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

关注@职探啊哈 和啊哈一起探索职场,快乐工作。

现实的生活是如此的残酷无情,不留一点时间,让我们去做该做的事情。

——艾米丽·迪金森,美国诗人

1

《少年的你》能口碑票房双丰收,离不开主创人员的辛苦付出,也离不开演员的认真摸索。随着《少年的你》上映,“周冬雨 演技”上了热搜。

很多网友感叹:“周冬雨变了。”《山楂树之恋》“静秋”的青涩少女形象光环对周冬雨影响很大,尤其接着演了《宫锁沉香》、《同桌的你》都是单纯文静类的形象,以至于让很多观众形成偏见,认为她根本不会演,只是本色出席。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1)

在啊哈看来,她是一路被质疑,一路在成长。为了突破以往温顺、清纯、乖巧的银幕形象,她主动申请参演《心花路放》挑战杀马特,甚至加戏脱衣。《七月与安生》片方找到她的时候,原本希望她演的是含蓄内敛的七月。但周冬雨和她的团队坚持,要么演放浪不羁、癫狂而自我又善良温暖的社会边缘人物李安生,要么就放弃。

周冬雨是一个非常有天赋、非常好的演员,第一次演谍战剧《麻雀》,对她也是一个尝试,她的表演是有力量的,内心是有张力的,她的职业生命力肯定是会比较长久的。

——导演 金琛

她太想摆脱那个乖巧单纯的自己了,所以一路争取突破。从《山楂树之恋》到《心花路放》,再到《七月与安生》、《麻雀》,此刻正火的《少年的你》。身为女演员,周冬雨为了更贴近陈念角色,不惜剃了头,戴了长达半年的假发。

心中有目标,坚持向前跑,全世界为你让路。渴望改变单一形象,渴望能不露痕迹地驾驭角色,是周冬雨的目标,也是她一路努力的内在驱动力。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中提出,人有三种驱动力:①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②来自外在动力,即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③来自内在的动力,内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我们平时说的内在驱动力,就是说的第三种。这种驱动力才是真正能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方法,这种驱动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找到内在驱动力人都有一股劲,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他们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主动去做事,并且从不半途而废的人,是一定会成功的!因为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比别人预期的还要多。”

——美国钢铁大王 卡耐基

2

生物性驱动力是人类和其他动物饮食以止饿、饮水以解渴等生理欲望。我们在谈影响个人发展的驱动力时,主要谈的的是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这两种驱动力同时存在,为什么说内在驱动力才是真正能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呢?我们先来阅读一则简短的寓言:

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3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地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这则寓言中,老人的内在驱动力是渴望清静。他主动舍弃一些利益——“糖果”,最终达到目的——孩子们不再来吵闹。

小孩玩闹,一开始是发自内心找乐趣的行为,是儿童天性——爱闹驱使他们做这件事。后来,老人表面上用奖励来提高孩子们的玩闹积极性,孩子们坚持每天过来玩乐,希望能从中获益得到糖果。老人逐渐减少糖果的这种行为破坏了孩子们对在老人家附近玩闹的内在积极性,孩子们的期待被打击,最终放弃了来老人家玩闹的行为。很明显,如果没有老人的干预,孩子们毫无疑问还会长期在这附近玩乐。

外在驱动力指的是: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奖励或者惩罚,也就是寓言中的糖果。在丹尼尔•平克写的《驱动力》一书中,通过对比128个与奖励产生的效应有关的实验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有幸的奖励实际上会对内在激励因素产生消极影响

阿德勒心理学也提出:被表扬是他人依据他自己的标准判定我们的某种行为“好”还是“坏”,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单纯为了得到表扬,那就只能迎合他人的标准、妨碍自己的自由。自由包括自主选择工作学习的内容、时间、方法和团队。

能做出自主选择的人,多半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激发了内在驱动力的人,他们不管他人是赞赏自己还是贬低自己,也会遵循自身意愿,勇往直前。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2)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3)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4)

《风雨哈佛路》的莉丝,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患有精神分裂症。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外公还会来骚扰。贫穷的流浪街头乞讨,跟一批打架、斗殴、吸毒的混混在一起。她目睹了毒品给父母带来的伤害,从来不会为了融入混混的队伍而吸毒。

莉丝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得知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又努力申请到这份奖学金,成功进入哈佛大学。

莉丝在考哈佛的过程中,有太多机会说放弃,但是她没有。作业得了A-,她一定坚持要老师说明给A-的原因。这一切都是她知道自己不想要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追求改变的信念从内心深处激励她坚持前行。

3

打开悟空问答、知乎等问答平台,“每天重复着工作,不喜欢,也干不好,想辞职,又不知道想干什么,又能干什么,怎么办?”“看了很多书,好像也没有什么用,怎么办?”“报名了线上培训,上课时还鸡血满满,但没几天,就觉得没意思了,还有救吗?”这一类表示迷茫、焦虑的问题数不胜数。

提问的人大多有个假想的理想的自己,在思考自己要怎么样才能真正成为那个优秀的自己,也因为此刻跟理想的自己相差甚远,于是迷茫、焦虑。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5)

问题下面的答案,大多会提到:要给自己定位、要学以致用、要行动起来。这些道理,我想题主们也一定了解,他们或许在装睡,梦想外在的神奇力量帮助他们,免去满地荆棘,平步青云。

谁也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包括自己本人。周冬雨完全可以继续演“静秋”的形象,但是没有。她发自内心想要改变荧屏形象,才会主动演杀马特,才会坚持选择演边缘人物李安生,才能从清纯到鬼马,再到成熟,一次次用演技打脸所有企图封死她戏路的人。

