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高温(谁是高温元凶)

专家说高温(谁是高温元凶)(1)

“太热了”“为何会这么热”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抱怨这难耐的“酷夏”。其实不仅在国内,全球多地都在遭受着高温的侵袭。

到底谁是高温“元凶”?

专家说高温(谁是高温元凶)(2)

8月8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木脚村,人们在坝间戏水。连日来,南方多地持续高温,众多市民选择户外亲水活动,与水为伴,乐享清凉。新华社发(粟勇主 摄)

▶▶▶ 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8月9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8月9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陕西中南部、河南南部、安徽、江苏、上海、四川东部、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等地有35℃~39℃高温天气,其中,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江苏南部及新疆吐鲁番等地局地可达40℃或以上。

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入伏以来(7月16-31日),全国平均气温22.9℃,较常年同期偏高0.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高。

入伏以来,全国有14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有42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同期历史极值。今年入伏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3.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0.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多,广东、福建高温日数均为历史同期第2多。

截至7月下旬,我国已经有124个国家观测站出现破历史高温纪录的情况,占全部国家观测站的5.1%。

2003年、2013年和2017年我国相继出现本世纪以来最明显的三次高温事件。今年6月13日以来,高温天气已经持续50天,从强度总体评估上已经超越了2003年和2013年,综合强度极有可能打破2017年的纪录。

专家说高温(谁是高温元凶)(3)

7月10日,在上海市闵行区,行人在烈日下行走。当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上海市中心城区气温一度达到40摄氏度,上海中心气象台于14时15分更新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是上海市发布的今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 格陵兰冰盖在融化

近日,一位在格陵兰岛穿短袖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也备受关注。

这位记者在视频中表示受温度上升影响,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目前气温接近60华氏度(约15.5℃),像这样温暖的天气足以穿短袖了。

据了解,近年来,格陵兰冰盖一直呈冰量净损失状态,同时冰量损失速率有所增加,2007年至2016年格陵兰冰盖质量损失量是1997年至2006年的两倍。

《自然》杂志曾发表论文指出,在当前气候变化过程中,地球有15个关键气候临界点作为衡量地球的生态气候稳定与否的关键标志。一旦这些临界点被突破,地球气候系统将陷入不可逆状态,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郑伟表示:“7月中旬在北极区域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楚科奇海、哈德逊湾等地的海冰面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格陵兰岛北部的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区域海冰空间范围和海冰覆盖度较7月上旬显著减少。基于2022年7月中旬与上旬海冰覆盖度差异分析结果计算可知,格陵兰岛北部区域7月中旬海冰面积较上旬减少约13.5万平方公里。”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仅7月15日至17日的3天时间里,每天消融的冰量多达60亿吨,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规格的游泳池。

相比南极冰盖,格陵兰消融区径流下渗较少、再冻结量更低,因此表面消融是格陵兰冰盖物质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博士赵守栋表示,“1990年以来格陵兰一直处于强消融状态,今年4月至7月格陵兰冰盖消融累计范围接近历史平均水平。但7月15日开始,格陵兰岛上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高压脊,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东移动和从加拿大巴芬湾向北移动的两团暖空气,造成了格陵兰岛北部至中部的异常消融现象,直至7月25日才恢复到正常水平。”

近来南欧、北美多地爆发毁灭性野火事件,英国气象局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极端高温红色预警。日本等国报告了上万宗中暑病例,西班牙、葡萄牙出现上千宗热射病死亡病例,印度、巴基斯坦早在4月便已遭受45℃~50℃的高温天气。

▶▶▶ 未来高温事件或越来越常见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格陵兰岛海冰不断融化、海平面上升,会影响全球温度和洋流变化,也会导致极地生态系统的改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

日前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显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今年的高温热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极端罕见的,与本世纪以来的几次高温事件相比,开始的时间明显提前,极端性明显增强。”

周兵分析,北半球极端高温由多重因素导致:“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中纬度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则是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

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使得热空气留在近地面散不出去,继而出现高温热浪事件。

“不仅如此,跨越3年的拉尼娜气候事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仍不能忽视。今年春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加强,加上印度洋海温异常,推动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周兵表示。

气温不断升高,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如今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所以,还需关注全球不同地区高温天气的关联性。

赵守栋表示,全球各地近期集中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总体上是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导致的,相互之间直接关联性较低;但是考虑到全球升温的大背景,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未来全球同步出现高温热浪事件将越来越常见。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8月11日 第06版)

记者:王菡娟

版面编辑:王菡娟

新媒体编辑:黄喆

专家说高温(谁是高温元凶)(4)

专家说高温(谁是高温元凶)(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