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枫00后演技大赏(全场都被她演哭)
整个影院都在落泪,张子枫和《我的姐姐》同时打动全场。
从点映开始,影片就被许多人期待着,而当影片正式首映,也没有令期待它的人们失望。
作为一部关注女性命运、切入中国式亲情肌理的剧情片,该片首日就挤下了同档期的了好莱坞大片,拿下了单日票房冠军,这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观众真的被影片打动。
人们纷纷表示这片子太好哭了,又惊叹于“张子枫演技炸裂”、说“该她这个00后拿影后了”。
在这个承载家庭、女性、亲情等厚重主题的姐弟故事中,张子枫剪了利落短发,学了四川方言,第一次拍吻戏,也第一次如此完整地塑造一个复杂的成人角色。
她的表演依旧那么动人,但又不仅仅像当年的《唐山大地震》那样让观众哭成趵突泉,
而是透过表演,去碰触了一些更深层的东西,那片中国式家庭中最隐秘的痛处:在所有的中国式家庭里,女性,或者说,姐姐,好像都是理所当然被牺牲的那个,问题是:凭什么?
在凭《相爱相亲》斩获金像奖最佳编剧的游晓颖写下这个故事后,一个女导演,一个女编剧,一个女演员联起手来,共同完成了这么一部聚焦女性现实困境的影片,最后又让现场那么多女性流下了感同身受的眼泪。
这场面真是动人。
而在看完《我的姐姐》后,我也终于可以确信,张子枫不是将要,而是已经把中国电影00花的未来,扛在肩上。
姐姐凭什么?整部电影,围绕的就是"姐姐"的这个两难选择展开。讲的是一个20出头、刚踏入社会、就要被迫选择是否抚养亲弟弟的女孩的故事。
电影原本的片名叫《踢皮球》,在父母出事之前,姐姐是被踢的皮球。
她上大学的志愿,被父母改了护理专业。
一路被压榨梦想的女孩,靠自己打工挣下四年的大学费用,正要逃离父母,去北京考研,继续自己做一名医生的梦想。还在跟相处5年的男友谈婚论嫁。
但就在她24岁的一天,父母遭遇车祸,双双去世,留下个弟弟,然后所有亲戚都在跟她说“这弟弟,你得养”。
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其实面临一个和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类似的两难选择,只是当年她是等待被选择的那个,这一次是主动选择的那个:弟弟还是姐姐?
是选择继续考学,送养弟弟,奔赴自己的前程?还是尽一个姐姐的“义务”,抚养弟弟,放弃自己的梦想?
在故事的开始,所有人都在让她忘掉自我,成为他们口中的“合格姐姐”。
姑妈(朱媛媛 饰)是家族里上一代的“姐姐”,年轻时不断为弟弟牺牲,人到中年自己的日子已然十分窘迫:丈夫卧病在床,两个儿女并不成器,就算想收养这个小侄子都有心无力。
在安然面前,她即使忍不住地心疼侄女,也几乎出出自本能地说出那句话:你是姐姐,首要任务就是把弟弟养大。
后来知她要给弟弟找领养家庭后,又骂她丢人现眼,骂她是在“卖弟弟”。
舅舅(肖央 饰)人到中年吊儿郎当,是个被宠大却长不大的巨婴,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他在事件中要的,只是钱,关心的是房产证写了谁的名字,房产如何处置,车祸能不能得到赔偿…
看起来,如果不送养,被牺牲的,就只能是安然这个姐姐。
影片特意塑造了两代“姐姐”,安然和她的姑妈。正是要透过她们不同的人生处境和抉择,去呈现这个庞大的被忽视的群体——姐姐。
上一代的姐姐一开始就认命了。这一代的姐姐不想认命。
所以安然找上父母车祸时的肇事司机,向他讨说法。
要的不是钱,而是求证——“悲剧的发生,错不在她”,不是因为爸爸一直给她打了十几个电话打不通,才突发心脏病导致车祸。
她愤怒地冲着肇事司机吼——“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情的不是我”。
发现这个故事哪里不对劲没?
所有人都把安然视作理所当然的奉献者,却根本没有人问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凭什么她明明想当医生,父母却要篡改她的志愿,让她就近学护理?
凭什么弟弟得到那么多的疼爱,她却求而不得?
