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

王艾迎

燕伋望鲁台,是燕伋在千阳办学时思念老师孔子,衣襟撩土所筑,用以东望鲁国。现在其规模宏大,景点众多,十分气派,是千阳县最为有名的文化古迹和标志性名片。凡外地到千阳的客人,一般必到此处一游。最近两年,《望鲁台》秦腔戏在北京、西安、宝鸡等地演出,征集了燕伋故事传说,召开了千阳县纪念燕伋诞辰2560周年暨燕伋精神研讨会,大大提升了望鲁台的知名度及千阳的影响力。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1)

但在20多年前,望鲁台十分荒凉,只有一个即将被挖掉的残存土台和一个大约一米五高的“燕伋望鲁台”石碑。除了少数知识分子和附近的干部群众外,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2000多年来,燕伋望鲁台一直衰败不堪,没有整修,为什么突然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如何起根发苗的?最近,自己带着这个问题,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秋云家里进行了走访,查看了一些相片、资料和孙福仁、王春江写的《圣台兴复记》,基本弄清了望鲁台复兴的动因、过程。1998年初到2003年初的五年,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主,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对望鲁台进行复兴重建,2003年后,县上成立专门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续建。前期,离退休人员复兴燕伋望鲁台的艰难历程和高涨热情令人非常感动,在此,回放一下相关背景和他们的奋斗足迹。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2)

大约在1982年左右,一个日本代表团来到宝鸡,要求到千阳参观燕伋望鲁台。接到电话的县文化馆馆长武维成十分为难,觉得残破不堪的望鲁台和燕伋塾坛成了民宅会给千阳和国家丢脸。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张秋云,经商量,只好以望鲁台消失为由,婉言谢绝了。但这是一根长长的刺,扎在他们的心上。过了几年,城关镇党委书记曹林贵曾向张秋云等领导提出,只要县上给5万元,由城关镇负责对望鲁台进行复兴。但那时,县财政十分紧张,无力给予资金保障。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3)

1998年4月,一封来自银川的书信直接启动了望鲁台的复兴。这封信是宁夏煤炭工业学校校长倪高峰写给他的老师千阳县职业中学退休教师、离休干部宋智文的,并随信寄来5000元。倪高峰是草碧镇董坊村人,1965年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一直在宁夏工作。宋智文是他在千阳中学上学时的老师,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倪校长十分关心故乡的教育文化事业,一是建议县上效仿甘肃省会宁县的做法,成立千阳县中小学教师奖励基金,二是在望鲁台为燕伋立碑,弘扬燕伋尊师重教的精神。他在信中拜托宋老师,选择其中的一件,用寄来的钱作为启动资金,予以实施。宋智文老师离休后住在段坊村老家,接到信后十分高兴。他步行来到县城,多次与县志办退休干部、县志原编辑孙福仁、县剧团退休干部郭谦泰共同商量,决定用这笔钱在望鲁台立碑。通过协商联系,确定石碑阳文记述《燕伋传略》,由倪高举(倪高峰之兄,原宝鸡市渭滨区副区长)撰写,石碑阴文记述《整修望鲁台记》,由孙福仁撰写,石碑图饰由县文化馆美工邓志发设计,碑首由宋智文篆额,由陇县书法家李敏功书丹。并将这些情况分别向城关镇党委书记闫拴魁、镇长王智中以及县委书记陈靖劳、县长岳春辉进行了汇报,县、镇领导均表示大力支持。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复兴望鲁台事宜,要求城关镇牵头,城建、土地、教育等部门搞好配合。1998年7月21日,城关镇牵头,在城关中学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党委书记闫拴魁、镇长王智中、副镇长任宏中、文教专干张春芳、县城建局总工程师罗明学、文化馆馆长赵宝润和宋智文、孙福仁、郭谦泰、沈林华、李会斌等人参加,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重宗、原副主任张秋云莅临会议。讨论了燕伋望鲁台复兴设想规划,确定资金来源为个人捐资(县财政当时十分困难,发放工资都成问题),并拟定成立千阳县燕伋望鲁台规划建设筹备小组,负责具体工作。小组顾问为张秋云,组长由城关镇镇长王智中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任宏中、西关村党支部书记丁喜儒、孙福仁担任,陈贤(西关村主任)、宋智文、郭谦泰、高来强(西关村七组组长)为成员。城关镇政府给筹备小组划拨建设起步资金1万元。石碑很快做好,并于1998年9月10日,在望鲁台前举行了立碑仪式,达到了倪高峰写信的初步目的。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4)

