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

作者:陈存选

天子寨、小关、秦驰道,舒城县舒茶镇南三个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

小关驰道,互为依存,闻名于世,是公元前三世纪的遗址。

到了公元三世纪,国祚衰微,山河破碎,群雄逐鹿,生民惟艰,而关山险阻,长途漫漫,更增添岁月峥嵘。于是,乱世英雄粉墨登场。在那多灾多难时代,曹操却能华丽转身,脱颖而出。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多彩多姿,瑕瑜互见,却又居功甚伟,从而在历史的星空,放射出炫目的光辉。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

天子寨(摄影 | 张为)

舒城小关的天子寨,便是他,魏武帝曹操的历史丰碑。

由于资料不足,考察也不深入,本文谈及的诸事,难免不失偏颇,万望指正补失周全。

小关壁立锁舒桐

龙眠山余脉向东延伸,横亘在舒城南边,是舒城与桐城、庐江之间的界山。这座界山虽不甚高,可绵延不绝,就象一堵高大的城墙,把江淮大地分割成南北两片,从而形成从语言到风俗都存在很大差异的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2)

龙眠山风光(摄影 | 张为)

这当然是高山阻绝的结果。

但是,阻绝的高山,也不是完全阻绝的。南北之间,城冲乡南有一条华岩登山古道,舒茶镇山埠村更有一道洞开的大石门,这就是小关。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3)

舒茶镇山埠村(来源 | 乡村规划与建设)

小关,是两山夹峙、巨石壁立的关口。叫它“小关”,是人们口头上的称谓,说“小”,是针对关南不远处的“大关”而言的:“小“,是“狭窄、险要”的意思;“大“,意思就相反了。群众语言之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小关,这个狭窄险要的关口,古人一直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关隘,记载在史册上。

秦汉三国时期,小关叫“夹石关“。顾名思义,“夹石”,表述小关是两大块巨石夹着的关口,极言狭窄、险要。这是名实相符的称谓。

宋元明清时期,小关又被称为“北硖关“。为什么改称此名呢?“北”,应该也是针对大关而言的;何谓“硖”呢?查遍手头所有词书,都只列举带有“硖“字的地名,而没有释义。求教《说文解字》,此书却又没收此字。最后,只好求自己:按“硖”字的结构,形义结合,是复合字,应该也是“夹石“的意思。在松口气之余,只好感叹重题关名者聪明而又多事。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4)

小关/北硖关(来源 | 1905《中外舆地全图》)

综上所述可知,小关,无论叫什么名字,“夹石关”也好,“北硖关“也好,都跟群众随口叫的名字一样,主要就表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个关隘,是狭窄的关口,也是险要的关卡。

驰道漫漫通江淮

秦帝国时代,始皇帝一统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强化统治的政策。连接淮河长江、工程浩大的淮南驰道,就是这一政策的产物。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5)

秦咸阳—九江郡驰道示意图(制作 | 束文杰)

淮南驰道,越过淮河,从北向南,纵向延伸,正好穿越舒县小关而过,一直通向长江水道。

笔直悠长的漫漫驰道,穿越整个江淮大地,连接南北两大水道,形成“工”字形交通经纬,脉动着小半个国家的心跳。

淮南驰道,两千多年来,在国家机制里,以及黎民百姓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是政府的驰道、运兵的通衢、南粮北调的陆路干线,也是熙来攘往的商客、芸芸众生出行的黄金大道。用时髦话说,它就是古代的“国道”。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6)

秦直道(来源 | 图虫创意)

小关,就雄踞在驰道的中途。它究竟是秦人开凿的,还是天然形成的,抑或是两结合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小关驰道,驰道小关,关道结合,浑然一体。

驰道漫漫,小关险要。险要的小关,扼守着漫漫的驰道。在冷兵器时代,这个狭窄、壁立的小关,险要如此,说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为过。

因此,险要的小关,是漫漫驰道的咽喉。和平时期,小关是南来北往人的通关的关口;非常时期,它就是检验行人、货物的关卡,会亮出红灯或绿灯的。

于是乎,在小关南北的驰道上,都建立起一系列行旅的辅助设施:桐城那边有大关、吕亭驿、半埠,等等;舒城这边则有军埠、梅心驿、特别是山埠,等等。“山埠”者,“关埠”也,它就是守关者的岗棚、办公室兼羁留所。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7)

山埠村风光(摄影 | 张为)

桐城东边的庐江,原本距离驰道还有十几里路远。为了搭上这条黄金大道,好送往迎来,官民们便从桐城人手里购买一长条丘岗凹槽地,自己修建一条大道,正好在小关南关口,与驰道成“丁”字形衔接。于是,原是两关口的小关,就又变成舒桐庐三县的三关口了。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长途漫漫,关山险阻,送往迎来,也是人生大事,对于官员的升迁、卸职,就更显得重要了。

可以想象,三关口小关,姑不论作为关卡如何行事,单就送往迎来的悲喜活剧,民办的也好,官办的也好,一年该要上演多少出?

