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

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以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急于解决明治维新产生的资源匮乏,市场萎靡的问题,特别是为了调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尖锐矛盾,企图到海外扩张,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1887年,日本军方通过安排以宗方小太郎为代表的间谍们,到中国实地考察,收集大量清朝军队及社会现状的情报,发送给日本海军。

日本军方通过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对比,认为清朝在亚洲,军力表面强大,实则不堪一击,最容易被消灭。如果清朝灭亡,则日本可就迅速称霸世界。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1)

邓世昌

随后,日本军方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文件中记叙了以消灭中国为中心的侵略政策。

文件中论证了进攻中国的步骤:先攻占台湾,再占领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占据满蒙,再以满蒙为大本营,灭亡中国,最终实现征服亚洲,独霸世界。

当时的日本国力难以支撑长期的战争,他们实行的是从战败国掠夺资源,供养军队继续长期作战的以战养战策略

甲午中日战争正是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策略,达到消灭中国目的的战争。

当时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虽然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还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强大的海军力量。

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内部十分腐败,军事力量貌似强大,实则虚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之间必然爆发一场甲午海战。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2)

北洋水师

一、邓世昌少年时学习勤奋,后投笔从戎,以练备战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灾难深重,世道黑暗,战乱不断。

1849年10月4日,邓世昌在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出生。他的父亲邓焕庄,一直是做茶叶生意的,在香港,上海,武汉等许多地方开设有“祥发源茶庄”,发家后,他在老家建立了邓家祠堂。

社会的荒乱现实,邓焕庄很希望邓氏家族昌盛,就给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邓永昌。

邓焕庄经过多年的打拼,感到国家的大环境要是不好,世运不济的话,要想家族兴旺是很难做到的,邓焕庄经过反复思量,又将邓永昌的名字改为邓世昌,字正卿

他父亲走南闯北,接触到许多洋人,认为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不管以后儿子是继承自己的行业,还是从事别的行业,都必须学习英语,然后再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融入未来世界大潮。

当时学英语是惊世骇俗的事情,清朝还在做着大国梦,英语正是“蛮夷之语”,学习英语会遭到正统社会的鄙视。

邓世昌从小聪明过人,很爱学习,在家乡以优异成绩读完小学后,他父亲带着他来到教学先进的上海,先让他到教会学校学习英语、算术,打下知识基础。

邓世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很强,进步极快,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与外籍老师对话,能阅读英美原版书籍。外籍老师对他非常赞赏,很喜爱这个聪慧的优秀学生。

1867年,福州马尾船政大臣沈葆桢,为了发展海军力量,在福建开办了船政学堂,设置了两个海军学员教学班,即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3)

福建船政学堂

这在我国军事教育史上的大事,开创了学校培养军事人才的先例。

学生入学必须要有社会名人做担保,祖上三代要忠实于朝廷,父亲兄弟都要签字画押。年龄是16岁以下的男生。

后来由于招不够学生,就将年龄放宽到20岁以上,招生地点扩大到广东、香港一带,文化上只要简单的识字就可以。这些培养出来的学员,在后来都参与了战争中的军舰指挥。

当时报名的孩子大部分家庭贫寒,少数是条件好的开明家庭。

邓世昌听到海军招收学员的消息后,与父亲商量,想去报考,想在未来为国家干一番事业。

高瞻远瞩的父亲,感到孩子有报效国家的愿望,是件大好事,就同意了。

父亲陪同邓世昌来到广州,参加考试后取得优异成绩,考取了后学堂驾驶管轮班。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4)

邓世昌

邓世昌在学堂学习了5年,这些年,学校教学模式是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他从入学的那天起,起早贪黑地学习,不耻下问,5年下来,每门功课考核都是优等。

由于他深入专研,成了相关专业的行家里手,在风涛、沙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各科目中,他都能做到精通运用。

1873年,他和同学一起,随“建威”练习船到南洋远航的实习中,他的实际驾驶、管理舰船的素质和技能表现突出,特别是对各种危险的处置恰到好处,让外籍教练刮目相看。

他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沈葆桢非常赏识这个老成持重的优秀学生,在学业结束后,特别奖励他五品军功,任命他为“琛航”运输船大副,给他更大的历练机会,希望他日后能有更大的担当。

1877年,他代理“扬武”号巡洋舰大副,1878年,调任吨位较大的有五门前后炮的“振威”号炮舰管带,镇守澎湖,基隆。此时的日本海军经常到这一带活动侵扰,他在执行任务时,果敢大胆,坚决与敌人对峙,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880年,李鸿章开始兴办北洋海军,派马建忠到福建去招收人才。这时的邓世昌已是,“飞霆”号蚊炮船的管带。

邓世昌忠勇严明的事迹,传到马建忠的耳朵,他就到邓世昌的炮船上视察,果然是名不虚传。后就向李鸿章推荐,任命他为大吨位的“镇南”号蚊炮船管带。

这一年,邓世昌随同丁汝昌的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收清朝订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

北洋水师在刚开始组建时缺少管带,邓世昌从船政学堂毕业后,按照分配,一直在一线带船,未能到欧洲留学深造。

来到英国接舰,他努力弥补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知识的不足。他游历了英国海军的主要基地、港口,看到了一艘艘各种巨型战舰,内心非常震撼,感受到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阵容。

他深入研究英国皇家海军的军事训练制度和训练的方法,看到了自己国家的海军在各个方面都是很落后的。

参观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时,他不断总结着英国海军称霸的秘密。他心里希望,学结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在日后的实战中,战胜敌人,报效国家。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5)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二、日本撕毁条约,侵略我附属国朝鲜,发动甲午战争