1998年10月,县政府批准了城关镇政府关于成立“望鲁台规划筹备小组”的请示报告。10月16日,筹备小组在西大街县环保局一楼对外开始办公。没有办公经费,在张笃功(县计生委原主任)的提议下,张秋云、孙福仁、郭谦泰、宋智文五人各捐款100元,购买了笔墨等办公用品,县农行无赏捐献了办公桌凳,张笃功到一些单位要了一些办公用纸。11月17日,筹备小组分设“一室五组”,办公室主任由张笃功担任,规划组组长由罗明学担任,宣传史料组组长由倪民乐(县监察局原副局长)担任,财务组组长由李三德(县建行原副行长,后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王义民)担任,基建组组长由胡满良(县工商局原调研员、志愿军老战士)担任,对外联络组组长由李向东(县土地局原局长,后为宋智文)担任。各组还有副组长、成员若干,总共50多人。“一室五组”的负责人除过罗明学外,其余均为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由于城关镇领导日常工作繁忙,复兴望鲁台的具体工作主要在顾问张秋云的领导下,由退休人员主要承担。他们虽然年龄偏大,在筹备小组不领取任何报酬,但工作热情十分高涨。也有一些社会热心人士主动参与。筹备小组办公室干部任爱莲(城关镇干部)每天对大家进行考勤。各成员都像正式工作人员一样,正常上下班,来得早,回家晚。大家奉行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推动望鲁台的复兴和建设。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5)

复兴望鲁台困难很多。在协调小组和城关镇的推动下,西关村从各组兑调土地15亩;联系县交通局局长寇启科,修通了燕伋塾坛到望鲁台台体的道路;西关村组织各组修建了安沟到望鲁台台体的拖拉机线路;与自来水公司杨玉明联系,解决了用水问题。水、电、路、土地问题的解决,为复兴望鲁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1999年初,着手修复望鲁台台体,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部分机关干部、群众来到望鲁台,参加了开工仪式。动用挖掘机、拖拉机等机械工具,历时月余竣工。望鲁台高了,大了,南北有了水泥预制台阶。站在望鲁台上,可以俯瞰县城,真正有了景点的味道。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6)

没有建设经费,筹备小组到县公安局、农行、烟草局等单位募集资金,向千阳籍在外工作人员发函筹款。张秋云等老同志还到宝鸡县、陇县等地登门拜访千阳籍工作人员。刘声远、李勤俭、杨居让、冉德存、赵润贤等30多名在外地工作的千阳籍人士捐了款。1999年9月10日教师节,4000多人集中在台体前,为修复望鲁台捐款,县级六大班子带头,群众踊跃参加。王弘卫捐款10000元。张秋云將1800元购买的一只窑洞捐给燕伋塾坛,用作贮藏室,加上以前的捐款,她一家为燕伋望鲁台捐款共计1300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金额。截止2003年1月,共筹集资金28万多元,成为筹备小组复兴燕伋望鲁台的主要资金来源。

在筹备小组的宣传发动下,干部群众的热情十分高涨。全县有100多个单位1880多人,捐资、捐劳、捐物,捐献的东西有文物、水泥、砖瓦、桌凳。当地群众王皂喜、裴珠珠、裴元林、孙安西、王书堂、雷振荣、陈桂贞、杜金芳多年义务看管望鲁台建设工地。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7)

