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10首题西林壁(一天一首古诗词)

《诉衷情·琵琶女》

苏轼诗词10首题西林壁(一天一首古诗词)(1)

【宋】苏轼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苏轼诗词10首题西林壁(一天一首古诗词)(2)

苏轼诗词10首题西林壁(一天一首古诗词)(3)

译文

苏轼诗词10首题西林壁(一天一首古诗词)(4)

小莲刚刚出来,给琵琶调弦,弹奏之音仿佛要冲破云天一般。仔细听来,曲中之音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知音难觅的怨恨,非常感人。

她肤如美玉,梳着蝉鬓,手抱琵琶,立在绮窗前。今夜,月儿照着她的脸庞,仿佛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斗美似的。

注释

苏轼诗词10首题西林壁(一天一首古诗词)(5)

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

小莲: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名小怜(一作莲),能弹琵琶,善歌舞。此处借指琵琶女。

绣阁:闺房,指女子的住处。

莹:玉色美石。

鬓梳蝉:将鬓发梳成蝉翼的形状。

绮(qǐ)窗:雕画美观的窗户。

素娥:传说月中女神名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

故故:故意或特意。唐、宋时口语。

婵娟:美好的样子。

赏析

苏轼诗词10首题西林壁(一天一首古诗词)(6)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写人词。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这两句是说,小莲刚刚出来,给琵琶调弦,弹奏之音仿佛要冲破云天一般。这是写“琴艺之高超”。此处颇有白居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诗境。

这里的“小莲”,或许确有其人,但其实更多的是有朝云的影子。对于琵琶,朝云造诣颇高。苏轼也曾写下五首与琵琶有关的诗句,几乎每首都能看到朝云的身影。黄庭坚曾夸赞朝云琵琶琴艺是:“妆罢黄昏帘隔面,曲终清夜月当轩。弦弦不乱拨来往,字字如闻人语言。”一个“破”字,表现了琵琶女琴声的清越与激昂,展示了其高超的技艺。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这两句是说,仔细听来,曲中之音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知音难觅的怨恨,非常感人。这是写“琴艺之感人”。此处颇有白居易,“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之诗境。

苏轼诗词10首题西林壁(一天一首古诗词)(7)

一个“恨”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琵琶女之恨,是“不恨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诗人之恨,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这就将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到一起,从而引起深深地共鸣。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这三句是说,她肤如美玉,梳着蝉鬓,手抱琵琶,立在绮窗前。这是写“琴女之外貌”。此处颇有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之诗境。抱着琵琶的小莲,简直美丽至极!小莲不但琴艺高超,连人也长得好看,可谓才貌双全了。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这三句是说,今夜,月儿照着她的脸庞,仿佛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斗美似的。这是写“琴女之神韵”。此处颇有李商隐,“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之诗境。诗人将“素娥”与“婵娟”对比,突出琵琶女的神韵之美。

纵览全诗,既有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子,又有李商隐《霜月》的底色,是一篇写人极佳的词。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