凭什么她都已经找到一个出口,可以向父母乃至全世界证明,弟弟可以做到的,她一样可以,甚至做到更好,却被一场车祸逼回来,去走上一代姐姐的路?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凭什么”,被姐姐们憋着,被习以为常着,而电影透过安然这个姐姐的命运,把一切喊了出来。
用她自己的话说,“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被人欺负了,她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
中国式亲情但电影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并没有把中国式家庭的困境,变成一场仗。
而是选择了一个更温柔的视角,去揭开了问题的两面性。
姐姐,首先是一个人,但姐姐也是亲人。
战斗,是安然证明和保护自己的方式。但她的敌人其实并不是自己的亲人。
这正是整个故事最矛盾和具有张力的地方,导演不仅要让张子枫演的安然变成一只刺猬,更要让她诠释出中国式家庭亲情的复杂与张力之后,和原本陌生、疏离、甚至带着怨气的弟弟,重新建立起相依为命的情感羁绊。
怎么可能呢?
弟是在甜水里泡大的,是曾经的小皇帝,在姐姐家里,却对姐姐说“家里东西都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话”。
姐姐越对她冷淡,他越是搞事情。
吃不到肉包子,就把好好的面包撕烂丢掉。
气急败坏了,直接冲安然脸上吐口水。
水火不容?但又血脉相连。
后来安然在一次争执中,也向别人吐了口水,一个动作,不自觉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终究是一家人。
安然也动过丢掉弟弟的念头,俩人去坐地铁,安然趁弟弟去卫生间,躲起来。
但弟弟发现姐姐不见,哭着在站台跑来跑去。
那一刻姐姐才意识到——弟弟是无辜的。他也只是一个失去了父母、无人可依靠的孩子罢了,所有的霸道,恰恰是弟弟为了向姐姐找寻自己的存在感。
他甚至会主动讨好姐姐,有次安然背他回家,他在姐姐肩膀上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但令人矛盾的又不仅是弟弟。
还有第一个把弟弟这个包袱甩向她的姑姑——上一代的姐姐。
姑妈原本成绩出色,擅长俄语,长得漂亮。90年代经济浪潮来的时候,她想要去俄罗斯做生意,可是家里一个电话,说你弟弟生了一个女儿,你得回来带,她就又选择回去。
后来丈夫生病,她常年操劳,自己的人生也慢慢地被消耗掉了。
朱媛媛真是一个好演员,这个角色这么粗犷,却又那么细腻。朱媛媛自己说,这个故事太贴近她自己了,太像是她看到过的身边女性的命运了。
几场姑侄两代女性的对手戏,成为全片最大的泪点。
有场戏是,认命的姑妈对安然笑着说:“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电影里好像她对安然不够好,但有个场景真是动人,就是姑妈和侄女安然,坐在一起吃西瓜。
姑妈把西瓜切开之后,先用勺子把甜的部分挖出来,端给安然吃,然后自己再把剩下的部分切给自己吃。
下一个镜头,就是张子枫憋着眼泪,拼命吃西瓜。
就像朱媛媛说的,你看到张子枫这样的小姑娘的戏,怎么能不哭呢?
但她自己的表演明明也那么动人。
一个转身甩泪的镜头真的把我看哭了,姑姑说:“套娃也不是非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面”。
两代姐姐的命运在这里相遇、碰撞、共鸣,安然终于理解了姑姑的不易。
不得不说,两代优秀的女性演员的对手戏太好了,她们都不是把戏演出来,而是在观众心里钻一个口子,流出来的不是血,是泪。
另一个惊喜,是肖央演的舅舅。
一开场,像个混蛋。
灵堂戏,姑妈在忙着招待亲友,他坐在一边搓麻将嗑瓜子。
他滥赌,贪财,对家庭不负责任,连亲女儿都讨厌他,还偷偷背着安然去找肇事司机要了两万块钱,甚至撺掇弟弟故意去搞垮安然的恋情,好让安然照顾他。
但就是这么个混蛋,却是家里唯一会跟安然平等对话的人,也是唯一理解她对梦想的向往的人。
肖央绝对演活了这个讨嫌的角色,因为舅舅也有过北漂演员的梦想,但失败的梦想没啥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我这样的儿子,屁用都没有」。
他的人生一团糟,变成孤家寡人,但到最后,用实际行动鼓励安然去追逐自己梦想的,也是这个不争气的舅舅。
而这也是《我的姐姐》难能可贵的一面:创作者看到了家庭生活最复杂、最矛盾的一面,又试图用克制、幽微手法,去把一个最真实的中国式家庭背后的撕扯和羁绊,矛盾和共情,都展现在大银幕上。
到最后,姐姐终究开始理解和接受弟弟。
有场戏特别有趣,弟弟问姐姐,你男朋友为什么要跟你分手?安然说,因为他想一直吃麻辣烫,而我想到大海里去冲浪。
弟弟:就不能先吃麻辣烫,再去冲浪吗?
