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特色面食是什么面食(徐州农村最地道的一道美食)

文:蒋雪花

图:红艳

面条子棵,也许很多人听来陌生,我坚信家乡徐州的每一个人听起来会相当地熟悉。这种融入到生活,浸入到灵魂的食物无论到了天涯海角,无论年龄是几,无论你混得好与不好,它终究走不出我们的记忆,逃不过我们的味蕾。

徐州特色面食是什么面食(徐州农村最地道的一道美食)(1)

一砖一瓦里都蕴藏着昨日的故事,细数着流年过往。一草一木里都承载着无尽的亲情,思量良久,不能自拔。

一晃二十多年的光阴转瞬即过,一直奋斗在外,不曾在这样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柳条吐绿的阳春三月回到我的故乡徐州丰县。这次回来,是早就有计划,一定要美美地吃上几顿面条子棵。让生活充盈,让期盼成真!

现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谁家不是大鱼大肉。天天吃,顿顿吃,吃到腻。浑然不觉,营养过剩,疾病来袭。

春日里的小野菜,不仅味道鲜美,还能驱走一些小疾病,吃出一身健康。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多食无妨。面条子棵就是如此,有润肺止咳止血之功效。

徐州特色面食是什么面食(徐州农村最地道的一道美食)(2)

春天的味道在树林里,在小河边,在水渠旁,在篱笆的缝隙里,在太阳能照耀到的麦地头,在小雨能洒到的池塘边,在春风能吹到的杨柳岸。有草儿的地方,就有着春天十足的味道。你尽管提着小篮,拿着小铲子去就可以了。一定会让你满载而归。

从外地一回到老家,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喊上母亲要到地里去挖野菜。荠菜、蒲公英、面条子棵都是可选对象。

农历二月初,荠菜大多已开花变老,蒲公英还有点小,面条子棵长得刚刚好。

如今,地里的野菜没有以前那么多。由于父老们常年打除草剂,野菜也消失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开始种植。是的,如果不采取此方法,一些野菜真的会绝迹。

我们娘俩,母亲挎着杈子,我右手里握着小铁铲,并排往前走着。越过小桥,来到南地里,绿油油的麦田绿的耀眼,刚抽出芽的柳枝随风舞动,油菜花儿已星星点点的开放。

此刻,我兴奋不已,感觉有着太多的来不及。一会儿想去麦田里打个滚,一会儿想站在柳树旁,任凭那些颤巍巍的枝条儿轻轻抚摸着我的脸,一会儿想进到油菜花儿地里来个自拍。

徐州特色面食是什么面食(徐州农村最地道的一道美食)(3)

我不知该往哪儿走,好一阵慌忙!母亲站在一旁喜得不得了。

哎呦!挖野菜吧,赶紧做上一顿吃吃。在野菜的味道里寻求那一份安然,在野菜的馨香里回味那一份甘甜。

这时的我,有点贪得无厌。凡是能吃的野菜都想挖回家。

母亲骂我,说,你这熊孩子,到底咋想的。挖面条子棵就是了,这个时候正嫩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树林子里,母亲自言自语,哎,这面条子棵不多了,以前能铺满地皮,这还得仔细地找。没走几步,我看见了几棵,藏在杂草里,欣喜地,吭哧一铲子,连土带泥地挖出来了。

抓在左手里,甩了甩泥土。轻轻地放进杈头里,又轻轻地拿在手里,翻看着。难怪它的名字叫面条子棵,嫩绿的叶儿真的和面条相似。细细长长的叶儿,中间有一道“沟”,好像是故意压上去的,大自然的刀工竟是这么的锋利有力,且刀工匀称。

徐州特色面食是什么面食(徐州农村最地道的一道美食)(4)

面条子棵有它的季节性,天气转暖后,雨水充足的情况下,会疯长,一根独梗冲向天。犹如竹子一般,一节一节的。到了有麦穗的时候,面条子棵与麦子一样高,顶端会结出一个“小葫芦”,紫色的小花儿包裹着“小葫芦”,用手轻轻一摸,粘粘的。

小猛虫见了它都得赶快避让,不然会粘住脚,命丧于此。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小动物还各有神功,关键时刻一定要有自保的能力,才能生存在这个世上。

我和母亲去了几个小树林,又到了几条沟边。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寻找,才挖到半杈头。够了,已经很满意了。能尝尝鲜,就行!

回到家时,太阳已经落下,母亲说,赶紧挑拣挑拣,咱这就蒸着吃。杈子往地上一砍,把带有杂草和泥土的面条子棵一股脑儿地倒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

经过去根,去枯萎的黄叶儿,一箩筛翠绿的面条子棵出来了,拿到自来水那里一冲,轻轻搓搓,揉揉,面条子棵在水滴的声响中,一步步向人的舌尖靠近。

徐州特色面食是什么面食(徐州农村最地道的一道美食)(5)

面条子棵,有多种吃法,上锅蒸,凉拌,油炸,都是不错的选择。

今天我们选择上篦子蒸。

洗干净的面条子棵,再进行控水,待到半潮不干时,放入适量的食用盐,佐料根据个人口味酌量放入,接着倒入一定的植物油,随之倒入适量的面粉,面粉不能放的太多,放多了会出现发粘发硬的现象。倒少了,面条子棵就像煮熟的一样,粘成一坨。

