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是班主任(身兼妈妈和班主任双重身份)

亲妈是班主任(身兼妈妈和班主任双重身份)(1)

编者按:这是一位教师妈妈在孩子中考考入省实验后写的文章。文中的妈妈是2021年洪高高考状元的初中班主任,也是自己女儿的初中老师。

回忆起女儿幼儿园到初中十多年的求学生涯,她始终扮演着一个严格的母亲的角色,从不纵容女儿的懒惰,教会她自律和坚持。她说,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太狠了。以至于在投稿后,还要求删除了部分情节。但就是这样一个“狠心”的母亲,为了孩子的营养,学会了几十种早餐。因为她深知,严于要求,让孩子成才,才是大爱。

最后,这位妈妈的女儿于去年考入武汉大学。关于女儿在省实验三年的学习生活以及志愿填报的经验,她也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娓娓道来,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家长100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家长们继续踊跃投稿,我们将为您送上一份精美礼物哦!

*以下内容以家长为第一人称展开

作者:山水

2018年12月16日这天,省实验中学2008等届的三百学长在毕业多年后,携巨额捐款集体回报母校。

令我们震惊的,不仅仅是这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学长,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能力气魄,更让人心服的是,他们捐出这笔巨款时云淡风轻的淡定和自信。

周日一早,高一学生就集体返校,排练文艺汇演来迎接回家的学长们。

我站在校门外,看见你匆匆地跑进去,心里突然涌出了深深的欣喜和感动。骐骐宝,我真的为你开心,有机会与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并肩同行,在最有价值的青春岁月里拼搏奋斗,能够和他们互相学习,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当你有成就、有能力了,也会像学长们一样懂得感恩图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于是,我又回想起你从幼儿园到初中,这十多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这一路我们对你的培育和要求。

记忆中第一次"体罚"你,是在你5岁那年夏天。早上七点,我准时叫你起床去上学。但那天不知怎么回事,我怎么喊你,拍你,推你……叫了十几次,你就是迷迷糊糊地不肯起来。于是,我轻手轻脚收拾好,悄悄出门来在楼下等着。

半小时后你光着脚丫,抓着阳台栏杆上,撕心裂肺地哭喊:"妈妈,你快回来吧!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以后你一喊,我保证马上起来!你快点回来吧!我好害怕!我真的好害怕呀!”

我告诉你赶紧去洗口洗脸,我等你。你拿着牙刷和牙杯,匆匆忙忙跑进洗手间。不到一分钟就急急冲下楼说,自己洗好了。

自那之后,你学会了自己定闹钟。早上铃声一响,你就自觉爬起来,直到小学都没再要我们喊过。我想,这一次不寻常的经历,让你懂得了,什么是自律

小学一年级,你报名星星风采少儿英语大赛,一路过关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决赛。我们当时选了两个节目,一个是故事《丑小鸭》,另外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生词多,难度大。有时为拿准一个单词发音,要反复唱几十遍。每次我都给你录下来,好跟上一次作比较。

北京的冬天干燥寒冷,好几次,你精疲力尽地跟我说,"妈妈,我嗓子好疼,真的不想练了。"可是大赛在即,所有人都在努力,我们也只能选择坚持。最后,你拿到了金奖和铜奖各一枚。

一年级那年,你开始对德国的一切东西感兴趣,吵着要去学德语。我们在RDCH报了一对一的语言班,妈妈跟你一起坐在教室里,你听课,我帮你做笔记。上课回来后,我们都要对照笔记,反复跟读音频,连语调、句子的间隔都力争与原声一模一样。(这样,妈妈也学会了简单的德语,至今还能背几篇课文。比起英语,德语真是很复杂的语言了。有时,一个词同时会具备阴性阳性或中性,变来变去令人头痛,语法之枯燥复杂,连我这个英语老师都觉得难以忍受。我诧异你竟然能坚持,住校时也会把课本带过去天天诵读。)

2010年世博会上,遇到德国馆的工作人员时,你能用简单的德语跟他们自信交流,他们称赞你口语非常标准。我知道,那是因为每段音频,你至少都跟读了上百遍

甚至有一次,你没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德语,本来那天约好要跟姚阿姨一家去东湖游玩,他们都在客厅里等着,我出来再三道歉,小朋友的任务没有完成,很抱歉今天去不了。

