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300个完整版井底之蛙(给娃讲成语故事系列之)
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
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
熟知成语典故之人,一读到成语,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鲜活生动的再现眼前;对历史不太熟悉之人,也会明白成语中引申的内涵。
孩子学习成语的重要性:1.成语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2.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3.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生活。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学习的成语是——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道德经》,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传说它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所作。老子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满辩证法。什么是辩证,也就是说事物总是矛盾的,我们要一分为二的、从相对角度看问题,凡事不能绝对化。
比如一件事情的难易就是相对的。对婴儿来说很难的事情,对成人来说就很容易。所以简单的一个事情你不能随便定义,要有条件的分析对待。
哀兵必胜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意思是,故抗兵相加,哀兵胜矣。
近义词:师直为壮。反义词:骄兵必败。
要注意的是哀兵必胜的“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能理解为悲痛,悲哀。它是一个褒义词,它是一种心里面那种蓬发的感情,而不是一种情绪。
意思是骄傲轻敌容易丧失军队,要是两军实力相当,悲愤的一方更容易取得胜利。老子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用谨慎的态度取得胜利。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
典故一
著名的官渡之战就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例子。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士兵少,粮草不济,本来在战争中处于劣势。可是曹操不断鼓舞士气。同时袁绍轻敌,骄傲自负,不仅使得自己乌巢粮草被烧,也使得自己在官渡之战中大败。
这说明心态对战争的影响实在太大,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时刻注意自己的不足,保持跌入低谷也不放弃的斗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这就是哀兵必胜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
典故二
越王勾践的故事,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越王勾践大败吴国军队,夫差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面对失败和耻辱,越王勾践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洋洋得意容易使人骄傲自满,从而走向失败的深渊。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备注:
记得哦,成语中是“哀兵必胜”,至于“哀兵必败”这是一个现代词语,可不要用错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