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云游图(张大千赤壁后游图)

此扇面锦盒装,湘妃竹扇股,斑纹甚美,无雕工,优雅大气。扇股高51cm,扇面长30cm,排口3.5cm,16指,一罕见之大扇也。

再看此扇子书画,更是珍罕。

扇子的正面绘画,背面书法,都是张大千所作,故扇盒题签为“张大千书画箑”,而题签者署名是家琭(吴玉如)。我曾问道于吴先生,对此扇自然多了一分亲切。

张大千云游图(张大千赤壁后游图)(1)

张大千《赤壁后游图》背面书法

张大千云游图(张大千赤壁后游图)(2)

张大千《赤壁后游图》正面局部

扇子正面的画取材于苏轼的《后赤壁赋》。正中一人,头戴青色高筒短檐帽,身穿宽松长袍,手拄竹杖,注目于前方一片浩荡的江天,心有所动,且吟且行;两个年龄不同的文友,相谈在后,彼此投合;一书童紧紧跟随。这画面所描绘的正是《后赤壁赋》开篇的一段,既精确又生动: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再看画中这大帽长袍、须发飘逸、拄杖前行者,不正是后赤壁赋的作者——东坡本人吗?

张大千擅画人物,故而他山水画中的人物不只是简略和示意性的“点景人物”。他常常要刻画出人物的举止与神情来。这扇上的人物笔精墨妙,鲜活传神;特别是此时此刻的苏轼,目光凝重而深远,心境辽阔,感物时伤,与四外日渐萧疏的晚秋风物情景交融,益发将《后赤壁赋》这一名篇中的思想情感,表现得富于感染力。

古来扇画多为装饰性,以笔精墨妙和意趣取胜。像这样一件主题性的创作还不多见。

画上题写为:“赤壁后游图 戊寅五月仿上元老人笔。爰。”

戊寅是1938年。上元老人应为明末清初画家张风,字大风,南京(上元)人,自称上元老人。张大千不止一次在画作中写到“仿上元老人笔”,看来张大千很欣赏张风。张风长于人物,宗法梁楷,用笔简洁传神。这扇面画中的苏轼与张风的名作《渊明嗅菊图》中的陶渊明画法极其相似。

扇子的背面是张大千摹写黄庭坚的一幅书法。黄庭坚这幅书法所写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经伏波神祠》,诗文是: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

汉垒麏鼯斗,蛮溪雾雨愁。

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

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

乡园辞石柱,筋力尽炎洲。

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

张大千是在叶恭绰(遐庵)家见到过黄庭坚的这件作品,深爱不已,遂摹写在这扇面上。并写了一段题记:

“山谷此书墨迹在叶遐庵家,用墨如漆,使笔如刀,真奇物也。”

从张大千此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黄体书法研习之深。叶恭绰所藏黄庭坚的原作已无从得见,但由此摹本中,仍能领略到黄庭坚书法的魅力——结体奇崛有力,书风险峻雄健,以及“用墨如漆”与“使笔如刀”。

此扇无论书画,皆是上品。(冯骥才)

来源: 今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