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

印章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凡有文字可查的年代都有印章的存在,并逐渐发展成为金石文化。从明代开始,被深深打上私人物品烙印的印章,长期以来只是杂项类文房品种中的一个收藏小类别。如今集印章材质、工艺和名人效应于一体的印章,逐渐被更多收藏者所关注。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9)

石材辨识、印文考证、珍品稀少,是印章收藏者的三大难点。古时印章用过不少名贵材质,如象牙、黄金、白玉、犀角、田黄等,这些印章是帝王皇族、官宦世家的专属刻章用料,民间很少采用,很多时候当权者也不允许别人使用。而现在常见的老印章,基本上以石质为主。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8)

印章收藏中最受追捧的是名人印章。不论是名人的姓名章、字章、别号章,还是藏书章、鉴赏章等,都会在印文上有所体现。中国文字发展有数千年历史,不同时代文字的字体都有差异。一方数百年前的老印章,上面的印文并不好识。文人雅客为追求艺术效果,通常会在刻章时自行安排某个偏旁的位置。想弄懂印文,需要收藏者具有一定的文字造诣及篆刻基础。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1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7)

老印章中的真品、珍品稀少。真品,指的是印章石材地道、历史价值真实;珍品指的是出自名家的印章;石材是否上佳、雕工是否精美、名头是否响亮,是影响印章收藏价值的三大要素。三者中只要具备其中一个,就说明这方印章具备了收藏价值。现在的名家印章实在太少,不少人在收藏印章时就是看中石材和雕工。用于刻印的石材,还有楚石、丰润石、广绿石、萧山石等传统印石。各地出产的印石较之普通石材各有优势,为历代文人雅客普遍采用。当然,名贵石材刻制的印章,具备更高的收藏价值。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2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6)

带有浓郁文人气息的印章,既有实用性,也兼顾了把玩欣赏的艺术功能。雕刻工艺,自然也是影响印章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出自当代刻钮名家郭石卿、廖德良、林文举等人之手的印章作品,即价格不菲。除了印章钮饰,有的印章还会在侧面刻有图画、诗文,足见印章的艺术魅力。当然,印文的雕刻是否具有神韵同样会影响印章的艺术性,毕竟印章的本质功能还在于印文的内容。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3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5)

收藏印章,可以石材为主,或以印章工艺为主。民间有“一两田黄三两金,昌化鸡血石没有价”之说,就说明了石材的重要性。但雕刻工艺精细老到的印章,同样有很高的市场价格。偏重哪种收藏,要看个人的爱好。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4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4)

首先,能够保存至今的名家印章越来越少,收藏价值越来越大,但实际上收藏爱好者仍然有捡漏的可能。原因是不少名家的印章印文不会直署其名,不懂行的卖家在收到印章后,只要有所盈利就有可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手,这就要看收藏者的眼光和运气了。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5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3)

其次,好的印石本身就属于稀缺资源,在收藏市场上的售价逐年升高,增值潜力巨大,更何况带有历史、工艺和人文价值的老印章。杭州西泠印社近几年拍卖的印章,屡创新的价格纪录。因此,印章收藏爱好者不能放过任何一方石材上佳的印章,毕竟“佳石不易得”。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6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3)

第三,篆刻本身不同于大众艺术,其社会普及面不如字画等收藏种类。很多收藏者只把印章作为判断字画真伪的一个特征,而不是分门别类地予以研究,所以真正懂印章的人还是不多。因此,新介入印章收藏的爱好者,也有可能淘到上品的老印章。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7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8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