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字中找20个汉字(汉字自己会说话145)
汉字自己会说话145(匕)
“匕首”我们都知道,但为什么称为“匕首”?“匕”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匕”字。
“匕”的主流解读如下:
《说文解字》中对“匕”的解释是“相与比敘也。从反人。匕,亦所以用比取飯,一名柶。凡匕之属皆从匕。”
可是到底什么是“匕”我们还是一头雾水。
其实设想一下古人的生活场景就可以明了什么是“匕”:古代中国人是以农为主,粮食者是颗粒状的,吃的时候是需要“煮”的。直到后来发明了筷子称之为“著”,“著”下面的“者”是“煮”的省略,也就是说“著”是与“煮”有关的“草”,即“草木棍”。
但筷子的发明从“匕”这个字来看是比较晚的事,在筷子发明之前,人们用“匕”,所以现在人们想象不出筷子发明之前的一种主要取食工具“匕”是什么样子。
但从《说文解字》所说的“相与比敘”“ 名柶”,可以推测出它是四个并列的草木条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而成的。再从“匕首”一词来推测,它的形状靠近手的一端一定是现在“匕首”的样子。
大致可以推测出,它以稍显“扁平”的整体,并在前端编成勺子状,执手一端是越来越细。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简易小漏勺”。
有人可能说了,古代怎么会用漏勺吃饭?可能在上古时代,他们还不会将颗粒状的粮食制成面粉有关吧,只能吃煮粮食粒,“简易小漏勺”肯定比较好用。
只是后来人们学会了“粉碎粮食”,再做出的饭大多为“面条”“面片”等,这时候再用“简易漏勺”式的“匕”就不如“筷子”更方便了。
也就是说,“匕”是最早期中华大地上的人们进食必备之用具,在描述吃饭有关的事物时,往往要以这个“匕”字来指代。
“匕”被“筷子”取代之后,“匕”这种“草木”质的东西肯定不会保存几千年,所以后人都不知“匕”为何物,但“匕首”一词还是悄悄地保存了“匕”的一些特征。
所以,我的文章以“汉字自己会说话”为题,从早期的汉字看古代先民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所思所想。中华民族屹立几千年不灭,他们的智慧一定是高超的。学习先民智慧,感悟人生真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