卢微君有一句诗说:“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鬓高”,可见唐代女子发髻都得有一尺多高了,当然唐代尺比我们现在小一点,那也得有二十多公分。我算是知道为什么古代女子感觉那么优雅了,天天顶着一尺多高的发髻头都不能动,能不优雅嘛。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5)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许鹤子,她的发髻应该属于双环髻

这么大的发髻,当然没有假髻是做不到的。可是假髻做太大了也不太好,顶在头上要是固定不好掉了那就尴尬了。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云:“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其实这诗就说有个宫女头上戴了一个特别高的假髻,用三层钗固定结果跳舞时候还是被风给吹掉了。好在皇帝不太在意这事,还赏赐了她一脑袋梳子好好固定一下。看来假髻这玩意得好好固定,要不然跳个舞满场飞假发也不是个事。

当然了,唐代要说引领时尚潮流的那还得说是宫廷。天宝年间,杨贵妃就特别喜欢用假髻,而且还喜欢穿黄色裙子。据说马嵬坡她自缢以后,当时人形容她:“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唐代高大发髻的潮流也沿袭到了后来的宋朝,所以说唐宋是假髻的发展最高峰。后来到了元朝以后,妇女渐渐使用假发少了,到了明清时期,假发的潮流又稍有抬头,但是已经没有唐宋时期那样高大了,从尺寸上来说是小得多了。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6)


二、古代假发材料从哪来?

前面说了这么多,也许大家会有跟我当时读史的时候一样的疑问:古人不是对头发很看重的吗?不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吗?他们不是一般不剪头发的吗?那既然对假发需求这么大,那制作假发的材料——头发都是从哪来的呢?

根据我看到的史料,制作假发所用的头发的来源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罪犯割下来的头发、穷人自己剪头发卖钱以及外国进贡的头发。

01 罪犯割下来的头发

前面我们说了,古人对于头发非常看重,所以就专门出现了用割人头发的方式来惩罚犯罪的人的方式,这种刑罚称为“髡(音同服)刑”。在东汉郑玄为《周礼》所做的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被锡,读为髲鬄(音同必替)。古者或剔贱者、刑者之发,以被妇人之髻为饰, 因名髲鬄焉。”就是说古代经常有用受刑之人的头发来做假发的情况。用受刑之人剃掉的头发来做假发,这也是假发原料的主要来源。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7)

02 穷人自己剪头发卖钱

虽然说古人对于头发无比看重,但是毕竟在身体发肤之外,填饱肚子总是第一位的,生存的需求总是首要的。所以,对于有些穷人来说,有时就会把自己的头发剪掉换钱来生活。

汉代乐羊子读书没有钱,他的妻子就把头发剪了卖掉来供他的学费。《太平御览》中记载:“乐羊学书,其妻贞义,截发以供其费。”在晋代时,陶侃(就是陶渊明的曾祖)家里穷,来了客人没钱买酒招待。陶侃的母亲就剪了自己的长发,做了两顶假发,换了一些酒菜才能招待客人。在《晋书》中这样记载:“都阳孝廉范迪尝过(陶)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看来陶侃他们家下回请客得间隔长一点了,至少得等老母亲头发再长长了再说了,当然这是笑谈了。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8)

03 外国进贡的头发

啥,外国就给咱们进贡点头发啊?这也太拿不出手了。其实这是个误会,因为前面我们说了,乐羊子妻和陶侃的母亲都能够靠剪头发换来还算比较不少的回报,可见当时假发毕竟原材料还是比较稀缺,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价格应该也是比较贵的。

前面说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头发是非常看重的,所以一般不会剪,但是我们不剪头发不代表其他国家也不剪头发啊。比如当时的新罗,他们的风俗对剪头发就没有那么避讳,那剪下来的头发不是正好进贡给咱们中国,这对于新罗不等于是“出口创汇”了嘛。

古装剧里人物头发(古装剧人物发髻那么高)(9)

左一为新罗使臣

新罗在唐代曾经多次向唐朝进贡过头发,还按照长度分成不同等级。比如在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新罗派遣使臣向唐朝东征主帅苏定方赠送“头发三十两”,后来到了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新罗又向唐朝进贡“头发十八两”。一直到唐懿宗时期,新罗还往唐朝进贡了大批土特产,里面也有头发,其中“四尺五寸头发百五十两,三尺五寸头发三百两”,这种长度的头发很明显,最适合用来做假发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虽然服饰造型一直在变,但是女性追求美的努力是永远不变的。就像现在很多女孩子跑到理发店去接发、织发、烫发、染发一样,古代女子也为自己的美而想出了各种奇思妙想,而假发和通过假发而形成的发髻文化,也成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我们研究历朝历代的衣食住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侧面和参考。也让我们不禁对古代女子的优雅风姿和翩翩风采而感到悠然神往。



参考文献

1、《古代女子青睐假发》 李晓巧 文史天地

2、《论古代女性假发流行原因及影响》 任燕飞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年8月

3、《从现存文物中探讨中国古代妇女发式的演变》 向景安 文博 1995年8月

4、《从古代假发的盛行看新罗所贡人发的用处》 姜维公 东北史地 2004年第10期



感谢您关注头条号“懒龙说”,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与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转发朋友圈,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赞赏”,为作者提供一点点支持,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