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影仙踪背负天命(仙踪侠影江湖梦)

仙踪侠影江湖梦

——我读《虬髯客传》

侠影仙踪背负天命(仙踪侠影江湖梦)(1)

《虬髯客传》是青城山道士、唐代著名学者杜光庭创作的一篇通俗故事,写的是“风尘三侠”红拂女、李靖、虬髯客等行走江湖、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体裁上属“唐传奇”。这杜光庭曾在青城山出家修道,为道教界杰出道士,他著述甚丰,俗话“杜撰”,据说原意就是“杜光庭撰”之谓也。现青城山山门旁的建福宫,即为主要供奉杜光庭的庙宇。这篇《虬髯客传》载于《太平广记》,为第一九三篇,其人物鲜活,语言生动,叙事明快,情节曲折,结构紧凑,开后世武侠小说之先河。该作的出现,应该说是武侠小说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它对后世武侠小说不仅从形式到内容乃至行文气质,都有深远影响。

“传奇”是指唐代的短篇小说,其特色是传写奇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小说虽不如诗,但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六朝志怪小说过渡至宋代话本的桥梁。在近体小说出现以前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成就的高峰,它以一系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据光辉的一页,如艺术创作的自觉性、高度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等;宋人采作说话的底本,元明时又将之改写成白话小说、戏曲等,影响颇大,特别是近当代的武侠小说,可以说脱胎于此。

唐传奇中武侠小说的出现,是武侠文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虬髯客传》等作品的出现,是武侠小说的第一批异常珍贵的收获。虬髯客、红拂女等第一批由虚构产生的人物,他们神秘清高,卓尔不群,异于常人,掌握了高超的武术,因为接受了道教与禅宗的影响,他们脱离了早期游侠结党成风的状况,过着一种近似于隐居的半神半人式的生活,他们可以是侠客,可以是剑侠,也可能是剑仙,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的自由自在,不受世俗之牵累,高来高去,独来独往,天马行空,为人世排解恩仇,为心灵寻找家园,又不为恩仇和世俗牵系。唐传奇中,已出现了江湖的说法,侠客已经是在江湖之间行动,《虬髯客传》里面,风尘三侠“红拂夜奔”、“太原观棋”、“旅店遇侠”,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发生在江湖上的故事,江湖不再是浅陋的闾巷,而是这些异人们生活的广阔天地。以杜光庭这篇《虬髯客传》为代表的唐传奇里面,已具备了“侠客”,“剑”,“情与仇”这一些“江湖”要素,后来武侠小说以此为基础,更深更广地发展起来,可以说,后世之武侠小说中几乎全部的元素,都可在唐传奇中找到渊薮。

春秋战国,“游侠”作为社会阶层、文化现象、生活方式出现之后,即得到了当时学者的关注。韩非子在《五蠹》中指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意识到,“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的侠客,以自己的自由意志立身处世行事,是与他以法治世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他对游侠持大致肯定的态度。太史公说:“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采,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 这两种对“侠”(或曰游侠)的看起来对立的观感,基本上是后世主流的意识形态对此的基本看法,识者所处的时世不一,环境不一,可能为正方,也可能为反方——乱世则重侠,治世则骂侠。  曾在历史中存在并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社会阶层——游侠,经过史书、诗歌、散文、小说的记载与虚构,进入了文化的系统,形成了独特的“侠客”形象,与日本社会中的武士、西方中世纪的骑士,有近似之处。作为一个存在过的社会阶层,游侠、骑士、武士,或许已经消失,但他们所代表的一种精神、气质、观念,却进入了文化系统,积淀到民族心理与审美取向中,被进一步符号化,并且不断地同当下的生活契合,获得现实当代性,成为小说作品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母题,并在不断地被文学阐述、被百姓虚构中进化成了一个新的专门的小说系统——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在华文的语境里,有深厚的文化心理积淀与悠长的文本发展历程。 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主流。长久以来,就因其所呈显出来的特殊风貌——「武」与「侠」,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最普遍——或曰最通俗——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基本上是大众小说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鲜活的最有中国民族特色与草根性的一部分。它深入影响到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已成为研究、理解华文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可以说,哪一个青春热血的中国男儿心中,没有一个仗剑天涯、飘萍万里的江湖梦呢?

侠影仙踪背负天命(仙踪侠影江湖梦)(2)

侠影仙踪背负天命(仙踪侠影江湖梦)(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