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晚年真实情况(清朝一官差问农夫)

导读: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所谓四大名臣就是晚清时期四个德高望重,地位尊的封疆大吏,他们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之所以能够位居第一,自然和他的盖世功勋分不开。曾国藩虽然是文人出身,却以名将的身份,一手创办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使得东南赋税之地重新归于清廷,这才让大清得以续命几十年,单单这份功劳就无人可及。

曾国藩晚年真实情况(清朝一官差问农夫)(1)

清廷为了褒奖曾国藩封他为一等毅勇侯,此后曾国藩官居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风光一时无两。当然曾国藩并不只是个军事家,他还是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是著作等身的一代大儒,曾国藩一生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礼言三不朽。尤其是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坐拥湘军,威望无人可及,有不少人劝说曾国藩起兵推翻清朝,但是他却非常的低调,拒绝了取代清朝而代之的想法,甘心做一个小小的侯爷。

曾国藩晚年真实情况(清朝一官差问农夫)(2)

曾国藩为何如此低调呢?一个是因为当时清朝气数未尽,曾国藩未必有胜算;另一个就是曾国藩自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骨子里就没有造反的基因,做什么事情都非常低调。笔者梳理史料发现,曾国藩的这种处世态度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展露无疑了。

史料记载,曾国藩做秀才的时候,一次去参加乡试,和另外一个书生租住在旅馆里面,一起备考。当时曾国藩先把书桌摆在窗口温习功课,结果那个书生为人霸道,强行霸占了窗口明亮的地方,借口说这里风水好,适合学习,让曾国藩搬到角落里面学习。

曾国藩晚年真实情况(清朝一官差问农夫)(3)

曾国藩的仆人气不过,但是曾国藩却毫无怨言的搬到角落读书,并没有因此和对方争执,因为他不想为此浪费学习的时间。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霸道的书生却落榜,这个书生感觉没有面子,又反口说曾国藩破了自己的运气,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可是曾国藩却一笑置之,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宽容气度和低调作风。如果曾国藩是火爆脾气当时就和书生打起来,受了伤说不定连考试也参加不了,何来功名呢?

曾国藩晚年真实情况(清朝一官差问农夫)(4)

曾国藩考中举人之后,丝毫没有张扬,而是回到家和平时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而且他还穿上农夫的衣服,和自家的老花匠一起在菜园里面锄田种菜,可说是低调至极。不久后官府报喜的差役来了,这个差役在半路遇见一个年轻的农夫,就问他知道曾国藩家在哪里吗?农夫放下锄头对差役说:“我就是曾国藩,里面请。”曾国藩就是这么低调的一个人。

曾国藩晚年真实情况(清朝一官差问农夫)(5)

后来曾国藩做了大帅,他依然不改朴素低调的作风,平时吃的菜非常简单,都是粗茶淡饭,曾国藩却吃得很多很香。曾国藩还喜欢请下属陪自己一起吃饭,饭菜依然简单粗劣,下属们得到曾国藩的邀请自然是很开心,但是吃过之后纷纷叫苦不迭。因为曾国藩地位高,曾国藩吃多少,下属必须跟着吃多少,而饭菜的口味着实难以下咽,不过难吃也得吃个精光,谁让是曾国藩请客呢。

当然吃过这一次之后,曾国藩再请客吃饭,下属们都不愿意去了。看到这里大家想必明白了,曾国藩在个人生活方面尚且如此朴素低调,他又怎么会为了帝王的虚名,去冒险取代清朝呢?

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稗类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