1999年底,县政府在千阳宾馆召开会议,通过了罗明学起草的复兴燕伋望鲁台的整体规划。经过多次协商,西关七组村民同意修复燕伋塾坛。2000年6月,筹备小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孙福仁、宋智文等人起草的燕伋塾坛修复规划。经县长刘升周批准后,由城关镇建筑公司经理郑维栋设计,并进行施工。聘请宝鸡姜城、岐山艺人进行了彩绘。燕伋塾坛于2000年8月28日建成。大门正面“燕伋塾坛”四字为为省委副书记张保庆书丹,背面“尊师重教”四字为省教育厅副厅长屈应超书丹。2001年5月,在燕伋塾坛树立六棱碑一座,正面由市政协原副主席田世珍书写“木铎千秋”,其余五面有三面内容是孙福仁写的《整修燕伋塾坛记》,另两面为整修燕伋塾坛捐资人姓名,此五面均由陕西省书协会员耿岁劳书丹。

燕伋塾坛工程量大,任务重。筹备小组人人争先,带头克服困难。塾坛门口的一对门墩石是张秋云、孙福仁从草碧一户人家买来的,燕伋塾坛门口的两个大石狮子是李会斌捐献的,铁扁担是县农械厂免费做的,供桌是新西村木器厂厂长胡培元捐献的,许多剪纸、布艺品是吕让果等民间艺人赠送的,好多小匾额是美术教师乔荣民无偿制作的,三个书简是孙福仁制作宋智文书写的,塾坛台阶南端的一对石狮子是师顺珠制作、孙福仁捐献的,孔子像、燕伋像分别是高俊峰、邓志发画的,文物收集及文物简介是宋智文亲自做的。郭谦泰、胡满良、樊晓祖、雷振荣、高来强、马全喜等人也募捐了坐垫、几案等用品。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8)

在修复望鲁台台体的同时,县长岳春辉、城关镇镇长王智中、孙福仁、郭谦泰等人运作,由凤翔县艺人杨达历时1年多时间,制作仿汉白玉燕伋雕像一尊,花费三万多元。雕像从千阳东大街到望鲁台经过时,群众一路鸣放鞭炮迎接。2000年9月10日,在望鲁台举行了燕伋雕像落成仪式,县级五大班子领导出席,县剧团在景区演出三天四夜大戏。在筹备小组的建议下,从1999年起,连续四年于9月10日在燕伋望鲁台,由城关镇、西关村、西关村七组、雷振荣等人(机构)组织唱戏,望鲁台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燕伋塾坛修起后,县纪委原书记王悦让和孙福仁到宝鸡,找王的老战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顾问、宝鸡市书协名誉主席任步武为燕伋望鲁台书写楹联。他欣然答应,并请市政协原副主席崔志文撰写了楹联,内容为“经纶满腹,重教尊师业冠秦域称儒范;仁义立身,筑台望鲁道传华夏属超贤”。由任以正楷书丹,进行装裱。时任太白县委书记乔春芳(千阳籍)从太白县选送优质木料,由樊晓祖將任步武的题字,做成对板,后来悬挂于望鲁台山门两侧。2000年八九月,陕西省妇联副主席王宏(曾为我县老庄沟大队插队知识青年),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协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馆员吴三大题写了“燕伋望鲁台”五个大字,这就是现在望鲁台山门上边的横额。

