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

史湘云

以前看《红楼梦》,总会用自己的性格去比着里面的人物去表示好恶。因为自己的性格是追求隐忍稳重的,所以喜欢里面尤氏、麝月、袭人一路,最不爱的就是史湘云。她性格太爱咋呼了,一个女孩子,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宝玉和宝钗远远地就听到她“大说大笑”,这叫怎么个事呢?她又不是王熙凤那样没有读过书的,她是正经的侯门千金,满腹的文章,怎么就没有个文静劲呢?整的迎春和宝钗都抱怨她话太多,太聒噪,说她“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史湘云还一点眼色没有,宝钗生日上,大家都知道龄官像黛玉,可是没有一个人点破,偏偏她脱口而出“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整的黛玉拂袖而去。

如今心里没有那么多情绪,平心看去,原来的理解似乎并非是那么回事。剖析了史湘云的家庭和童年经历,以及她在大观园的处境,慢慢理解了她性格的来历。表面上风风火火、直来直去的史湘云其实就是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内心中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关心,不幸的是她在长辈哪里并没有得到她想得到的关爱,有幸的是大观园里她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友谊。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2)

史湘云

贫穷、孤独的侯门千金

金陵史家的爵位是侯爵,而且一直保持侯爵的爵位,史湘云生活在史家,可是真正的侯门千金。可实际上她的境遇相当差,史湘云是“襁褓之间父母违”,也就是她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了。林黛玉是孤女,好歹她跟他父母一起生活了五六年,史湘云干脆连亲生父母都没有见过。史湘云在第二十回出场的时候,对于她的身世没有清楚的交代,一直到第三十二回的开头,从她和袭人的一段谈话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些前情。

十年前史湘云和袭人一直住在贾母处的西暖阁,史湘云说,“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史湘云襁褓之间父母就双亡了,但十年前她的太太才没,说明史湘云并非是嫡女,她只是小妾所生的庶女。按照封建宗法制度,亲生父亲和生母去世之后,嫡母应该担负起抚养家中庶子女的义务,史湘云应该继续留在史家,但是她却一直跟着贾母,并且贾母还指了袭人来照顾史湘云。这是为什么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史湘云的嫡母在史湘云父母去世之后,曾经严重地虐待过史湘云。史鼐是史湘云的叔叔,小叔子没有办法管制大嫂子,只有让长辈的姑母贾母出面来管这件事。贾母是一个非常重视礼法的封建家长,她已经是出嫁外人,史湘云的嫡母虐待史湘云的程度不是很惨烈,她是不会管这件事的,就像迎春嫁给孙绍祖,这是亲孙女,隔着父母她也不方便掺言的。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3)

孩子一多就照顾不过来了

因为这位嫡母虐待史湘云的行为已经惨无人道了,史鼐才求了贾母暂时抚养史湘云,所以史湘云才被带到了贾家。在嫡母死后,没有人虐待她了,她就没有理由继续留在贾家了,被史家接回去居住。她前脚刚走,贾母就把照顾她的袭人指给了宝玉,也说明了贾母并不十分情愿收留史湘云,她压根儿就没考虑史湘云以后还会再回来。

史湘云回到家之后,就跟叔叔婶婶一起生活,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也像邢夫人对邢岫烟一样是个脸面之情,只是养着罢了,根本就谈不上宠爱。史湘云她一个月的月钱才只有几串钱,宝玉屋里的大丫鬟的月钱是一吊钱,二等丫鬟是五百钱。一吊钱是一千个铜板,出门总不能拿着那么多钱在身上,一般都改成小串。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除了给刘姥姥一包银子,还给了她一串钱,为何要给她一串钱呢?是叫她雇车方便,银子不好找,容易吃亏,所以给他一串钱,按照行市讲好价钱,给车夫正好的钱,就是打车费。从城里到郊区也就一二百块钱尽够了,所以这里的一串钱也就是一二百个铜板,史湘云的月钱是几串钱,不会超过一吊,超过了的话,就会说一吊来钱了,而且宝钗还说史湘云的月钱还不够盘缠钱,这几串钱竟然不够史湘云往返贾史两家的路费,这样估算,史湘云在史家的月钱甚至连贾家二等丫鬟也不如,宝钗过生日,她也没有什么礼物可拿的出手,只好让人把“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4)

谁肯信史家千金过的不如丫头?

