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过程中播种需要注意什么(小麦种迟不种早)
农民相信科学,坚持晚播小麦,最后为啥后悔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对小麦播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黄淮小麦种植区,曾流传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而近两年,这句农谚就变成了“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
有位中药材种植大户,当田间40多亩中药材收获后(10月20日前后),他并没有像邻居们那样趁着好墒情立即播种小麦,而是基于霜降种麦正当时的说法,加上农业专家表示今秋气温高于往年,将小麦播种日期稍微推迟到霜降以后更加合适。
在本着科学种田的原则下,这位种植大户听了农技人员的建议,计划在10月底进行播种小麦(日平均气温15℃上下)。
然而,到了播种小麦的时刻,田间的墒情已经不利于小麦出苗了,想在此时播种小麦,要么等雨,要么灌溉。
等雨就意味着还要推迟播种时间,届时要增加种子播种量,灌溉又增加了人力物力,无论哪一种,都致使种植成本增加,左右为难的他,望着邻居们麦田里已经长出绿油油的麦苗,内心里涌起无限懊悔。
早播小麦到底有没有好处?稀植小麦和密植小麦,到底哪个更高产?
小麦播种时机的选择,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先天因素之一。
早播的小麦,受气温较高影响,冬前生长过盛,容易形成旺长苗(高脚苗),遭遇冻害和后期倒伏的几率大大增加。
农民经历了太多因早播小麦而导致减产的经历,在农业专家的呼吁下,大家这才逐渐形成晚播小麦的习惯,可见,晚播小麦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然而,小麦播种的早晚,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当年的气候情况和土壤墒情,今年秋季相对干旱,农民朋友在玉米收获后,正是抓住了10月中旬落雨的有利时机,及时趁墒抢种,从而保证了小麦正常出苗。
事实证明,从小麦播种至今(11月4日),接近20天的时间内,在黄淮冬小麦种植区,尚未形成一次有效降水,而未来一周内,降雨的概率也比较低,这为等雨播种小麦的农户,造成了极大困扰。
除了播种时机的选择,影响小麦产量的另外一个先天因素,便是小麦播种的亩用种量。
在气温适中,且水肥充足的前提下,小麦播种过稠,不利于正常分蘖,遇到雨水较多的年份,极易形成旺长苗,来年遇到较大风雨天气,就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倒伏现象,从而为小麦减产,埋下了伏笔。
当前的小麦种子,正常气候条件下播种,亩用种量25斤左右,部分小麦种子公司,推出了22斤/袋的包装,依然是一亩地的播种量。
然而,和小麦播种类似,小麦种子的播种量,依然要根据气候情况和土壤情况进行灵活调节。
按照“斤麦万苗”的原则,黄淮地区冬小麦播种,则要牢牢掌握“分蘖强的种子少播、分蘖差的种子多播;沙土质少播;黏土质多播;播种早少播、播种晚多播。”的诀窍,只有做到将以上6句话灵活运用,才是确保小麦高产的关键。
但有些区域,即便是早播,亩用种依然高达40斤,甚至更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亳州市观堂镇,据农技专家贾老师介绍,当地小麦亩用种量,即便是早播,也不会低于40斤,晚播小麦亩用种量要超过50斤,但这里的小麦,每年都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这和当地的黏土特性有关,播种量过少,遇到干旱年份,田间分蘖能力不足,会导致亩穗数减少,这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农村人常说的“有钱买种,没钱买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大密度播种,若遇到雨水较多的年份,将会加大小麦生长期倒伏的几率,但这个可以通过多种管理措施进行预防,总体来说,稀植的风险,远远高于密植的风险。
小麦早播晚播、密植或稀植,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莫被科学的表象误导了
农民朋友在种植过程中,能秉承科学种植的原则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能生搬硬套,农民的种植经验,均是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应用,再根据老祖宗留下来的种植智慧,所总结出来的种植方式方法,即便是科学种田,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农村有句老话,叫“种庄稼不用学,别人咋着咱咋着”,聪明的种植户,往往能充分借鉴邻居们的种植模式,再根据科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将种自身的植水平,得以充分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