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要有一个懂健康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健康”,是全人类共有的、认同度最高的一个价值观念。“健康”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当前,一种新的“大健康”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健康”首先是指身体健康。谈到健康问题,有的人也许马上会说:“我什么病都没有,我很健康。”如果再问:“你怎么知道自己没病?”他会回答:“我最近在医院做过体检,什么病都没有。”
2003年起,面向社会举办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
什么病都没有,就算健康了吗?他所说的“病”,其实只是身体的疾病;他所说的“健康”,最多也只是身体方面的健康。只从身体方面来看健康,这是最传统的健康观。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无可非议,因为如果缺少了身体健康,人就无法做其他的事情了。身体健康是最基础的健康。
与佛教居士们交流:惠能与通心。
我们可以继续问上面这个人:“你的每天的真实的心情如何?”“你经常都能保持一种好心情吗?”“你没有任何内心冲突吗?”“你经常都感觉充实、愉快吗?”“你是否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你有过什么样的美好体验?”“你觉得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吗?”“你有投身于一种使命的感觉吗?”——对于这样一些问题,他大概就不能够马上回答了。对于人生以及生活的感觉,特别是幸福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烦恼,俗话说“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足够诚实,他就会觉察到属于自己的烦恼。这些烦恼,相当时间里都一直没有解决,一想起来,就感到不愉快,甚至勾起负面情绪。
以上是我们假设的一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不承认自己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杭州讲学
我长期面向全社会,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原称: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目的,是推广通心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每次工作坊都要现场做一些个案。在工作坊的环境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工作坊开始之前,学员都需要在一份印有对他人的隐私保密等条款的承诺书上签字。工作坊一开始,就是学员自我介绍的环节。大家主要讲自己的姓名、职业、对全人心理学有什么了解,这次参加工作坊的目的、有什么期待等。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期工作坊(也不是每次),都有学员介绍,他(她)没有什么问题,他(她)是来学习方法的……
还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期工作坊(也不是每次),曾经说没有什么问题,他(她)是来学习方法的这些学员,在工作坊结束的时候,几乎(也不是每一个)都承认自己有某种或者某一些问题,至少体现在有不能够通心的对象或者时候……
如果一个人有一些烦恼已经严重到经常困扰自己,于是想要回避;同时对上面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灵性健康或多或少有一定问题。对于“你有过什么样的美好体验”这样的问题,有的人回答起来十分困难,常常要通过放松和暗示,才能够回忆起一些事情。
当我们问以上问题的时候,已经涉及心理健康和灵性健康的问题。完整的健康,应该是“身、心、灵”的“大健康”。
为什么人们往往只注意身体健康,不注意心理健康,更谈不上灵性健康呢?
简单回答:缺乏心理健康、灵性健康没有缺乏身体健康那样带给人们那大的压力感、紧迫感。
身体没有疾病,并不等于就可以有幸福感,也不等于健康。
大家都注意到,有不少身体非常健康的人,没有患什么疾病,看起来也非常结实,甚至称得上“健壮”,但他们自己却感到非常不幸福,他们各有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健康,是和心理分不开的。健康问题应该扩大到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但是,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也没有明显的问题,是不是就算健康了呢?
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也没有明显问题的人,仍然会有较强的乏味感、无聊感、欠缺感、不完善感、无意义感等,一句话,就是没有真正的幸福感。在更高的意义上,如果只是身心健康,仍然不算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只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在心理上、社会上适应良好。”应该说这扩大了传统的健康的概念。但在心理学第四思潮兴起后,似乎还应该有一些新的进一步的理解。
“心理上适应良好”,很明显指的就是心理健康。那么,什么叫“社会上适应良好”呢?在这里,“社会上适应良好”可以有丰富的含义。它应该区别于“心理上适应良好”。尽管心理健康与适应社会是分不开的,但是,“社会上适应良好”还有一些超出心理健康的内容,这就是更丰富的意义感、丰富感、价值感、幸福感。对于“社会”这个概念,不能够只机械地理解为人类社会。在人类社会之外,还有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社会上适应良好”,应该包括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关心,对人生的意义,对人类与地球,乃至宇宙的关系有一种关心。这也可以称为“终极关切”。
有的人似乎在社会上适应得很好,身体和心理也没有明显问题,经济富裕,有配偶有孩子,可仍然缺乏幸福感,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失“终极关切”。
所谓“身”,主要是指身体方面的健康;“心”,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健康;“灵”主要是指灵性方面的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这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在某一方面,或者身体方面,或者心理方面,或者灵性方面相对健康,而其他方面相对不健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并不说明他在心理方面、灵性方面也是健康的。心理方面的健康以及灵性方面的健康的情况也是如此。
