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为什么叫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低回婉转动听)

马头琴为什么叫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低回婉转动听)(1)

马头琴是蒙古族牧民非常喜爱的民族乐器。马头琴音色柔和优美,洪亮绵厚,悠扬动听,表现力很强,极适于草原上演奏,它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一种乐器。随着民族文化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马头琴已成为祖国乐器宝藏中一枝特色鲜明的花朵。

关于马头琴,有一段美妙的传说。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善良而勇敢的小伙子,人们称他为“巴特尔”,与他朝夕相伴的就是那匹心爱的小黄马。小黄马也和主人一样,倍受草原牧民的喜欢和拥戴。因为它在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比赛9次取得第一名,为草原赢得了荣誉。

马头琴为什么叫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低回婉转动听)(2)

又一个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金秋季节,萨木腾王爷召集友邻旗的王爷、安班诺颜、札萨克,一方面与他们协商举办“那达慕”盛会的事宜,另一方面又下了一场赌注,如小黄马取胜,其他旗的王爷各自赔偿给主办旗30平方公里的草场,若当不了头马,主办旗赔给其他旗各30平方公里的草场,并给每个王爷赔2名美女。签定协议的消息不胫而走,巴特尔既担心又害怕,担心小黄马已衰老,取胜的把握不大,害怕拿不到第一,给旗民造成损失。

马头琴为什么叫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低回婉转动听)(3)

开赛的那天,草原上人山人海,热闹万分。数百匹参赛的马儿披红挂绿,精神抖擞,骑手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萨木腾王爷坐在主席台正中,与客人们等待赛马高潮的到来。随着开赛的号令,数百匹骄健的赛马,如离弦之箭,开始了60里的长途奔跑。前30里,小黄马一直处于中间部位,后30里时,它加快了速度,并一直保持在前10位状态,当距终点5里时,小黄马再次飞跃,挺胸竖耳,加快了速度,处于第三名的位置。巴特尔心里默默的祈祷,祈求苍天保佑,一定要夺取头名,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小黄马似乎明白了主人的心思,在最后冲刺的一刹那,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比第二名多出半个身子,赢得了胜利。

马头琴为什么叫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低回婉转动听)(4)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小黄马终于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巴特尔悲痛欲绝,一直守护在它的身边。半夜时分,朦胧中他听到小黄马的声音:“主人,你我相伴多年,产生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情感,若想留下纪念,就请用我的骨骼做成琴杆,用我的尾丝做琴弦和琴弓,再用我的皮做成琴筒振动膜,造一把琴留在身边吧!”巴特尔按照小黄马的叮嘱,用它的马头、马尾……制成了草原上第一把马头琴,它一直陪伴着草原牧民一代又一代。

马头琴为什么叫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低回婉转动听)(5)

草原牧民具有悠远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特别是口头民间文学极富色彩,而这种口头文学正是在马头琴的演奏下,以说唱的形式流传至令。放牧之余或喜庆佳节,草原牧民有演奏马头琴,以琴声自娱的习惯。他们自己制作马头琴,所用木料、马皮、马尾等均取材于当地。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牧民的毡房里,几乎都能见到这种乐器。

据当年放养骆驼的老牧民讲,马头琴声能使骆驼落泪。,有些母驼不知何故不愿给驼羔喂奶。这时,牧民们就会请来马头琴艺人,在母驼面前演奏低沉动听的曲调,母驼往往会被这温和而柔美的琴声所感动,流下眼泪,主动带走驼羔。可以说,是音乐的感化功能发挥了作用。如今,马头琴已成为登上艺术舞台的主要少数民族乐器,她已经走出国门,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