不但如此,史湘云的婶子还嫌家里费用大,家里的针线活都叫史湘云娘们儿做(史湘云还有个奶妈周氏),这些针线活是如此的繁重,经常要做到半夜三更,以至于袭人想让史湘云给她做点东西都没有时间,她的这个婶子真是拿她当苦工来用的。

史湘云每次来贾府,都是贾母叫人来接的,每次过来的仆妇倒是不少,却都不是史湘云自己的人,都是婶子安排来监视史湘云的。史湘云连句实话都不敢说,只有住在宝钗处时才敢偷偷说出来。史家的人也不敢叫她在这里多住,住久了怕老太太知道实情,第三十六回中,史家又派人来接她回去了。史湘云见宝钗等人来送,“缱绻难舍”,就这样宝钗都怕那些仆人回去告诉湘云的婶娘,到了家会被她婶娘责骂,赶快催她回去了。

这就是史湘云的境遇,不但是无父无母,婶婶对自己还不好,生在侯门,却活得不如个怡红院的丫头。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5)

爱大笑背后隐藏的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

史湘云的性格形成,为何她爱大说大笑,为何她的话那么多?为何她那样淘气?

俗话说: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若是一个人的物质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不应该是一个多话的人,史湘云话这么多是有缘由的。

史湘云幼年受到过嫡母的虐待,之后跟着贾母住了几年,因为贾母处还有别的孩子,对于史湘云没有特别的关注。小孩子童年时光非常渴望亲情,又受到漠视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关注。比如说“大说大笑”,贾母又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觉得小孩子大说大笑,屋里热闹是个吉利的征兆。在某一时期,史湘云这种做法获得了贾母的青睐,于是她就养成了这种“大说大笑”的习惯。

史湘云在史家,上面有长辈的管教,身边有嬷嬷的监视,她哪里敢多说一句话?只有身边的翠缕还能说话,可惜翠缕的文化水平不高,经常就是鸡同鸭讲,毫无趣味。作者写史湘云“论阴阳”也不过为了显示史湘云在史家是多么的孤独。大观园可就不同了,里面的宝钗、黛玉、探春等闺阁小姐都是有知识的、投缘的,说与她们听,她们是解得的,那还不痛痛快快地把憋下的话一股脑地倒出来?在大观园里,她就要大说就要大笑,此时不说不笑,更待何时?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6)

湘云和黛玉是好姐妹

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别人略微笑笑也就罢了,毕竟这么说有些损口德,可是史湘云竟然笑倒了。原本是厌恶她的,后来也想明白了,她只是要借这个机会好好笑一场罢了,并非真的瞧不上刘姥姥,以她的情况,还不如刘姥姥了,她哪有心去笑话人?

史湘云比其他人都想得到贾母的疼爱,但是贾母真正喜欢的人是宝玉,家里孙女那么多,都不稀罕了,唯独对于宝玉的喜爱始终不减。史湘云就穿上宝玉的衣服,扮做宝玉的样子,老太太老眼昏花没有看出来,果然是把她看成宝玉了,对她说:“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她听了只是笑,并不过去,就当这是老太太对她说的,过去了就看破了,这个美好的时刻就过去了。宝钗说史湘云爱穿别人的衣裳,其实是不知史湘云,她只穿过宝玉的衣裳和老太太的披风,穿宝玉的衣裳不是爱宝玉、也不是爱衣裳,只是为得老祖姑一刻的关怀罢了。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7)

