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是特效不好还是剧情不好(唉没听劝还是看了上海堡垒)
上映第9天,《上海堡垒》的排片率从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断捆绑比较的另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却是从当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周后跃升到36.6%。
票房惨淡,剧组投入近4亿制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账,预计连10%都收不回来,《上海堡垒》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惨案。
影片上映之后,观众的吐槽如潮,向来以专业著称的国内某影评网站上也是骂声一片,似乎觉得这部影片连理性批评的价值都没有,“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为中国科幻打开了一扇门,那《上海堡垒》就是关上了这扇门。”
那么,它到底为什么这么烂?
导演滕华涛想要拍什么?《上海堡垒》有两条主线,一是上海战区与外星人的战争线,一是男主角江洋对女主角林澜暗恋的感情线。
两条主线按照时间线性叙事,还有其他几位人物的感情线为辅,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经典叙事模式。
但不同于同样具有爱情主线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上海堡垒》的两条电影主线是彼此独立的,并不像前者那样互相关联——战争中产生爱情,爱情让男女主在战争中成长——两条主线联通,形成递进关系。
在《上海堡垒》中,更像是两个平行的故事。在战争过程中,林澜和江洋毫无关联,在林澜牺牲时,江洋也没有特别的表现,以至爱情线在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战争中促进江洋成长这一内在的逻辑,也失去了以情动人的作用。
甚至两条主线在影片中交叉出现时,滤镜都是不一样的。这给观影者带来一种割裂感,让许多观众有一种在“两部”不同的电影里“串门儿”的迷惑:这到底是一部爱情片,还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两部电影的串烧?
作为爱情片,主线爱情有割裂感,几条感情辅线也是如此,无动人瞬间。名为感情线,常常只是用几句台词和几个场景带过,没有给出前因后果。
鹿晗饰江洋、舒淇饰林澜
原著是双女主走向,“陆依依”在原著中喜欢江洋,书迷在观看这部影片时自然会带入这样的设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几乎没有铺垫陆依依和同队队员潘翰田的感情戏,陆依依却在牺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观众无法产生共鸣。
而作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垒》的短板几乎是致命的。
对于科幻类型电影来说,内部的逻辑建构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个具有内部真实性,且统一、连贯而不矛盾的世界观,科幻电影才能够拥有顺遂的逻辑基础。
科幻是建立在科学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严谨的逻辑规则,就有了科幻片独特的迷人魅力,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满足观众对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星际穿越》剧照
一些格局较大的科幻片,如《独立日》、《流浪地球》、《星际穿越》构建了较完整的世界观,而格局较小的,如《降临》、《湮灭》、《盗梦空间》等,也依托现实世界搭建了很强的内部逻辑。
广阔如世界观,细微到逻辑,是科幻片的灵魂,是生命。
在观影过程中,我试图看懂这部电影,理出一条逻辑,却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根本没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类的战争原因让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舰和捕食者的运作机理不明确,四次战争过程杂乱无章,没有递进性,也没有展现战争中的正邪对立,导致正面人物牺牲时观众无动于衷,达不到情感的共鸣,上海大炮为什么能够击溃母舰,这些问题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为没有合理的内在逻辑支撑《上海堡垒》。
滕华涛说剧组从2014年开始,就陆续在做世界观的概念设计和整理,4年来反复细化剧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几乎没有差别,影片以上海这座城市为大背景,拥有高级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却依旧跑着汽油柴油车,军人们的武器毫无科技感。
影片初始讲述的末日场景在后来没有任何呈现,上海市民的生活图景与现今几乎相同,甚至陆沉前后的上海也没有差别,科幻世界观更没有得以建立。
作为科幻片没有世界观,没有逻辑感,作为爱情戏没有真情感,《爱情堡垒》在一部电影里汇聚了两部的缺点,以1 1>2的效应,被观众们钉在了烂片耻辱柱上。
何以成烂片?从滕华涛对电影的定位错误开始,《上海堡垒》已经注定“陷落”。
2015年,剧组公布了鹿晗和舒淇两位演员。
彼时鹿晗刚从韩国回来一年,个人资源极好,是“小鲜肉”、“流量明星”等称号的鼻祖代表。
原著中的“江洋”是个二十出头,内向、羞涩、带点痞劲的少年,无论是在战场上不断成长的热血江洋,还是平时生活中默默暗恋的青涩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个颇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确满足“少年感”这个条件。
从刚公布演员的反响来看,虽质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书迷对于他和角色的人设是否契合并没有非常反对,还有很多支持的声音。
对于两位主角的选择,滕华涛曾说过:“我觉得鹿晗和舒淇没有CP感,我不需要他们两个有CP感,因为有了就变成了一个恋爱戏了。从小说到剧本到电影的过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们是末世联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级关系。”
实际上,原著最打动读者的不是那个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陆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爱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华涛却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爱情戏,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费解的是,既然已经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设定,他却找了一个与军人形象十分违和,唇红齿白,甚至有点“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来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军人角色设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适区域内。
如果网传“鹿晗、舒淇片酬2亿”属实,那么导演花费天价片酬,来支持“鹿晗转型”,实为一场“拍脑瓜子”的豪赌。
显然,继电影定位错误之后,《上海堡垒》的选角又与电影定位出现了巨大偏差。
导演对演员负责,选角的问题就是导演的问题。滕华涛曾经的作品《蜗居》、《裸婚时代》、《失恋33天》等都是以爱情戏为主的,类型片之间虽然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选鹿晗为男主角来拍一部战争主题的科幻片,仍旧是风险巨大的,赌输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虚伪的诚意《上海堡垒》票房惨案之后,导演滕华涛在微博上公开道歉。道歉的言辞继续了宣传时期的特点——十分真诚。
这么真诚,为什么还是拍出烂片?由此引来网友的调侃,“准备6年,只为道歉。”“现在道歉有什么用,拍的时候自己不知道电影烂吗?”