一个人可以在完全不顾心理健康和灵性健康的情况下追求身体健康,他也的确可以把身体健康保养、保持得很好。
例如前世界拳王泰森,他的身体异常健康,但在获得拳王称号后,他却不断地出问题,甚至因为强奸罪被送进了监狱。他至少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灵性健康的状态。一般来说,除非他的先天因素非常好,他的身体健康的情况总会受到心理健康,甚至灵性健康情况的影响。
一个人可以在身体健康和灵性健康都一般的情况下追求心理健康,他也的确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做到一定意义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但他的这种心理健康状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身体健康、灵性健康方面的影响。他在生活中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所面临的挑战是需要身体健康和灵性健康达到一定水平才足以处理,光是心理健康不够用的时候,他的总体生存状态就会大幅度下降。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在不管身体健康和灵性健康的情况下直接追求心理健康,在身体健康和灵性健康方面的问题会经常干扰我们的心理健康。
例如,我遇见过这样的人甚至是心理医生:他们的心理没有什么明显的毛病,但身体较差,他们也不关心什么终极关切这些问题。
缺乏灵性健康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一个人也可以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一般,甚至在身体健康或者心理健康方面有明显问题的情况下追求灵性健康,的确在一定情况下他也会有灵性体验,但这种体验是极不稳定的,在极少的情况下他才会有灵性健康。因为现实的问题往往需要他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来解决。一旦情景更多地是向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出挑战,灵性健康用不上的时候,他的总体健康水平会落入一般人之下。
作为灵性健康突出,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却有一定问题的人,尼采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关心人类终极问题,独步天宇,但却诸多疾病,人际关系交往问题很多,最后得了精神病,私语精神病院。
作为有身体健康、灵性健康,心理健康却有一定问题的人,也能够找到一些突出的例子。按照马斯洛的概念,天才和自我实现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他提出了天才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力的区分。马斯洛注意到“有一些最富有才华的人类天才肯定不是心理健康的人”。他举的人物包括:瓦格纳(德国作曲家,1813年——1883年),凡·高(荷兰画家,1853年——1890年),拜伦(英国诗人,1788年——1824年)等。
马斯洛在列举这些天才的艺术家的时候,并没有讲明原因。
关于瓦格纳,且不谈他的反犹主义、种族主义。他的傲慢自大是很明显的。他对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都进行过不切实际地贬低。而对于曾经是知己的尼采,一旦反目成仇,则毫不留情地攻击。
关于梵高,有一个著名的他割自己耳朵的故事。这个故事,版本很多,基本上是两个版本:一个是他与高更冲突、打架,高更挥动武器砍向梵高,梵高的左耳被割掉。一个是妓女拉舍尔向梵高开玩笑,说喜欢他的耳朵,要梵高割下来送她,于是梵高在一次喝酒后,就割下了一只耳朵。不管是哪个版本,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梵高的心理问题。梵高是1890年7月的一个下午自杀的。那天他来到荒郊一个公墓,对着夕阳,在金色的麦野里坐了下来,用左轮手枪抵住身侧,扣动了扳机……。
关于拜伦,光是他的出身就充满了悲剧的元素。1788年的冬日,拜伦出生在一个蕴藏着无数悲剧元素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酗酒、贪财的上尉,人称“疯杰克(Mad Jack)”。拜伦的母亲凯瑟琳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她之前,疯杰克成功诱骗了一位贵族夫人并生下女儿奥古斯塔。不久,前妻去世,为了继续骗钱,疯杰克又娶了贵族出身的凯瑟琳。这一次,两人生下儿子乔治。但乔治出生时右足畸形,落下残疾,终生跛足。有人说他的足疾是小儿麻痹导致,也有说是先天发育不良。总之,残疾给拜伦造成了不可愈合的心理创伤。他天性敏感,性格易怒,从幼年起就对女性抱有狂热的幻想。导致他这一性格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畸形的右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这个悲剧的家庭。父亲疯杰克债台高筑,全部由妻子买单。夫妻关系相当紧张,拜伦出生后不久便分居,三岁时父亲离世。
没有身体健康,却有相当的心理健康、灵性健康,这种情况是难以做到的,但也不难见到这方面的情况,2018年3月14日去世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是这样。他的情况,堪称一个奇迹。
上面所举例子,大多为天才人物。有看法认为,对于天才,他们的某些问题和缺陷,是他们的宿命,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和缺陷,他们就失去了他们的个性和特色,甚至也许就没有那些成就和成果。我对这种看法深感怀疑,我倒是认为,固然他们对产品不无价值,但他们如果再进一步,或许有更加令人惊奇的成就,能够使人有最大限度的满足。
马斯洛是极为重要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问题的研究者,他拓展了关于健康的概念。可以说,他关于自我实现人的描述,已经使“大健康”概念具备雏形。在一定意义上,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身、心、灵”都健康的人。但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描述主要针对的是心理健康和灵性健康,这些描述共有15条。其中“欣赏的时时常新”、“高峰体验”等,描述的是灵性健康。
在当今的世界,大健康似乎还是奢侈品。但对于不管在做什么工作,认为自己是修行者、求道者的人,他们锲而不舍地追求,却是一种灵魂的需求。
我自以为也是修行者、求道者之一,我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行走,无怨无悔。
作为我上下求索的记录,我最新发表的著作是《大我实现之路——全人需要层次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