贾母重男,不免就要忽略女孩子

黛玉说她淘气,其实也是不知她。前年正月穿了老太太簇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去扑雪人,弄了一身泥,是为了干嘛?就是老太太越来越漠视她,她就要通过淘气来争取一些老太太的重视。但是她越这样,老太太越不待见她,不怎么接她来贾府了,连她自己也感觉到了。在三十六回末,她要离开贾府的时候,偷偷跟宝玉说:“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每每读到这里,不由地有眼泪要出来,这个没爹没娘,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也确实是可怜。她寄希望与宝玉,宝玉虽然跟她关系好,心里并不是时时有她,倒是袭人提醒宝玉,起社要请史湘云来。这不可不说是史湘云的悲哀,她和宝玉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太密切,二人之间不是男女情感,有一种说法是她和宝玉最后结婚了,从前八十回的内容来看,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史湘云之所以养成了大说大笑、淘气、话多的性格,都是跟她的童年经历有关,也跟她的个性有关,面临类似境遇的林黛玉却养成了更加内敛、悲观的性格,从这一点来看史湘云还是有积极一面的,不管怎样,她是要争取的。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8)

贾母对史湘云的感情一般

贾母不太喜欢史湘云

贾母虽然是史湘云的祖姑母,但是史湘云只是个庶出女儿,贾母对于史湘云的情感有些复杂。

一、自己的大侄子只有这一个骨血,自己不管吧,还不是那么回事,还得管。在史鼐外任的时候,她还是把史湘云接来了;

二、这件事还涉及史鼐的夫人,还不能多管,管多了影响自己和二侄媳妇的关系,毕竟史鼐现在是保龄侯,自己儿子在官场上混还得有人照应,不能很得罪人。即便是风闻了史夫人对史湘云不太好,也不干涉,也不怎么接史湘云来了。起海棠社的时候,宝玉去求了老太太两次,到了下午老太太才派人把史湘云接来。一直到史鼐要出外任了,老太太方以舍不得为理由,把史湘云留下。

三、史湘云有点闹,不管出于什么理由,贾母喜欢懂事的、听话的、爱奉承自己的女孩子。按照贾母的标准,史湘云小时候挺好玩的,大了就惹人烦了,要嫁人了,就本本分分嫁人,我就了了心事了,自己家还有这么多孩子呢,哪里顾得上她?

三十一回,史湘云得以主动来贾府,许久不见,贾母不但不亲热,反而上来就一句:“今儿还是住着,还是家去呢?”这不就是撵人走么?史湘云问:“宝玉哥哥不在家么?”贾母又一怼一句:“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真是因为大了不方便提小名么?紧接着宝玉就来了,头一句就说“云妹妹”如何如何,贾母却没吱声,她就是不很喜欢史湘云。若贾母能想疼黛玉一样疼史湘云,史湘云也不至于养成那样爱表现爱淘气的性格了。

贾母不喜欢史湘云或许还有一个理由,是跟史湘云的母亲有关。史湘云父母年纪轻轻,双双死去的情形比较少见,史湘云父亲的死许就跟史湘云的母亲有关,因此其嫡母才会如此痛恨这个孩子。史湘云越大长的越像她妈,老太太看着了便想起自己侄子的死来了,开始疏远史湘云也是有的。

婶婶说白了,就是在虐待史湘云,祖姑母对自己也不大待见,史湘云又能从谁哪里获得情感支持呢?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9)

绛纹石原石

史湘云的叔叔和绛纹石戒指

史湘云的叔叔史鼐应该对史湘云还是蛮好的,三十一回史湘云能够不待贾母来接就来贾府,就是得到了她叔叔的许可。为什么这样说呢?

按照书中所写,史夫人是不可能主动送史湘云来的,其他人就更不可能有这个权力了,只有史鼐同意才可以,这是理由之一。

史湘云来贾府之前突然得到了好多绛纹石的戒指儿,这种戒指虽然不贵,但也稀罕,连宝玉也觉得拿来送人非常得体。绛纹石应该就是红纹石,主要成分是菱锰矿,产地在东北、赣南等地。史湘云一个月的月钱才几串钱,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她都没有东西送,拿自己的绣活充数,她如何能得了这种东西?而且一得就是好几个。她婶婶是不会给他的,只能是她叔叔,或者出差带的土特产,一下子给她的,因为叔叔在眼前,又有这个礼物为理由,她才能主动到贾府来一趟。