2000年冬天,以孙福仁为主编,宋智文、郭谦泰、马全喜、胡满良、任爱莲、樊晓祖等人编写的《燕伋望鲁台资料汇编》刊印出版,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协副主席关鸿英来望鲁台复兴现场进行了视察,和张秋云等人进行了座谈,了解存在的困难。2001年3月,市政协文卫体委员会、市教育学会、千阳县燕伋望鲁台规划建设筹备小组联合举办了“燕伋望鲁台书画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书画、诗词、楹联,至年底,共收到54位作者书画作品57件,36位作者诗词、对联48首(件)。其中包括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从龙、梁东、袁弟锐、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西北大学原校长)、全国著名诗人王国钦、全国著名书法家茹桂、屈应超等人的作品。全国政协常委、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张勃兴、陕西省政协原主席吕剑人、省委副书记张保庆、宝鸡市人大主任李均、副主任范希忠、市政协原副主席田世珍、任志超、崔志文等人也欣然挥毫题词。93岁高龄的吕剑人不仅亲书“圣门先贤燕伋故里”八个隶体大字,还送来了寄语。也有来自河南、甘肃、江苏等省和我省其他地市的作品。2002年5月,征集来的作品在宝鸡市工人文化宫进行了展出,市县领导出席,观众交口称赞。展出结束后,这些作品由副县长李存梅接收,运回千阳,交县文化馆保存。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9)

燕伋望鲁台筹备小组在建设的同时,注重绿化美化。2000年,张秋云、石夺魁(县农行退休干部)到宝鸡市,通过宝鸡市城建局局长刘润祥(千阳籍)联系,市园林公司将银杏、红叶李、梧桐、龙爪槐、玉兰、球柏、松树等20余种、价值4800元的名贵花木捐赠给望鲁台。县上领导和许多机关干部、退休人员、群众和千阳中学、红山中学、千阳职中、继红学校等校学生多次在望鲁台台体周围参加了植树活动。张志诚(县粮食局退休干部)、宋智文、孙福仁等从家里采集月季、连翘等花条,在望鲁台空闲处育苗,并在此处进行栽植补植。县林业局、县自来水公司、曹家塬农场等单位给望鲁台捐献了很多棕榈、侧柏、青竹等树木。

为了乘势而上,进一步推进望鲁台景区实现大发展,2003年1月20日,在县委书记刘升周、县长冯力军等县上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千阳县燕伋望鲁台景区管理处,编制4人,为科级事业单位,李勤真任主任,从县文化馆、南寨小学抽调樊晓祖、罗永平为工作人员。3月28日,筹备小组组长张志杰(时任城关镇镇长)向管理处移交了公物、档案和财务,其中移交现金6万多元。筹备小组从此自行消失,望鲁台复兴管理由民办官助正式变为官办民助。

筹备小组虽然终止了,但在复兴望鲁台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3年9月24日,燕伋望鲁台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筹备小组最好的安慰和褒奖。他们是朝圣者,追梦者,痴心不改,热情似火,着力弘扬燕伋尊师重教的精神。他们是一群精力充沛的老人,一伙满脸皱纹的雷锋,不要报酬,无私奉献,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奋力冲刺,想为千阳留点纪念。可以说,他们圆满完成了使命。

台清教成四大名校(中华尊师第一台)(10)

倪高峰是燕伋望鲁台复兴的播种者,张秋云、宋智文、孙福仁、郭谦泰等人是追肥人、战斗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其中郭谦泰、胡满良、王智中、任宏中、罗明学、任爱莲、石夺魁、丁喜儒、李存喜、王喜迎、雷振荣、王义民、王霖、王应龙、张俊杰、刘奉贤、吕纯洁、李会斌、李福堂、严文学、韩德存等20多人和望鲁台管理处的首任主任李勤真均已去世。我们无限怀念他们,感激他们!副市长冯月菊等省市领导在施工现场进行了视察,给予了大力支持。孟军、赵珍仓、吕述谦、王拴虎等县上领导付出了大量心血。城关镇、西关村和西关七组的干部、群众也做了大量繁重的工作。如今,燕伋望鲁台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我县文化旅游、尊师重教和传播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它是一座历史丰碑,把燕伋尊师重教的思想广泛深入地植入了人们的脑海,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知识,创造更加辉煌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为燕伋望鲁台的复兴做出贡献的筹备小组成员、支持望鲁台建设的所有领导、同志、群众和部门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