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可以报账不(电影票补是市场行为)

电影票补是市场行为,行政之手不应干预

江德斌

今年的春节档,观众恐怕再也买不到8.8元、9.9元这样的超低价电影票了。近日,一则电影票补将受到限制的消息传出,具体要求为:从2月15日(除夕)至3月2日(元宵节),全国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有特殊身份或条件限定的长期合作等不在其列。此外,补贴票数也有一定限制,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这一消息已得到春节档上映影片片方的确认。

电影票可以报账不(电影票补是市场行为)(1)

电影票补是在购票平台出现之后,为了争抢用户和市场份额,产生的一种市场竞争行为。由于票补将虚高的电影票价拉低,吸引到众多观众从平台购票,进而培育了市场消费习惯,如今购票平台占据了绝对份额,观众已然习惯在平台上购票、选座,消费体验感非常好。

而且,票补带给消费者实惠,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电影市场,引导更多人走进电影院,亦为影院创收,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如今,却用行政之手干预市场行为,限制电影票补,实则是不明智的,乃是妨碍市场竞争。

众所周知,春节档是电影热卖期,放映新片集中,观众消费热情高涨,上座率很可观,对票房的带动效果明显。为了争取更多的曝光率,吸引更多观众入场,无论是平台还是制作方、发行方,都会想尽办法开展营销活动,其中票补就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而这样的策略,这几年经常使用,各方皆大欢喜,充分展示出市场化的效率,何乐而不为。

此前几乎所有影片都存在票补,价格也越打越低,甚至出现过1元票,平台也亏损严重,但是“票补大战”培育了市场,也促进了竞争,将部分弱小的平台淘汰掉。随着购票平台市场格局的稳定,前些年轰轰烈烈的“票补大战”,这两年已不多见了,只是在节假日期间、部分大片上映之际,才出现一些票补促销,力度也减弱很多,基本要靠用户去抢才能享受到。可见,市场这本身就在进化,平台和制作方、发行方会根据市场状况,选择最适宜的促销方式,监管者又何必操这份心。

电影票可以报账不(电影票补是市场行为)(2)

现在每年上映的影片数量很多,类型多元化,观众口味也趋于分散化,某些烂片即便搞票补也没人看,而精品即便没票补也不愁观众捧场,这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且,从电影票房的历史情况看,商业大片往往会占据主要份额,这跟电影的视效、情节为主的特性有关,目前影院硬件设施投资浩大,也主要适合放视效大片。

何况商业大片的投资额度一般较高,有充足的营销费用,给观众让利有何不可,如果强硬推行“限价令”,它们还是会想办法绕开的。电影公司赚到钱后,才能拿出更多钱去补贴那些不赚钱、甚至于亏钱的影片,这也是市场规则造成的。

如果真是为了小片考虑,其实可以建专业的文艺片影院、探索性影院等,鼓励这些小众化影片在特定影院上映,自然会促进观众分流,也能形成更多选择机会。

电影票可以报账不(电影票补是市场行为)(3)

电影票可以报账不(电影票补是市场行为)(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