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科技创新如何卡脖子)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科技创新如何卡脖子)(1)

钱学森之问”

教育是钱学森最后的心结。

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依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言之谆谆,意之殷殷。

“当你走近病榻上的钱学森,你能感受到的是:他虽垂垂老矣,却思维敏捷;他学识渊博,又历尽沧桑;他言简意赅,一张口就讲出人生大道理,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和世界大事,却又超凡脱俗,从不谈生活琐事。他想的都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钱学森的秘书、学术助手涂元季曾这样写道。

钱先生平和安详地离去了,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但人们更愿意把老人关于教育的话看成他的遗愿,并称之为“钱学森之问”。

“在世纪之交以来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时,人们更加深切体会到钱老之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位专家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纷纷出台,中学推荐、学生自荐纷纷进入人们视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也已启动……

《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引起人们的深思。有认识、有行动,还有人们内心深深的期待——希望中国有更多的钱学森式的人才出现。

钱学森不禁是思维科学的奠基人,也是享誉世界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被尊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如有好运的人,或可带来好运的事情。

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如何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为什么钱学森教育思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化创新产业的推进、新时代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中国梦的设计和实现,没有哪一个方面离得开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参与。在一个科技创新引领全球变化的时代,在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的未来生存构成巨大影响和改变的时代,关注和讨论想象力创新就是关注和讨论人类的未来。

想象力到底是什么,想象力跟创新、跟科技强国、跟教育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有关想象力与创新的内在决定性关系,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追寻想象力的本源,寻找想象力萌生成型的内在原因,探索和把握人类想象力的本质及其规律,为未来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寻找原动力。有关于想象力及其本源的研讨,具有特别的意义,以此为依据和背景,总结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人类想象力经验,发掘他的内驱动力,推动深圳和整个国家的想象力展开以及更大规模的创新发展。

“大成智慧”思想及其学说,是钱学森先生最重要的创新成果,是他在从事工程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进入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研究取得的突破;他认为:“逻辑思维结合形象思维的大幅度泛化上升为创造性思维”;“个体智慧、群体智慧、社会智慧在交互中‘涌现’”。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广阔前景的启示下,钱先生进一步创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同时在指导“综合集成研讨厅”建立当中,感受到古今中外知识系统、各行各业专家系统和巨大能力的计算机系统,三者结合所显示的“综合”优势和“整体”优势。因而,钱学森兴奋的提出:“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大成智慧”的关键是“集大成”,只有集大成,才能“得智慧”。它实现了整仁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泛化上升“创造维”的历程,表达了智慧综合集成的“涌现”过程,巧妙地把东方思维方式与西思维方式有机结合。

把一个非常复杂事物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 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把各种情报、资料、信息, 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统统集成起来. 按照钱学森先生的说法, 这是“知识产生体系”. 从思维科学的观点深入挖掘, 逻辑思维形成的知识与形象思维所形成的认识,相互印证、攀升, 经过各领域专家头脑的思考、碰撞,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大幅度泛化, 孕育了创造思维的诞生, 涌现出了新的智慧, 从而实现了“信息 → 知识 → 智慧”的跃升历程, 是集个体、领域、不同时期智慧之海纳百川, 引入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得智慧”的观念, 钱学森先生称之为“大成智慧工程”, 同时是应用思维科学技术, 形成“大成智慧”的过程。

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在科学的殿堂里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探索科学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有的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他们对建设科学殿堂有过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贡献。但是科学殿堂的根基是靠另一种人而存在。他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