叫醒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克里•斯帕克曼在《赢者思维》中,总结了挖掘内在驱动力的三大步骤。

01 列出所有你真正有激情、嗜好、特别想追求的各种事情

迷茫、纠结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但是我们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选择安静的环境,拿出纸和笔,聆听内心的欲望之声,写下能给自己带来激情的、自己特别想要尝试做的和平时经常做的事情。例如:

  • 攀岩
  • 跳舞
  • 演讲和主持
  • 甜点
  • 和朋友竞争
  • 岗位晋升
  • ……

不用过多思考辨别,把跳出脑海的事情都一一列明,不用管自己能不能做到,只管诚实大胆地写出来,直到再也想不到任何新事物了,才算完成自己的激情清单。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6)

02 分析识别出每种激情对应的内在驱动力

接下来,分析激情列表中的每一件事情,详细描述这件事刺激了哪些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找出自己喜欢这件事情的潜在原因,即内在驱动力。《赢者思维》详细描述了摩托赛车带来的刺激感:

速度/运动状态我有一辆我爱不释手的现代运动型摩托赛车。它的容量是1300c,无论加速和行驶速度都极快。有了它,确实如同我体内也装了一台加油泵,能调动我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当我把油门踩到底让赛车加速时,感觉好像有一只巨手不可思议地将我向前猛推,带我向浩瀚的宇宙奔去。摩托赛车那极速的爆发力,好像强大到能转动宇宙的时空一样。

描述越细致,越能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越能真实反映个体的自我需求。

我们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分析每件事的感官体验,找的是内在的需求,内心深处的欲望。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五项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所有的体验基本能在这五项需求找到对应的位置,摩托赛车既有生理刺激,也有掌控刺激带来的信心。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7)

参加工作第一年,遇见一位潮汕妹子,我们住同一间宿舍。她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回家后还兼职做英语笔译,不到凌晨1点都不休息。早上5:45准时起床练瑜伽30分钟,画画30分钟,7:00出发去公司。我常常惊叹她柔柔弱弱的小身躯里哪来的这么大精力。熟悉后才知道,她在单亲家庭长大,妈妈一生劳累,身体不好,她的目标是在2年内存50万,让妈妈退休不再强忍病痛工作。她说她每天都能梦到妈妈退休后颐养天年的满足神情。

很明显,她的内在驱动力最原始的动力是她母亲健康长寿,渴望保全亲情。1975年,德西教授在《内在动机》更加直接地提出了跟内在驱动力相关的三个需求:

  • 能力的需求(competence)
  • 自主性的需求(autonomy)
  • 归属的需求(relatedness)

潮汕妹子渴望妈妈硬朗健康地颐养天年,正好属于归属需求,为了满足这一个需求,她努力工作、做兼职。同时激发了她的能力需求和自主性需求。

把激情列表中的每一件事带给我们的体验都完全真实地写下来,就可以通过下一步找到最核心的需求——内在驱动力的发动机。

03 在一张纸上归纳并合并你的各种内在驱动力

回头阅读第二步体验感的描述内容,圈出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近义词,统计分析它们出现的频率。出现频率越高的感受、词汇对应的需求,便是最能激发个体斗志的内在驱动力,便是自己的梦想源头。

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开篇登场的70岁无腿老人夏伯渝,是电影《攀登者》的角色原型之一。1975年,作为中国国家登山队主力队员,夏伯渝首次挑战登珠峰,在海拔7600米的极寒之地出让睡袋给队友,导致双小腿严重冻伤被截肢。但他用了40多年时间,克服无双腿障碍,战胜突如其来的癌症,不断挑战体能极限,终于在2018年5月14日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无双腿人士。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8)

夏伯渝在训练

为了登上珠峰,夏伯渝曾经每天5点开始大量运动训练,负重10公斤深蹲1500个,引体向上100个,俯卧撑360个……这运动量让年轻人看了都害怕。我们如果为夏伯渝列一张激情列表,分析为什么做这件事,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一定有“攀登”和“挑战自我”。

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也就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夏伯渝曾在采访中自曝,“一开始并没有想去。”成为残疾、面对癌症,反而让他对于攀登意愿越来越浓厚,因为他对能力的需求,认定攀登是挑战自我的方式,人生的就应该不断挑战自己是他的价值信念。如果不挑战,就白活了,浪费了。

夏伯渝接收采访被问道:“您后来选择以攀岩运动重启第二人生,也拿了很多世界冠军。您那时已经是年过五旬的人了,怎么还能有这样的斗志?”他的回答是:“很简单,我就是要证明自己,咬着牙坚持。因为你不挑战,就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能力,多少极限。”

夏伯渝的行为可以用“既然……那么……”的句式总结。既然要挑战极限,那么就去登上珠穆朗玛峰吧;既然已经登上珠穆朗峰,那么再去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南北极吧。

我们在列表中把最核心的内在驱动力找出来,也可以用“既然……那么……”来设定执行目标,一步一步完成精彩人生。

写在最后

《一代宗师》经典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这越努力越焦虑的时代,请先停下来,听听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声音。应用简单的三步:列激情清单、描述感官体验、归纳总结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山楂树之恋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山楂树之恋到少年的你)(9)

夏伯渝攀岩

找到自己的小马达,给自己带来内在驱动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来做选择,就像周冬雨选择不同类型的角色一样。同时一定要像夏伯渝一样分配给自己的理想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坚持把攀登干到底。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里有这样一句话: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

啊哈祝愿你也早日找到自己的内外驱动力,给自己一个定位,自动免疫迷茫、焦虑,享受追逐梦想的乐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