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五个不征之国(朱元璋钦定15个不征之国)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始纂《皇明祖训》,四年后编定,这是他对后世子孙的训戒。在书中,朱元璋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依次是:
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后被安南灭国)、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在这些国家里,比较特殊的是日本和朝鲜。在日本下面,有一句话:“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
其他十几个国家,下面也有备注,但要么是注明该国地理位置、要么是注明朝贡情况,唯独给日本来了这么一句。
啥意思呢?
从字面上看,是说日本与胡惟庸案有牵连,有谋逆之心。
反叛是重罪,哪怕想想都不行,那为啥又要把日本列入不征之国呢,这岂不是有点矛盾。
胡惟庸案本就是权力之争,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即使有独断专行的举动,要说谋反,借他个胆子也是不敢的,这只是朱元璋要把权力收归自己的借口。
胡惟庸案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前后诛杀共计3万余人,无数勋臣受到牵连。胡惟庸更是被先后安上了勾结蒙古,私通日本的罪名,后来更是西通卜宠吉儿,南通三佛齐,北通沙漠,东西南北诸夷。
这么多罪名,胡惟庸九族再被诛一遍也不够,这当然都是整肃功臣的借口。
“北虏南倭”,明朝初期,蒙古和日本是两个心腹大患。对蒙古打击不遗余力,却把为患东南,又号称与胡惟庸勾结的日本列为不征之国,这只是朱元璋战略上的考虑,而并非如他所说“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日本为患其实始自元朝,忽必烈两次征发大军讨伐日本,却都折戟沉沙,十几万人逃回来的不到十之二三,损失十分惨重。
但别以为日本是傻子,给人打了不知道还手,忽必烈自己不知道,他的两次征日改变了日本历史。
为了对抗元朝征讨,日本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改变了政治生态,动摇了北条氏倚为屏障的御家人制度。打退元军第二次进攻后,原来统治幕府的北条氏也因此迅速败亡,镰仓幕府灭亡,足利尊氏建立起室町幕府。
幕府改朝换代了,仇恨并没有因此消除。由于元军伐日以朝鲜为基地,日本武士、海盗开始频繁劫掠朝鲜,进而延伸到中国东南沿海,这就是倭患的由来。
倭患不是朱元璋的锅,但到了元末明初却愈演愈烈,洪武二年和洪武三年都发生倭寇大面积侵扰山东、福建沿海的问题。
倭寇得治,怎么治是个问题。
在洪武初期,朱元璋还没有一统天下,北元势力依然强大,占据着辽东和河西走廊,四川、云南等也还不在手中。
元世祖忽必烈远征日本时,国力已空前强大,能够集结各族兵力,并实际控制着朝鲜,却仍然落得个折戟而归。
这个教训,朱元璋不会看不到,贸然出征日本是不现实的,明朝没有这个实力。
“帝得表,愠甚,终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 ”
并且日本当时在中原眼中是个贫瘠之地,得不到不会有什么损失,得到了也难以有效控制。正如他自己所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 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审时度势,朱元璋宣布日本为不征之国,转而从政治、经济上对其加以限制。
除了日本,还有朝鲜。
朝鲜下面写了句话:
朝鲜国,即高丽,其李仁人及其子李成桂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姑待之。
这说明老朱对于朝鲜,其实也是有想法的。
朝鲜国也是不征之国,但朱元璋编定《皇明祖训》时,辽东还在北元的控制之中,想征朝鲜也征不了,这是张妥妥的空头支票。
当然后来,朝鲜表现恭顺,实在找不到什么理由讨伐它,也就一直“待之”下去了。
明朝最重要的敌人,还是在西北——“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这也是历史上封建王朝继承领土的一个惯性问题,朱元璋的意思就是照着元朝的版图打就行了,劳师远征日本,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顺便再说一下,所谓“不征之国”,只是朱元璋时期对自己国力的认识,告诫后世子孙不要好大喜功,把国防重点拎拎清楚——西北边疆才是心腹大患。
举个例子:安南。
朱棣显然没把他老子的话太当回事,永乐四年(1406年)就派出朱能、张辅出征安南,一年不到灭亡安南胡朝,置交阯布政司进行直接统治,名义上的傀儡也不需要了。
安南平,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求陈氏后不得,遂设交阯布政司,以其地内属。
为啥,还不是因为北方安顿了不少,有余力用兵了。
“不征之国”这样的祖训,也就是放着看看,有用的时候拿来扯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大家选择性失忆就完了。
就如同他赐给功臣的免死铁券,不想你死,可以拿免死铁券说说事;想让你死,你收集一打铁券也不能免死。
此一时彼一时,老朱的子孙也懂得变通,不至于抱着几百年的故纸默守陈规,一切还是要国力说话。
但是结果呢,要看到结果。
朱元璋确实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看得很清楚“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在封建王朝历史上,这些国家即使短暂被征服,也无法成功消化。比如朝鲜半岛,早在唐朝就曾实控过,最后也无法消化,只得退出。
上面提到的安南,征服二十一年后就又恢复了独立,不是明朝不想控制,是花钱实在太厉害又难以收到实效。
原因正是“限山隔海”,明朝的统治手段和保障体系都不足以支撑直接统治过于偏远的地区,即使军事上可以短暂征服,政治上也无力长期实控,这都是国力决定的。
朱元璋列出15个不征之国,可以看作是一个预言,预言了明朝无力真正征服这些国家。
以后的历史走向也证明了他的预言,朱元璋以政治家的远见预见了这些事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