还有一个细节,史湘云来的时候,穿了一件明显的不合季节的厚衣服,大家都觉得可笑。史湘云回答是“二婶婶”给穿的,为何如此呢?这就是史湘云的二婶在丈夫面前,要表现的关心史湘云,好像是怕她冻着,给她穿了这么一件厚衣服,亲妈哪有这样做的?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明,其实史湘云的叔叔心里还是有她的,只是一个男人照顾不了那么多罢了,只能交给自己老婆打理。史夫人虽然不贤,在丈夫面前还要装一下贤惠,可惜终究不是出自内心,做的事情有些可笑了。

平时史湘云手头很紧迫,她没有礼物送给自己的姐妹,看着宝钗家里有,时不时拿土特产在大观园里分送,上下欢喜,她心里也不是滋味。当她得了这个戒子马上郑重其事地送来,叫人看起来,多多少少地有点嘚瑟,但她确实是对朋友一片丹心的。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0)

宝钗的母性光辉

从袭人、宝钗那里得到近似母亲的关怀

史湘云在嫡母、婶婶、贾母那里没有得到长辈的关怀,这是史湘云的不幸,但是幸运的是,她在荣国府得到了两位姐姐的爱护,一个是袭人,一个是宝钗。袭人是原先指给史湘云的大丫头,她自来就是会体贴人照顾人,史湘云也很依赖她,整天“姐姐长,姐姐短,哄着我替你梳头洗脸,作这个,弄那个”。之后两个人感觉略微生分了一些,湘云觉得袭人跟了宝玉了,袭人觉得湘云拿小姐架子了,其实是湘云长大了懂了些主仆之间的事,没有钱财怎么好再使唤人?担心袭人也像贾府其他的丫头是个势利眼,自己现在还不如在贾府时一个月有二两银子的时候了,所以心中存了怯,不大敢交际。袭人见着史湘云躲人,就以为她回去做大小姐了,也不敢往前去巴结,还好接着送绛纹石戒指的事,大家都说开了,又重归就好。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1)

袭人

史湘云对于宝钗有这样一段话: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宝钗品格端方,行为豁达,替人考虑,为人打算,平日里也爱学个“母仪天下”的范儿。史湘云在贾府中没有依靠,长姐为母,她就当了史湘云母亲的角色,给她关怀和照顾,所以史湘云才说: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薛宝钗对于史湘云确实有些母亲的溺爱的,史湘云想做东开社,可惜自己没有钱。做东薄了,自己便宜,可是客人不高兴,要想丰厚一点,自己又出不起这个钱。开社这种事,不过是个虚热闹,没钱就不做罢了,除了自己父母、丈夫愿意给自己花钱买这个虚热闹,那个姐妹愿意花这个钱,买你高兴?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2)

结社

宝钗就做了,跟自己哥哥要了“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就把史湘云这个事成全了起来。就是这样了宝钗也不居功,怕史湘云多想,觉得自己嫌她穷的一匹,还要搞诗社,在她面前炫富。

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

史湘云不是小心眼,又这个丘壑那个丘壑的,老是觉得“有刁民要害朕”,她知道好歹的,说:

“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做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

这是史湘云心地干净,光明磊落,叫人喜欢的地方。姐俩这样多好,一个有钱肯帮人,一个没钱不多心,知道感恩,都这样不就两家好,没有矛盾了么。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3)

螃蟹

有人说史湘云后来认清了宝钗的嘴脸了,跟黛玉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了,并且拿出凹晶馆联诗的一段话来说明。宝钗什么嘴脸?爱护史湘云将近十年的嘴脸?拿着钱给她买虚热闹,还叫别人说收买人心的嘴脸?凹晶馆联诗说的那个话是史湘云真的埋怨宝钗的话?那不是宝钗自身难保,搬离了大观园了?虽然史湘云说可恨,实际上是她心里在想宝钗了。她觉得孤独落寞的时候,就会想起宝钗来,此时宝钗不在,她更感孤独才说的话,哪能理解成二人决裂呢?荒谬!