张辽初定国界线

小关,是三县的县界,有时也是郡府的边界。我们再来看看,在国家分裂时期,它又是怎么变成国界的?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8)

舒桐县界残碑(摄影 | 库米先生)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军阀混战。赤壁之战后,虽然初步形成三方势力鼎立,但谁也不甘心,都想扩大地盘,恨不得三分归一。

在这种情势下,舒县百姓可吃尽战争苦头。因为江淮大地正是曹魏与孙吴两大势力进行拉锯战的战场。

建安二十年(215),趁曹操北狩,内地兵力空虚之际,孙权亲率十万大军,从小关挺进合肥,企图重新夺回江淮大地。

两军对阵,往往也可以不计兵力多寡,智勇者常常取胜。当时,曹魏驻肥猛将张辽,从七千守军中,仅仅挑选800名敢死队员,趁吴军扎营未稳时,冲进吴军核心,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进杀出、杀出杀进竟然无人可挡,在极少伤亡的情况下,杀得吴军闻风丧胆,不战而逃。

孙权本人也惊慌败退。当他退到逍遥津桥时,桥面已被他的庞大溃军践踏坍塌。当时,如果不是他的坐骑神勇,连退数步起势,然后腾空越起,飞渡过逍遥津,差不多就被紧紧追上来的张辽生擒。

这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飞马渡津桥的著名的合肥大战。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9)

张辽威震逍遥津(摄影 | 束文杰)

张辽有胆有识,讲究谋略,善于用兵。他是曹魏的五子良将第一,就象关羽是蜀汉的五虎上将第一一样。他趁孙权畏惧之机,占据舒县小关,并在小关东侧的东山上建立营寨,驻扎部队,扼守小关,希望稳住江淮地区的局势。

孙权吃一亏,长一智,对于竟然能让小儿“止啼”的张辽,一直有所忌惮。张辽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江淮,孙权也就不曾再与他发生冲突。

就这样,小关成了曹魏与孙吴的稳定的军事分界线。不久,三国鼎立了,这个军事分界线,又变成两国的国界,直至三国归于晋。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全国总人口由五千万急速下降到七百万的大灾大难中,舒县人早一点享受到和平安宁,谁不摸着心口,感谢实实在在的上苍:张辽,以及他的上司曹操。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0)

曹操(摄影 | 束文杰)

邓艾巧开东山田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巡。

曹操一行,在驻肥将军张辽、屯田功曹邓艾陪同下,首先巡视了逍遥津战场。他赏识张辽的胆识,肯定他力战的价值。

接着,他们一行便直接奔赴舒县小关,检查前线戍守情况。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1)

小关——魏吴国界(来源 | 《中国历史地图集》)

曹操曾同孙权多次交锋,总是败多胜少,深知孙吴势力不可轻视。他针对小关戍守问题,作了两点指示:一是扩大军营,立足长远,谨防孙吴叩关:二是东山体大绵长,可建坝蓄水,可开山屯田,争取多种粮食,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粮食短缺问题。

自此,张辽的东山军营,便正规化、规模化。这座正正规规的颇具规模的军营,自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结束,一直都是曹魏戍守孙吴的边防要塞。

建圹造田的事,就交给邓艾了。邓艾,他可是农业专家、军事屯田主官。他遵照曹操指示,组织专业人员,检查山体结构,规划建坝修圹,安排开山造田。一场在东山之巅的规模化农田基本建设,就这样,有板有眼的开展起来。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2)

邓艾(来源 | 今日头条)

从此以后,一个人间奇迹,在东山之上出现了。

东山上,不仅仅只有驻军的正规军营,也有了田园风光:山圹数亩,山田成片。山圹,圹连圹,圹圹相连,上下相通;山田,田连田,东西各成一大片,所谓:东八石,西八石,东山顶上可种田。(舒城计算土地面积古制:一石=四亩;潜山一石=五亩;长沙一石=六点三亩)。

这项农田基本建设,不只是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也必将惠及子孙后代。

数年后,曹操去世了。

他儿子曹丕代汉自立,做了魏国皇帝。依照历史惯例,他也给自己老子上了帝号:魏武帝。这可是正正规规的天子尊号。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3)

曹丕(来源 | 今日头条)

舒县官民,为感谢魏武帝在东山建立营寨,守护自己和平安宁日子,更感谢他在东山上建坝造田,造福子孙后代的不朽功勋,一致决定,把屹立在东山之巅的军营,连同整个东山,正式命名叫“天子寨”,让子子孙孙永远纪念他。

天子寨里说曹操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舒茶中学教书。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4)

今日舒茶中学(来源 | 学校官网)

在我担任那校最后一届普高文科班主任时,班上有个学生叫陈同平的,家就住在天子寨。

在高考前夕,准考证都发下来了,陈同平同学却不幸患上疾病,好象是胸膜炎,没到校上课。于是,我便买了一本《新医疗手册》作为礼品,在一位同事陪同下,登上天子寨,去做家访。

该生陈同平,可是学霸。当年因病未考,次年考入安大,就读历史专业。要说“小关、天子寨”,他可比我更有发言权。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5)

天子寨雪景(摄影 | 张为)

记得,当时我们是从寨北,也只能从寨北,登上山寨的。寨北山下,有条小河,趟过河去,又经过山腰上的一口小水库,大约爬了一千多米的山坡,才登上寨顶。

寨顶,当年魏军军营已不复存在,替代它的,是一栋栋或高或低的瓦房、草屋组成的民居,组合成两个相邻的小村庄,二十多户,一个生产小队。

放眼东西,所谓“东八石、西八石”,依然如故,长满郁郁葱葱的庄稼,一派田园风光;山圹,连环圹,也仍然碧水涟涟,沁人心脾。如果不是多了数百亩坡地茶园,时间仿佛就定格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6)

天子寨风光(摄影 | 张为)

这里的村民们,谁都知道,他们立足在小关天子寨上,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当年魏武帝提供的。他们现在能够过上恬静顺心的日子,应当谢天、谢地、谢党,也不会忘记说一声:谢谢天子魏武帝。

楚王城真实历史:安徽舒城天子寨(17)

(出外龙舒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网易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 作者:陈存选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 欢迎读者粉丝加入头条圈子「庐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话题交流和线上下活动等着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