小朋友听不懂姐姐的幽默背后的无奈,但在情感上却奇妙地理解了姐姐。
而他泡姜茶、学系鞋带这些笨拙又美好的时刻,也让这个其实一直都对亲情求而不得的角色,开始理解亲情是珍贵的。到最后,弟弟甚至自己去找领养家庭成全姐姐去北京。
但真到弟弟这么做的时候,也早就不是当初冲姐姐吐口水的讨嫌的弟弟了,姐姐还放得下弟弟吗?
这就是中国式亲情,矛盾又纠结,中国人,个人梦想与亲情之间的张力是永恒的难题,对女性更是。
如何不辜负自己,同时也不放弃对亲人的责任?两个字——平衡。
可是现实摆在眼前,怎么平衡,还是说平衡就意味着牺牲?面对中国式亲情,到底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张子枫的未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内心想到的两个字,就是勇敢。
只有女性主创才敢于选择这么现实又难以表达的议题,也只有足够勇敢又足够用心,才能如此准确地命中女性的痛点。
电影并没有一味去呈现女性的痛苦和不易,而是冷静又克制地把最真实的现实像剖西瓜一样,剖开给人看。
虽然姐姐的选择是最大的悬念,但其实到结局时,养还是不养弟弟,甚至已经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是女性在自我与亲情之间,那种永恒的的矛盾和撕扯。
事实上导演最终留下的也是一个开放式结局,
身为女性的导演和编剧,并没有为“姐姐”做出选择。羁绊未必全部是痛苦,人性是复杂的。姐姐会走出自己的路。
引发思考,本身也比给出答案更有意义。
而能够引发如此的思考,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张子枫。
作为整部电影核心主演的她,只要有一点泄劲,整部戏都会垮下来,这是整部电影的一个基本点。
因为只有观众对安然共情,才会进入这个故事,才会代入姐姐的选择:如果我是安然,我该怎么选?
好在张子枫成了。成了,张子枫也就不再是国民妹妹,而是国民姐姐。
张子枫当然是好。她的表演依然充满着,《唐人街探案》那诡魅一笑的灵气和感染力。
导演殷若昕形容她有一种超越同龄人的“通透”,能完完全全浸入角色。
“舅舅”肖央说,她对演员的理解,一直都是超出她的年纪,是天生的演员。
吃西瓜那场戏,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泣不成声,男摄像师边拍边狂擦眼泪。
她也依然那么投入,有一场厨房的戏,张子枫剁菜时切到手指,血直流,但她还在继续演,直到导演喊停,她才下意识用四川话说了句“我切…我切到手咯”。
就说本片,一开始,姐姐是愤怒的又冷漠的姐姐,好像一点就着的炮仗。
但这是她给自己披上的铠甲,铠甲背后,姐姐也是渴望被爱,需要被爱的。
直到一场戏,姐姐忙完护士工作,看到弟弟睡着了,她坐下去看着弟弟,导演对张子枫说,你一会去碰碰弟弟五官上的任何一个部分,感受一下跟亲人触碰是什么感觉。
张子枫演的时候,去摸了摸弟弟的眉毛,然后又摸了摸自己的眉毛,导演坐在监视器前立马就哭了,因为觉得那一刻她就是安然。
坚强与脆弱,两种极端的情绪,完美地融合在一个角色的身体里。
她就是这么一点点去代入角色的命运,感受角色的命运,去真正懂得角色的愤怒、委屈、隐忍、无奈和无助,最后,让角色成为自己。
正是因为张子枫的演绎,观众虽然难过却看到希望,因为即使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也并没有摧毁安然,而是让她变成了更勇敢、更好的人。
她依然不愿再被「姐姐」这层身份绑架,不想认命,想把命运攥紧在自己手里。但摆脱命运未必是反抗,可能是寻找到另一条命运的出口。
波涛再激烈也打不上岸,奋力一跃立刻就被现实反手一巴掌拍回去,但若是细水长流,却能一步步令桑田变沧海。
这部电影能拥有这样的张子枫,真是幸运,但张子枫也幸运,因为在转型的关键时刻,遇到了这部电影。
这个角色必定为她挣得一个影后提名,至于能否拿到影后,不急。
这个20岁的小姑娘,有的是无穷的未来。
她的表演之路,细腻又绵长,让人期待着,总有一天,她能够顺着洋流,进入海洋,成为海洋。
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就像这部电影,观众的思考和答案,才是电影的真正结尾。
在好片稀缺的当下,有好主题,又有好故事很好地演绎这个主题,有好故事,又有一群这么好的演员演出这个故事,真是难得。
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人们走进电影院,去观看 “姐姐”们的命运,再思考自己的命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