所以只剩了湘云一人宽慰他。因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倒是他们父子叔侄纵横起来。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4)

她俩关系最好了

与黛玉同病相怜、情同姐妹

有人说史湘云和黛玉一开始闹矛盾,后来才和好,成为无话不说的好闺蜜的。这是绝对误解了史湘云和黛玉的关系。

从小史湘云来的时候,和黛玉就在一起,两个人感情好的不得了。史湘云看薛宝钗是长姐如母,但视林黛玉就是闺蜜,平时说话也不用在意,想怼就怼,不用担心她生气。

第二十回,黛玉笑话湘云是“偏是咬舌子爱说话”,史湘云直接怼回去: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服你。”

结果两个人追打起来,黛玉追着湘云吵闹个不停,看着热闹,晚上就寝,两个人还在一张塌上。就湘云那个话痨,二人定是叽叽咕咕到半宿。第二天早上宝玉都起来,二人还在酣睡。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5)

史湘云

黛玉在大观园里也就史湘云这个投份合缘的人了,那还有什么嫌隙!

史湘云和黛玉吵嘴还有几次,一次就是王熙凤说小戏子龄官长得像黛玉,其他人都没有接,就史湘云脱口喊出:“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这个事本是王熙凤挑起的头,若说林黛玉要埋怨这个,先要埋怨王熙凤,但是王熙凤并没有恶意。王熙凤没有恶意,湘云不过顺口一说,拿来的恶意?问题就出在贾宝玉的那一眼。史湘云生气就在宝玉为了护着黛玉而对自己使眼色,黛玉生气是因为宝玉居然也觉得自己像戏子!他要没有这一眼,大家哈哈一笑,也什么问题,并不是史湘云和黛玉的矛盾,事后她们并没有记仇,该一块玩还是一块玩。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6)

冬日聚会

芦雪庵吃烤鹿肉的时候,黛玉又打趣史湘云。要是真是两个人有仇,为了避免尴尬,谁还干那种“小狗不咬人,偏要拿棍戳”的贱才营生。

先是史湘云穿了一身皮草,黛玉打趣她是“小骚达子”,史湘云不但不恼,还来劲了,脱下褂子,显摆里面穿的男装。等吃起鹿肉来,林黛玉又损史湘云:

“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

史湘云直接硬杠:

“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但是大家注意,史湘云说的难听,但是她回怼的并没有说林黛玉假清高,而用的你们,这个力度就没有了,好像自嘲,也好像在开玩笑。黛玉也没有生气,宝玉被罚去拢翠庵要梅花的时候,她们二人同时起来劝宝玉喝酒再去,并无芥蒂。

二人关系原本就是好,平日里抬杠抬惯了,不会真的恼了,也幸好黛玉有这么个接地气的闺蜜,要不然脾气怪癖到山旮旯里也是有的。正是二人原就亲密无间,才有凹晶馆联诗时,二人互诉心事,而并非是突然间发生的转折。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7)

满腹才华

寄情于诗词

史湘云和林黛玉同样是孤女,但是两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相对于林黛玉的悲情,史湘云虽然心中有悲,却能看到人生有希望的一面,愿意去争取。对于心中的情感她也能自我开解,薛宝琴一到贾府,竟然就得到了史湘云一直想得到的贾母的关爱,得到了贾母赠送的凫靥裘,看着薛宝琴身上“金翠辉煌”的披风,她肯定不是滋味。但叫人喜爱的是,她并没有生出嫉恨之心,看着宝琴着裘的样子好看,只说了句:“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真是难得她有此心意明媚

史湘云把自己的情怀寄语诗词,黛玉作诗是越做越悲,她做诗是越做越欢。大观园里的姐妹们都会作诗,也有做的极好的,但是除了史湘云没有一个能作诗做到狂喜的,她是真的把自己的一腔感情都付与诗词,完全忘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不遂心的事”,只是史湘云叫人佩服的地方。

史湘云长得非常漂亮(史湘云咋那么爱笑)(18)

希望史湘云有个好归宿

结语

人生是如何开始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不如意的童年或许会给一个人带来深刻的持久的伤痛,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沉浸在这种伤痛中自怨自艾,没有一点用处,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挣扎着也要脱离出来。也许你最初想要得到的东西永远也得不到了,但是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多的是,史湘云没有得到长辈的关爱,但是她始终保持着生命的鲜活和美好,这个世界上还有宝钗、袭人、黛玉这样的好姐妹,已经足够了。湘云,不要有什么遗憾,好好地活下去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