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金句(文学金句流行朋友圈)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在朋友圈见过这样的“金句”吗?
这个在国内知名度堪比鲁迅的“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金句,来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断头皇后》。
它之所以流传这么广泛,全靠书籍摘抄爱好者们的“宣传造势”。一个选自文学作品里的句子,配上简单的风景图或者艺术画,这样的组合大肆存在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各个角落,轻而易举地吸引无数流量。
而今年,最流行的金句作家轮到了博尔赫斯。
“金句顶流”博尔赫斯
有人说,成为金句作家似乎是大作家们的宿命。鲁迅、张爱玲、莎士比亚、海明威……这些家喻户晓的大作家的作品里的金句早已被挑选出来,通过互联网传播在社交网络各处。
而这个夏天,登顶“金句顶流”的,显然是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他们给了我胆识,我却没有成为勇敢的人。”——《愧疚》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总是暗暗设想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关于天赐的诗》
……
温柔伤感的句子配上凌乱灰暗的背景图,这样的帖子在某社交网络平台上有成千上万个,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流量。一时间,博尔赫斯在社交网络上成为了被誉为“丧系浪漫”的金句作家顶流。估计连博尔赫斯本人都想不到,在21世纪,自己还能吸引这样大的关注,以这样的形式“翻红”。
网友们将博尔赫斯称为“丧系浪漫天花板”,是说他的诗歌意象“时有清冷感”,读起来孤独又浪漫。也有网友表示:“因为博尔赫斯才开始读诗,原来一直喜欢小说散文的我并没有对浪漫过敏。”
摘抄“金句”有多好用
书籍摘抄作为一种简单好用的阅读辅助方式,一度风靡于各类人群。学生党可以摘抄一些好词好句作为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工作党也可以在他人的文字中找到共鸣。即使目前电子阅读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人们遇到喜欢的句子还是会忍不住摘抄保存。在经历某些自己无法言说的情绪时,这些摘抄的“金句”往往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感受。
网友制作的文学摘抄分享
就像开头茨威格的那句话一样,这些文学金句碎片式地在互联网上分享传播,以文字的形式给无数网友慰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同样广为流传的句子,如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我的一生始终都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毫无所知”,智利作家巴勃罗·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只绝望的歌》中的“在我这贫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后的玫瑰”等。
自己说不出感受可以让文字来说,自己理不清的情绪可以用他人的话来表达。这种“无成本”表达的文学摘抄看起来真的很好用。
金句摘抄是“伪文青”吗
伴随着金句出圈的,除了关注与流量,还有“伪文青”的诟病。
无论是读书博主,还是用金句发朋友圈动态的大众,金句发布在网络上,往往会引来文艺青年的嘲笑。分享金句被他们认为是不读原著的“门外汉”,只记得这些广为流传的句子。
而金句爱好者面对这样的嘲讽则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文艺爱好者,在被某一个句子打动后,有些也会积极主动地找原著来读,甚至读完后还给初读者做推荐,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感悟。但同时也有部分读者面对原著晦涩高深的文字望而生畏,只能看看单个的句子做个慰藉。
网友制作的文学摘抄分享
法国作家、思想家罗兰·巴特在1967年发表了他最著名的论文《作者之死》,提出了“作者已死”的论点,他认为作者不再是作品的唯一主人,而仅仅是一个临时的表述者。
而现在,金句的广泛流传显然也是这一论点的佐证。这个句子表达的内容可能只是作家们在文学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千分之一,但是正是这一点,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了安慰,得到了感动。即使读者的理解与原著大相径庭,我们也不能忽视否认这些感动给人的力量。
说到底,金句的流行是因为它们戳中了这个时代的痛处。在步履匆忙的现代社会,沉下心静静地阅读一本书变成了一件奢侈事。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感受浪漫、没有时间体验爱……而现在,文学金句成为了现代人的精神调剂,帮助人们对这个时代的各种问题做出回答。
除此之外,这对于作家来说,自己的作品流传出金句又何尝不是一种“走红”?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绝望的歌》全球销量已超1亿册,是《百年孤独》这一成绩的两倍,中文版还登上了豆瓣热门外国诗歌Top 50榜单。
这种“双赢”的情况,也许并不能简单地用一句“伪文青”来嘲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