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30个实词表格(文言基础知识程度副词)

副词

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范围、时间、否定、语气、程度、情态等,在句中通常作状语,这种词叫副词。和其他虚词相比,副词数量最多。而且,一个副词常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有的既表示程度、又表示语气,有的既表示语气、又表示时间,有的在同一个句子里兼有几种不同的作用。所以同一个副词,有人说是语气副词,有人说是程度或别的什么副词。下边我们把文言的副词分为几组加以讨论。讨论的重点是:古代常用、而现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五)程度副词

“殊、最、极、孔、良、甚、少、略、稍、颇、弥、愈、尤、益”等,表示事物性状(或动作)的不同程度,叫“程度副词”。

1.殊、最、极、孔、良、甚

这一组副词表示“高、重”的程度,当“很”讲。如:

1.老臣今者不欲食。(《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我近来不想吃东西。

2.老臣贱息舒祺,少,不肖。(《《战国策》)

——我的孩子舒祺,最小,不成器。

3.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梦溪笔谈·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份,那就非常快了。

4.诗云:“谋夫多,是用不集。”(《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诗经》上说:“出主意的人多,因此事情倒办不成。”

“良”用法较为复杂:有时“良”是“很”的意思,有时“良”又当“实在、真的”讲。如:

5.向河立待久。(少孙:《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向河立着等待了很久。

6.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可恨也。(傅玄:《马钧传》)

一一用人不用他的专长,知道人贤能却不让他在实践中得到考验,实在可惜呀!

7.麑稍大,忘之麋也,以为犬我友。(柳宗元:《临江之麋》)

——小鹿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鹿,认为狗真的是它的朋友。

“甚”现代还用,但古今用法稍有区别:在现代汉语里,“甚”一般只作状语,如“甚好、甚快”——“甚”放在“好、快”的前边,作“好、快”的状语;在文言文里,“甚”既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如:

8.急!(《史记·鸿门宴》)

——(事情)非常危急!“甚”是“急”的状语。

9.君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非常漂亮。“甚”是“美”的䃼语。

2.少、略、稍、颇

这一组副词一般用来表示“轻微”的程度。“少、略”当“稍微、略微”讲。如:

1.太后之色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的怒气稍微消减了些。

2.知其意,又不肯竞学。(《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稍微知道了些兵法内容,又不肯学到底。

“略”当“稍微”讲,“略无”二字连用,不是“稍微没有”,而是“一点没有”。如“略无阙(缺)处”(《水经注·江水》),是“一点没有中断处”。此外,“略”还表示“大体、粗略”的意思,和“稍微”的意义相近而有所不同。如:

文言文130个实词表格(文言基础知识程度副词)(1)

1.今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现在大体上算一下我的兵力,也能有九十七万之多。

“稍”不是“稍微”,而是“逐渐、渐渐”。如:

2.出近之,憖憖((yin yin)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驴》)

——(虎)渐渐走出来接近它(驴),加着百倍小心的样子,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颇”作为程度副词表示两个极端:有时是“微、略微”的意思,和“少、略”同义;有时又当“很”讲,和“殊、甚”同义。如:

1.臣愿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我想略微选取一些古礼,和秦朝的礼仪合在一起制成汉仪。

2.余虽不合于俗,亦以文墨自慰。(柳宗元:《愚溪诗序》)

一—我虽然不能和世俗同流合污,却会用笔墨来宽慰自己。

未完待续……

这里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