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五大隐世高手(金庸因他写出天龙八部)

将历史人物写进虚构的武侠故事中是一把双刃剑,弊端是因为历史是严肃的,历史人物的命运自然也不容更改,将他们加入故事就等于自缚手脚,发挥空间会受限,而优势则是能够为虚构的故事多几分史诗感。

金庸就恰到好处的将一些历史人物融入到了自己的故事中,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王重阳,《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乃至《天龙八部》中的段誉都是有历史原型的,而有一位历史人物是特殊的,他是古代的圣人,金庸因他而写了《天龙八部》一书,只因那人是金庸最崇拜的人。

一、金庸笔下的圣人

金庸笔下提及过哪些圣人?其实还真不少。

比如《笑傲江湖》第三十九回中任我行的一番狂言就提到了几位,原著道:“这些话其实也没错。诸葛亮武功固然非我敌手,他六出祁山,未建尺寸之功,说到智谋,难道又及得上我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固是神勇,可是若和我单打独斗,又怎能胜得我的‘吸星大法’?孔夫子弟子不过三千,我属下教众何止三万?他率领三千弟子,凄凄惶惶地东奔西走,绝粮在陈,束手无策。我率数万之众,横行天下,从心所欲,一无阻难。孔夫子的才智和我任我行相比,却又差得远了。”

金庸笔下五大隐世高手(金庸因他写出天龙八部)(1)

(任我行剧照)

任我行一连贬低了智圣、武圣、孔圣三人,不过他们显然都不是金庸崇拜之人,若是金庸的偶像,金庸也不会借书中角色来贬低他们。

金庸的偶像是谁?如果只读金庸故事而不了解金庸这个人的话,可能还真不知道,他是在一次访谈中回到过这个问题。

二、金庸崇拜之人

在《崇高的人生境界》这篇访谈录中,金庸就提到了自己的偶像。

原文道:“某夜,在闲谈中,一位朋友忽然问我:‘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谁?’我冲口而出的答复:‘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这不是考虑到各种因素而作的全面性客观评价,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喜好,以大智大慧而论,我最敬仰的自然是释迦牟尼;以人情通达而论则最佩服老子;文学与历史著作中我最喜欢司马光的《资本通鉴》。当时所以说范蠡和吴清源,是因为我自幼就对这两人感到一份亲切。我曾将范蠢作为主角而写在《越女剑》的一个短篇小说中。至于吴清源先生,自然是由于我喜爱围棋,因而对他不世出的天才充满景仰之情。”

金庸笔下五大隐世高手(金庸因他写出天龙八部)(2)

(范蠡剧照)

其中范蠡是被写进了《越女剑》一书,而且还是主角,至于吴清源则没有被直接写进书中,而金庸是以吴清源为原型创作了独孤求败这个角色,比如独孤求败那剑冢石碑上的生平自述就是模仿吴清源先生的一句话。

不过要论金庸最崇拜的,还要数释迦牟尼,而《天龙八部》的诞生就与释迦牟尼有关。

三、《天龙八部》的主题

《天龙八部》的主题是什么?不同于一些俗套的武侠故事,只是一味地打打杀杀,金庸为《天龙八部》安排的主题是“求不得”,而这三个字就源于释迦牟尼。

金庸笔下五大隐世高手(金庸因他写出天龙八部)(3)

(达摩剧照)

在《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这篇文章中就提到了这一点,原文道:“世界上的哲学家归纳人生,最后总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痛苦,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释迦牟尼讲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还提到‘怨憎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老是如影随形跟在旁边,分也分不了,这是一种痛苦;还有‘爱别离’,和自己亲密的人分离也是痛苦;还有‘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最后总是得不到,想研究某种学问,老是弄不懂,想考那个大学考不进去;做生意想赚一笔钱赚不到;想发展很好却不成功,总之世界有很多事情求不得,因为求不得而有痛苦。”

金庸笔下五大隐世高手(金庸因他写出天龙八部)(4)

(金庸)

这《天龙八部》中就可以看到许多佛家思想,金庸武侠体系中人人以达摩祖师为尊,而达摩在释迦牟尼面前也不过是个晚辈而已。

只可惜金庸没直接把释迦牟尼的故事写出来,若有这么一部作品,想必也是相当精彩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