1871年,日本感到侵略中国时机还不成熟,需要韬光养晦,就和中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款:“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1872年,日本开始实施侵略中国的计划,先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

1874年,台湾高山族人杀死了琉球漂民(遭难的船民),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反应懈怠,不懂国际规则的纰漏,以琉球王国是日本属邦为借口,大规模进攻台湾岛,这是近代史上,日本撕毁《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

但日本和中国实力相比,实力差距太大,加上水土不服,日军进攻台湾失败。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反而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

日本还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也就是要中国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才肯从台湾撤军。

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

1876年,日本开始侵略朝鲜,通过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一系列特权,条约中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条约的第一条声明“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中国派邓世昌驾驶“扬威”号快速到到达朝鲜仁川海口,比日本兵船早到一天,挫败了日本侵略朝鲜的计划。

但日本还是在后来与朝鲜签订的《济物浦条约》中,取得了在朝鲜的驻军权和派兵权。

1884年,日本挑动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希望通过政变消除中国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率清军击败了日军,镇压了政变。

清朝为了缓和与日本的关系,随后与日本订立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如果向朝鲜派兵时,都必须互相通知。

济物浦条约》使日本取得了以保护日本公使馆为由出兵朝鲜的权利,《天津会议专条》使日本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共同行动的权利,这两个条约为甲午战争的爆发埋下祸根。

1888年7月,邓世昌随从丁汝昌,率兵去台湾镇压与日本人挑唆有关的吕家旺叛乱,8月,北洋舰队正式编制成军,他被授为中军中营副将,兼任“致远”管带到直至甲午海战牺牲。

1894年7月,日本明显暴露了要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阴谋,中国国内朝廷官员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

清朝形成了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朝廷正在筹办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慈禧不愿派兵,李鸿章为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想通过与日本和谈解决问题,这些人形成了主和派

由于主和派在朝廷占据主导权,于是在7月中旬开始谈判,结果,中日谈判破裂。此时,李鸿章应光绪帝的多次要求,才开始向朝鲜增兵。

随着中日谈判、日朝谈判和英美等国的调停,都均告失败,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发出向朝鲜开战的命令。

7月20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要求48小时内答复,如果不按时答复,日本将派出以伊东祐亨为司令的联合舰队,随时对朝鲜发动进攻。

此时的朝鲜,痛恨日本的侵略,继续找理由搪塞日本人,于是日本决定出兵控制朝鲜,然后逼迫朝鲜签订一个所谓的“委托”书,由朝鲜“委托”日本对清军开战,驱逐在朝鲜的清军。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军突袭朝鲜汉城王宫,击败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高宗李熙,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的父亲李昰应上台,管理政务。

日本控制了朝鲜政府后,逼迫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与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进攻清军舰船,爆发了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6)

丰岛海战

海战中,日本炮击清朝军舰“济远”、“广乙”,日本联合舰队的“浪速”舰,击沉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日本终于引爆了随后的甲午战争。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是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出兵的。

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让清朝忍无可忍,派李鸿章“迅速进剿,......,以拯韩民于涂炭。”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战诏书中则针锋相对,声称朝鲜是独立国,不属清朝管辖。表示其目的是“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

国难当头,邓世昌在多次与日本的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为了战胜和消灭日本的侵略者,他夜以继日地研究对日的海战战法,加强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号召官兵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报效国家。

1894年(光绪二十年),邓世昌经常说道:“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黄海大战打响。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指挥旗帜,吸引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见到“致远“”号悬挂的旗帜,以为是指挥舰,就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感到官兵的生命已到最后时刻,他命令船手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说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船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定与敌同归于尽。

敌人战舰上的官兵,见到邓世昌的船已经快要撞到自己了,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

不幸的是,敌人的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逐渐沉海。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7)

致远号沉海

邓世昌坠落大海后,随从扔给他救生圈,他拒绝使用救生圈,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誓死与军舰官兵共存亡,他和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时年45岁。

三、邓世昌成为后人楷模,永世纪念

光绪帝听到他牺牲后,伤心落泪,痛失爱将,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在京师昭忠祠对他进行祭奠,亲笔撰写祭文、碑文各一篇。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8)

光绪帝写的挽联

朝廷赐给他的母亲一块“教子有方”大匾,这块匾是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还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抚恤金。邓家用这拨款在老家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了邓氏宗祠。

1899年,威海卫老百姓为了感谢他,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堂,让后人敬仰纪念。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他们到处破人家的祠堂,唯独没有破坏邓氏宗祠,日军军官还在门前排成了长队,亲自去参观、祭拜。

邓家人有懂日语的,就问他们为什么来祭拜,他们说:“邓世昌虽然和日本决战,但他是世上少有的大英雄。”

邓世昌在家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子孙也都选择了从军,七七事变后,邓家7位后人,有6位都选择了报国从军,其中有5位考入了黄埔军校,为抗日大业勇赴国难。

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邓世昌)(9)

邓世昌纪念馆

今天的辽宁丹东大鹿岛上,有一座邓世昌的墓,经专家考证,里面的遗骨就是邓世昌的。

曾经有一个日本企业家,叫井上幸男的,专程去了大鹿岛,向邓世昌墓敬献了花圈。他的爷爷,是当年参加甲午海战的一名军舰大副,在临终时,爷爷叮嘱他,一定要去中国祭奠邓世昌。邓世昌的忠勇孝义,已经跨越了国度。

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世昌舰的命名,告诉我们的军队,要牢记历史,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