那么,究竟有何标准呢?一斤面条子棵,倒入3到4两干面粉,双手拖着底,上下翻动,颠簸几下,保证每一片叶子上,都均匀地裹有厚厚的面粉。这样蒸出来的面条子棵才松散。

我负责抱柴火,往锅里添水,添过水之后,还淘了两把米放入水中,等一会儿好有稀饭喝。再放入竹篦子,笼布,双手掐着拌好的面条子棵,放在用水打湿的笼布上,这会儿,笼布一定得是打湿的,不然待蒸熟后会出现粘笼布的现象。然后生火。这些程序不用学,不用父母教,无师自通。

用棒子节作为火引子,打火机咔嚓一响,火苗蹭蹭地跳跃着,紧接着续入豆秸秆,棉花柴,锅底下呼呼作响,嗑嗑啪啪,正在感慨着这自来风大锅真好烧啊!就听见大锅里滋滋啦啦,哦,水快开了。

不一会儿,大锅周围氤氲升腾着白白的蒸气,随之,面条子棵的清香味儿弥漫开来,整个厨房都是这种味道,就连灶屋里的那只该丢弃的塑料口袋,都在一动不动地贪婪地吮吸着面条子棵的清香味儿。

这时的我,手拿着火棍,想用它撬开锅盖边,看看锅里到底咋样了,是不是熟了,能吃了。母亲命令着说:“不行,还不熟,不能揭锅盖,要一气蒸透,这样蒸出来的菜才好吃……”此时,感到母亲好啰嗦。

这会儿,我已经弄不清自己到底是饿与不饿了,就想立马吃上一口。

此时的母亲,她可没有闲住。剥蒜、捣蒜泥、炸辣椒油。忙得连坐一会儿的功夫都没有。紧接着又拿来一个铝勺子,这只是奶奶在世时用过的勺子。母亲往里面倒入适量的大豆油,让我边烧火,边把油烧开。母亲慢声细语地说:“这油啊!可纯,可香了,是咱南地里的那块地里收的豆子,然后拿到东村油坊里加工的……”

放在锅底下的火苗上烧油,这不止是传统,应该说是很原始吧!

我又在浮想联翩。母亲手里拿着一块白色抹布,喊着我的名字,自信满满地说:“好了,出锅!”

我一手拿着勺子,一边半起身,目不转睛地看着锅里。烟雾缭绕,香味浓郁。口水已在泛滥。

徐州特色面食是什么面食(徐州农村最地道的一道美食)(6)

母亲折叠起笼布,麻利地往沙盆里一倒。哇,蒸菜就这样出锅了。茎叶之上全是裹着的熟面粉,很是均匀,白白厚厚的一层,互不粘连,这样的蒸菜才算合格。母亲说:“些好来,这可蒸得不错,呵呵、呵呵、呵……”

这会儿勺子里的豆油已烧开。母亲轻轻地接过去,猛往面条子棵上一泼,滋啦一声,母亲快速拌匀。随之放入辣椒油,蒜泥,最后又倒入了适量的麻油。母亲说:“这麻油的味儿咋样?”

我沉醉醉地回答:“嗯,香啊!”又吸了一下鼻子,越闻越香。我知道这麻油也是母亲拿着自家的芝麻在东村油坊里加工的。都是来自天然的味道,怎能不香!是的啊!只要是母亲做的都好吃!

这时的面条子棵,通透透的、油润润的、红亮亮的,感觉这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展示的艺术品。

母亲看着我急不可耐地样子,先给我盛上一大碗。先是狼吞虎咽,又慢慢咀嚼。清甜香的味儿,跳跃在舌尖,滚动在喉咙,入侵在每一个它所能到达的地方。这是久违的味道,这是母亲的味道,这是家乡这片热土的味道!

四五天过后,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平子约我去她家吃饭,买了一大堆的菜,鸡鱼肉蛋都有。我看到她家过档里有一堆翠绿的面条子棵,特要求她蒸面条子棵吃,其余的菜就不做了。

我们俩各自坐在小方凳上,头对着头,边挑拣边追忆着那些逝去的童年时光。八九十年代的那会儿,家家都生活拮据,许久都不曾吃上一顿肉,但是绝没有感觉那样的日子苦,因为有面条子棵的甜香长留唇齿之间。

面条子棵,在没有除草剂盛行的年代里,是难以除去的草儿,哪哪都有它的身影,可在今天也就只有桥头,坑边和小树林里有。

前几天去赶集,发现集头,超市都摆放着面条子棵。郁郁葱葱,鲜鲜嫩嫩的。价格竟在8到10元一斤,哎呦,感觉好贵呀,更是感觉这当年缠人的田间小草,竟然登上了高堂雅座。这是时代的气息,也是社会发展的转变。

徐州特色面食是什么面食(徐州农村最地道的一道美食)(7)

春天之所以美丽,我想一定是因为故乡的土地上有着面条子棵在葳蕤生长!春天之所以馨香,我想一定是因为餐桌上有几碗蒸熟的面条子棵在氤氲升腾!一到了春天,就无比的思念家乡,我想一定是面条子棵它有力的召唤在时刻震颤着我的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