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型农机 田间地头玩转5G新农机

“你别不信,打电话叫老满来问问!”循声望去,在滕州市鑫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库里,55岁的农机维修工满高成正和农机手杨福军、杨再见掰扯着。

惊蛰以来,气温刚一转暖,合作社就开始大面积喷洒除草剂。谁曾想,连日来春寒料峭,又遇细雨淅沥,只好作罢。借着这空档,满高成嚷嚷着要检修农机,用他的话来说,这跟养牲口一样,“没病没殃才能跑得快、干得好。”

今年的新型农机 田间地头玩转5G新农机(1)

这不,在高杆喷雾机宽幅调整问题上,满高成和农机手争论起来。“赶在天好时就得抓紧喷,宽幅大喷洒面积就大。”杨福军带上手套,就鼓捣起喷杆。一旁的满高成脸憋得通红,直跺脚,“后鞋村那地块小,喷杆宽幅大了,车头不好转弯,会误事的!”

满高健一路小跑,迭声道:“说得对,这宽幅一边得调小2米!”在农机库里,几人经常就农机维修争论不休,到最后都是合作社负责人满高健来拍板。

“现代化机械化耕种,不能只图快,得充分考虑田地实际状况,这样才能保丰收。”一席话,让杨福军手上的活停了下来,他是打心底里佩服满高健,还戏称他为“比农机专家还专业的‘农把式’”。

从2011年3月,满高健牵头成立鑫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来,几个谈得来的庄稼人就开始琢磨如何“提高小麦、玉米产量”。通过十来年的摸索,满高健和社员在农机农艺融合上,整理出自己的一套“农业经”——向农机普及化要增产,向农机合作化要节本,向农机智能化要增效。

目前,合作社成拥有各类农机具568(台)套,年作业服务面积达7万亩以上,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和农技咨询。在合作社服务下,当地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增加8%-15%,亩均投入成本降低220—360元,近8000户农民受益,合作社实现年收入86万余元。

农闲时候,满高健和社员就窝在鲍沟中学附近的一个小院里琢磨农机。这里有一个1000多平农机库,里面存放着合作社自有的各类农机具近百余(台)套。

今年的新型农机 田间地头玩转5G新农机(2)

38岁的杨再见是这群庄稼人里最年轻的,自诩为“新农人”。看到被擦拭的焕然一新的动力农机车,他两眼放光,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看见车顶那个黄色的盒子了嘛,那是5G智能设备!”

去年,合作社配备了3台无人驾驶农机车,主要用于耕播作业。“耕播质量高,农机手省时省力……”“这无人机就是好,走向直,作业稳……”社员们对“高尖端”农机赞不绝口。杨再见直言,未来农业一定是农机智能化、数字化。

一旁的满高健绕有心事地告诉记者,当地田地成片规模化小,无人驾驶农机车在转弯时需要手动转弯,“不可否认智能化农机的优点,这也为以后农机更新提供了新思路,得充分考虑田间作业的现实情况。”以平整机为例,考虑到户外信号以及田地规模,满高健放弃最高端的GPS平整机,选择了中端产品激光平整机。

今年的新型农机 田间地头玩转5G新农机(3)

当前,农机和农艺的全面融合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关键。

干农资起家的满高健学问不大,谈起农机,侃侃道来:“以往种地是靠农资,如今种地更多是靠农机 农艺。”仅去年一年,合作社就投入100多万元更新设备。

为了摸清楚农作物品种、种植农艺和机械化技术之间的关系,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流转土地200亩作为农机农艺融合模式研究试验田,选取小麦、玉米两作粮食作物,建立高标准的农机农艺融合操作试验田。合作社还与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正在规划上马信息化农田作业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农机作业质量,降低农资投入成本。(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