我主张同情地理解滕华涛本人,因为拍好一部电影,过程十分复杂,在诚意之外,还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导演滕华涛
但电影的诚意还是可以检验的。科幻电影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后期制作,而后期靠的是技术,靠的是资金和时间。
很遗憾,从成片上看,《上海堡垒》没有体现这种投入。
从剧组公布的经费来看,不算主演片酬,《上海堡垒》拍摄和后期制作花费了大约2亿元。
即使不跟《阿凡达》近3亿美元成本对比,只和《流浪地球》大概3、4亿人民币的成本比照来看,《上海堡垒》的投入也不算多,毕竟哪怕是《第九区》这种成本极低的小制作科幻片,也要花费3000万美元来制作。
《第九区》剧照
科幻电影的制作成本不可能太低,《上海堡垒》的制作成本确实也不算太高。
滕华涛号称自己花费了6年的时间进行电影制作,但其实,《上海堡垒》从2018年年初才开始的后期制作,时间不到2年。我们再次以一直被其捆绑消费的《流浪地球》近4年的制作周期和其对比,《上海堡垒》是否还有足够的诚意呢?
再看特效制作的结果,许多人觉得影片还算达标主要是因为特效,可其实特效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精致特效,只是“当作牛刀去杀鸡”。
比如,根据制作公司的描述,该影片对外星人的后期制作非常用心,但却没有在情节中把外星人的形象建立起来,外星人成为了这场“战争”中子弹一样的存在,浪费了这个特效的制作。
陆沉的几个场面制作也比较用心,但是自始至终的上帝视角让观众无法得到共鸣,像是在看“房屋模型”倒塌,且陆沉之后上海看起来还是那个模样,根本没有营造末日感,毁灭程度不如一次大地震。
除此之外,其他特效水平非常普通,调色滤镜糊满天空,甚至显得廉价。从这些也能看出来导演的心不在焉。
况且,虽然特效组成科幻电影,但科幻电影绝不只是特效。加重特效,把逻辑灵魂都丢掉,特效也成了无效药,电影的“诚意”用错了地方。
科幻片的警告即使是《流浪地球》在国内饱受好评,至今高居内地电影票房历史第2名,但它也不能代表真正高水平科幻电影的制作水平。
中国科幻片历来饱受质疑,《流浪地球》的剧组知道。所以他们没有动用流量明星,没有顶级卡司,所以影片在宣发期非常低调,所以他们首映日排片率只有11.4%。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也只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年轻导演,他们知道在科幻电影这条路上,中国电影还任重道远。
《流浪地球》剧照
然而付出了多少观众也知道,《流浪地球》是成功的,不在于这部电影拍得有多好,而在于它的厚积薄发给观众们带来了科幻电影在中国的希望。
但《上海堡垒》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宣发途径,高调得厉害。
前文对比下来,《上海堡垒》剧组对于影片的付出远不如《流浪地球》,同样都是改编文学作品,同样打磨了很久的剧本,同样大投资,《上海堡垒》还有着流量明星的加持,条件比《流浪地球》好得多,却硬要在宣发期和《流浪地球》捆绑,以为自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承袭之作,费力宣传自己的投资力度有多大,制作周期有多长。
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自然也会摔得更惨。
烂在哪,有目共睹,再批评也不会让这部电影更好。但这部影片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努力探索,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给广大中国导演作为警告,也证明了中国科幻电影之路,道阻且长。
作者 | 孙雨萱
排版 | STAN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