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抗金名将梁红玉(抗金女将梁红玉)

梁红玉,宋朝楚州(今长江下游的淮安)人。父亲是一位边疆的武官,自幼教她许多武艺。幼小的梁红玉聪明颗慧,能歌善舞,在边戎生活的黑陶下,很快就懂得了军事的重要,有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不幸的是她父亲在一次战役中阵亡。梁红玉满怀悲愤,流落到了内地。

宋朝抗金名将梁红玉(抗金女将梁红玉)(1)

当时,北方的女真族日渐强盛,号金国,大举南下争夺汉人土地。当时宋朝官僚软弱腐败,对人民的生死不闻不问,只为自己苟活,所以丧失了大片土地城池。家人的死,百姓的民不聊生,城池的悲剧,这种种国仇家恨激起了梁红玉极大的民族义愤。希望民族富强的她,努力读书学习,经常在深夜还苦读兵书,但是在那个腐败无能的封建社会,梁红玉杀敌报国的壮志很难实现,直到她和抗金名将韩世忠相识,才算有了驰骋疆场的机缘。那时,韩世忠还仅仅是个神将(下级军官),梁红玉见他武艺高强,忠厚、正直,非常仰慕,将自己的所有钱财捐赠给了韩世忠,韩世忠很是同情她的悲惨身世,对她的爱国大志和全身武艺十分赞赏。

他们互相爱慕,不久结为夫妻。

宋朝抗金名将梁红玉(抗金女将梁红玉)(2)

从此,梁红玉得以经常随军转战南北。韩世忠带兵纪律严明,非常的关心手下的兵,打起仗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而深受将士们的爱戴。由于他们率领的部队英勇善战,屡建战功,韩世忠被逐级提升,一直做到总兵大元帅。梁红玉则充分发挥她的聪明才智,成为韩世忠戎马生涯的得力助手。

宋朝抗金名将梁红玉(抗金女将梁红玉)(3)

据记载韩世忠夫妇镇守两狼关时,路安(今山西)守将路陆登被金军围攻身亡。韩世忠率领儿子和部分兵马赶去营救,不幸陷入敌军重围。在这危急关头,梁红玉十分镇定,亲自率军作战。她把小儿子托咐给乳母,说:“我如战死,你就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让他继承父母的志愿,为国杀敌。”金兵元帅兀术兵临城下之后,知道梁红玉熟悉兵机,深通战法,不敢轻举妄动,便用放回丈夫、儿子,封给官爵来劝诱梁红玉献关投降。其实此时韩世忠父子已经突围,兀术故意以此要挟。梁红玉听了非常愤怒,立即下令开炮射击。这次战役虽因敌我兵力相差过于悬殊而失利,但却充分体现出梁红玉国重于家,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崇高品质。

宋朝抗金名将梁红玉(抗金女将梁红玉)(4)

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俘获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称帝,是为高宗,建立南宋政权。南宋朝廷由于投降派当权,打击排斥抗战将领,又招致了一连串失败。1129年赵构南逃到杭州,在朝野一致要求下,罢免了投降派首领的官职。可是就在这时负责护卫杭州的将领苗傅等却不顾国家危难,趁韩世忠等大将分头开赴前线作战的机会,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让给三岁的儿子赵,由太后垂帘听政。他们企图通过控制太后、幼帝,达到篡权夺位的目的。这消息很快传到了前方,各路将士无心抗战,纷纷班师回朝,相约平叛。韩世忠等大将当时握有重兵,特别是韩世忠的态度对局势的发展举足轻重,是叛将重点防范的对象。起先他们把梁红玉和她的儿子抓到军中,作为人质严加看管。苗傅甚至屈膝下拜,表示只要韩世忠肯来归附,甘愿以兄嫂礼节相待。梁红玉假意答应。于是被允许去见太后。在太后面前,她大义凛然地斥责了这伙叛贼危及国家存亡的阴谋,表明了自己宁死不屈的态度。太后见梁红玉这样光明磊落,感动得流下眼泪,握着她的手嘱咐:“国家艰危,赶紧去请太尉(韩世忠)发兵平叛”。梁红玉当晚出发,骑马疾驰一昼夜,赶到秀州(今浙江嘉兴)通报了情况。韩世忠与几位将领及时采取行动,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了表彰梁红玉的杰出贡献,朝廷封她为护国夫人,发给体禄。梁红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功领取国体的功臣妻子,被称赞为“智略之优,无愧前史”。

宋朝抗金名将梁红玉(抗金女将梁红玉)(5)

“击鼓战金山”是历史上记载梁红玉奋勇杀敌的最有名的一次战役,至今广为流传。1130年金兵攻破杭州,大肆携掠后撤军北还。韩世忠率部在长江金山一带拦江堵截。在这次战役中,梁红玉坐镇中军战船,亲自播动战鼓,用旗灯指引敌军的方位,使韩世忠在宽阔的江面上迅速辨明方向,灵活主动地打击敌人。梁红玉不避矢石,亲执样鼓英勇奋战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斗志。结果韩世忠夫妇以八千兵力大败十万金兵。金兵被堵截在黄天荡四十八天无法脱身。

金兀术狼狈不堪被迫行贿求和,提出归还全部携掠财物,并以名马相赠,乞求放生,被韩世忠严正拒绝。但是在金兵眼看就要被全歼的时候,由于韩世忠麻痹轻敌,被金兵利用老鹅河故道凿通一条连接江口的大渠侥幸逃窜。黄天荡一战,沉重地打击了金兵的气焰,扭转了南宋一味南逃的颓势,战绩辉煌。战后梁红玉不但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责备韩世忠“失机纵敌”,她亲自上疏朝廷请求处分。当梁红玉的奏章送到朝廷时,满朝官员都被她这种以国事为重、不徇私情的精神所感动。

宋朝抗金名将梁红玉(抗金女将梁红玉)(6)

1135年在南宋军民的奋起抗击下,金兵被迫北撤。但是那些投降派们却徘徊观望不敢渡江。韩世忠主动要求率师过江,在楚州(今淮安)重建家园,屯田军垦,防范金兵再度入侵。梁红玉跟随丈夫一同开往楚州,回到离别多年的故乡是她多年的夙愿。经过长年战乱破坏的楚州,人烟稀少,一片废墟,到处都长满了荒草荆棘。韩世忠带领兵士披荆斩棘,建立了军府,并派人从福建买来耕牛种地。梁红玉自幼就学会了编织的手艺,她亲自把砍来的荆条和茅草编成帘子,为士兵们盖房子。哪怕刮风下雨她也披上草秸,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劳作。士兵们都非常爱戴她。梁红玉还协助丈夫招抚流亡的难民,使他们回乡安居乐业。韩世忠鼓励工匠恢复生产,通商买卖,没有多久楚州的面貌大变,发展成十分繁华的江北重镇。

由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中操劳,梁红玉患了重病,到楚州半年,她便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死后她被安葬在苏州灵岩山下。人们都深深怀念这位女中豪杰。

梁红玉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英雄。她立下了很多战功,可是在南宋腐朽的朝廷里投降派占上风,使她和其他爱国将领实现统一的伟大抱负没有能够成功。但是梁红玉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业绩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八百年来,无论是在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还是在戏剧舞台上,她的形象始终是中国妇女爱国、勇敢、智慧、勤劳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怀念和尊敬。

南北今天为大家说到这里,如若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历史趣事,请在评论下方留言!

关注南北,每天为您带来最优质的历史趣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