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相扑排名(为你聊一聊日本的国技)
对于初次看相扑的人而言,一定会觉得很难理解:比赛看起来就是两个穿着十分不雅的胖子推来推去,但为什么日本人却把相扑视为“国技”来推崇呢?相扑和日本文化又有哪些关联呢?今天咱们就走进相扑的世界去看一看。
相扑的起源
据说相扑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事记》(712年)、《日本书纪》(720年)中的比试力量的神话及宿祢与蹶速的天览之赛的传说。在古代为占卜当年农作物的收成,有力量的男性会举行力量间的较量,之后成为宫廷的仪式持续了约300年。尽管相扑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但直到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它才成为一项职业运动。今天,人们主要在中学和大学的俱乐部以及业余相扑协会开展这项运动,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外,相扑作为一种观赏性职业体育项目早已为人们熟知。
江户时代的相扑浮世绘
两国国技馆
相扑的文化
相扑所包含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场地、穿着和动作上。
首先说场地。相扑的赛场被称为“土俵”,传说是“神降临的地方”。土俵上方垂着青赤白黑四种颜色的穗子,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及上天的四大神兽,即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四色彩穗还寄托着“祈祷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土俵
接下来说穿着。相扑比赛时穿的东西称为“回(廻し)”,类似兜裆布,长度一般是腰围的7~10倍。从“回”的材质上还可以分辨出相扑的等级,排名靠前的穿丝绸制品,排名靠后的穿棉制品。由于比赛时选手仅仅下身穿“回”进行格斗,所以能否牢牢抓住对方的“回”是就胜负的关键。比赛时,“回”松开的一方会被判输,被认为是“不洁而败”。
相扑的标准比赛服装
第三是发髻。从发髻的形状可以判断相扑的等级,而相扑身上那种独特的香味,正是发油的气味。正因为相扑的发髻如此重要,于是就有了专门为相扑选手们打理发髻的师傅,被称为“床山”。目前,相扑界有“床山”53人,分别位居五等到特等共6个级别。
至于动作,门道就更多了。比如相扑获胜后接受裁判颁发的奖金时,选手会凌空连劈三次“手刀”(左右中),以向“决定胜负的三位神明”致意。还有撒盐,相扑在入土俵的时候会在上面撒盐,因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撒盐是可以驱邪的。再比如“尘手水”,选手蹲踞在两侧,双手合击后水平向两边伸展,手掌向上翻,展示给对手看,以表示自己没有携带武器。动作只是形式,但传递的是相扑纯真的心性——一场纯粹的比赛才更有观赏价值。
比赛前往场地里撒盐
相扑的等级
日本相扑界是不折不扣的“阶级社会”,从上往下的称号依次为横纲、大关、关胁、小结、前头,都是相扑界的主要力士。“前头”之后称为“十两”,日本相扑协会为十两级别以上的力士提供月俸,横纲是282万日元,十两103万日元,不到十两级别的力士没有月俸,只能从前辈那里拿些零用钱激励自己。
横纲作为相扑的最高称号,一旦晋升就不会再降级,此外,横纲在赛场内外,都必须要保持高雅的品格和气质,因为这代表了相扑界独一无二的至尊地位。
弓取式
相扑的技法
相扑对决并不是只靠蛮力,而是有很多技巧的,如传统“四十八手”,1955年改为“技麻利”七十手,而现在又改为八十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胖子在互相推搡。“寄切”、“钓出”、“突张”、“控手”、“押出”都是基本技巧。因此,相扑比赛除了要有好的体格,还要有很灵活的头脑,因为技巧对胜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比赛中小个子战胜巨人也不足为奇。
训练技法的相扑选手
相扑的胜负
相扑的胜负判定很简单: 在土俵内,选手只有两只脚掌允许着地,除此之外身体的任何部分一旦触及土俵即为输,即使是身体触碰到土俵上撒的砂,也同样会被视为失利。另外,足部跨出土俵外也算输。
激战中的相扑
结语
相扑选手看起来粗笨,其实,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相扑技巧的训练,还要学习包括思想修养、饮食、运动医学、生理学及汉诗。因此,在日本,相扑运动员是高雅的职业,他们要具备纯真、热心、胸怀宽广的素质和诚实果敢、谦虚的修养。
李光忠先生在《暧昧的日本人》一书中这样描述相扑:当两位超级胖子梳着古代的发髻,挺胸凸肚,八面威风地登上用土袋堆筑成的圆形赛台,按照古法鞠躬行礼,伸开双手岔开两腿蹲下,抬起硕大的脚丫子把赛台砸得咚咚直响,以示没有任何武器的时候,当那位身着古代官服、精瘦如猴的神官裁判,在一旁挥动着扇子,忙碌不停地围着两个大胖子打转,以一种古怪的声音不断地喊着双方的姓名,为他们加油鼓劲时,观众的确可以充分领略到一种久违了的原始古朴的情趣和快乐。
2019年相扑观战时间
相扑并不是随时都有比赛,在一年当中,只有“奇数”的月份才会有比赛,即一、三、五、七、九、十一这几个月,并且为了照顾到全国的观众,相扑比赛也不都是在东京举行,而是按照一、五、九月在东京,三月在大阪、七月在名古屋、十一月在福冈这样的顺序举行的。
2019年具体举办的时间和地点可参考下面的表格:
日本的国技相扑,现在大家了解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