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有四种的气质(人的气质到底从哪里来)

十优港姐在电台节目中谈论气质。她说有“家底(家里长期积累的财产)”的人较易有气质,因为教育是很奢侈的事,没有经济压力,才能追求精神上的事物。通常去外国读历史、古典、哲学的人,都不会忧柴忧米,否则就会选择读经济、法律、商业等赚钱科目。

把气质和人的“家底”拉在一起,不只新颖,而且错误。

为什么人会有四种的气质(人的气质到底从哪里来)(1)

我认为人的气质,和不同人的不同性情、品格等一样,都来自遗传基因,但却不是富有的人这基因特别强大。

就以荀子的说法来做比喻。《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伪”不解虚伪,而解作为。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都是后天培养成的。用来谈气质,近似的推论是:人的气质本来可以有,也可以无,就决定于你后天怎样把它培养。

培养的方法,最主要是读书。苏轼《和董传留别》的首两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虽然过着穿粗丝土布的贫穷生活,但腹有诗书,就会使自己的气质得到了提升,既有光彩,也有自信。相信这说法,就不会相信气质有阶级成份。

为什么人会有四种的气质(人的气质到底从哪里来)(2)

为什么人会有四种的气质(人的气质到底从哪里来)(3)

当然这类争拗,层次还是很低的,就正如你争论林黛玉有气质还是佛利民(Milton Friedman,美国经济学家)有气质一样,没有定论。层次高些,就是要讨论气质怎样用了。人之有气质,其实要植根于正气。这种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公孙丑上》)当中最重要的信念是:这一种气,是要和义与道相配合的,义和道没有了,这气也就没有力量了。其实气质也不外如是,没有道义内涵相配合,只有秀美的容颜,可以霎眼娇,却不耐看。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传》中赞扬公孙弘:“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意指他没有歪曲或违背自己的学识以投世俗的喜好。对于这类秉持个人德性与操守的人,有正确的是非观,说话不会连自己也不相信,不被利欲薰心俗流所埋没的,这些人都配得上有气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