第二个星期,为了能去东湖玩,早上六点,不要我们喊,你就自己坐在书桌前放声朗读着德语。晨光照在你的身上,整个房间温暖又明亮。

小学一年级,看图说话是难点。为了写好这种小作文,每次我都带着你,把每一幅图解析成一句句话,然后再把这些话串成一个故事。每次故事我们要反复讲很多遍,然后才让你动笔。

最晚的那次,那篇作文先后写了十几遍。你要么涂改,要么掉字,要么潦草。你趴在我的床边一笔一划,最后写到快12点,眼皮都睁不开了。虽然心疼,我还是把你推醒,一定要合格才能去睡。

正因为这种坚持,和你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你的文章经常在全班和年级被传阅。三年级第一次参加楚才作文竞赛,你就获得了二等奖。

四年级时,你被选拔到校田径队。为备战江汉区的运动会,早上五点起床参加一个多小时体育训练。你抱怨说,因为训练,睡眠时间变短,饿着肚子跑一个多小时也很难受,但早上吃了东西再跑又会吐。你问我可不可以放弃?因为只要家长跟教练说不参加就行。

我安慰你,这是一次锻炼意志的机会,相信你能坚持取得好成绩。于是连续两年,你都问鼎江岸区200米和400米的第二名。

小学四年级,你参加了美加合唱团,得以和宋祖英同台演出,并且接受了主持人孟非的采访……

八年级,你来到英格中学我的班上。我知道,有一种说法是,老师一般很难教好自己的子女。你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份得到优待,相反,你被批评得多,提问得少。如果早上迟到,你也会和其他同学一样被罚站,哪怕是寒风呼啸的冬天。

你做广播操吊儿郎当,直接被我拉到主席台下,在全校师生惊讶的目光中,平举双臂作为惩罚,之后还要罚跑三圈。看到我对你毫不偏袒,全班谁也不敢怠慢,整个年级,我们班的广播操一直做得最好。

还有一次,你做操漫不经心,还跟后面同学说笑打闹。我看到后,走过去就呼了你脑瓜子一下。你直直地盯住我,脸蛋通红,泪水在眼中打转。那天放学后,你和好朋友在操场上走了好久,哭了好久。你哭诉说,妈妈太严厉,在全班同学面前也丝毫不给你脸面。

我却告诉你,脸面是要靠自己挣的,永远不能依靠别人给。缺少实力,没有底气的人,TA的面子就一文不值。

写到这里,我也觉得自己实在太狠了。难道我对自己的孩子就没有爱吗?

而我深知,严于要求,让孩子成才,才是大爱。

在学习上我用最高标准要求你,而生活中,我们会尽力给你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

为了让早餐足够丰富和营养,我学着做炸油条、炸春卷、炸面窝、炸糍粑,煎包、煎饺、煎玉米饼、煎牛排,牛肉面、凉面、意面、炒面、鲜虾面、韩国炒年糕……争取几个星期不重样。

亲妈是班主任(身兼妈妈和班主任双重身份)(2)

亲妈是班主任(身兼妈妈和班主任双重身份)(3)

初三学习更紧张,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抽出时间,和班上几位妈妈(其中包括后来成了洪高状元的刘博非的妈妈)组成小饭桌,轮流用可口的饭菜为你们加油。晚上回家,一份热乎乎的夜宵会等着你。被子里的热水袋早已到位,也另外多准备了一个用来给你暖手。

考试失利,我会跟你细细分析错误原因,找自己的优势,为你鼓劲。翘小尾巴了,我又会冷静告诫你不要得意忘形,提醒你的短板和弱点……

真正的爱,不溢于言辞,却隐藏于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中。

6月18号,离中考仅有两天时间,你因长时间伏案学习,颈椎病发作,早上起来后,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再过两天就要中考了。我心里特别特别着急,但又不能表露出来。我赶紧带你去中医院,按摩、理疗、拔火罐、扎针灸,放血排毒。又带你去中南医院,打扩血管的针,开治颈椎的药吃……

终于,20号那天你能强撑着进考场考试了。考前,你非要我在你的T恤上写几句祝福语不可,因为你觉得妈妈估分数线或同学的分数特别准。为让你安心,我帮你写上了“考神附体”。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考神呢?所有的神技能背后,都是那些年从夜晚亮到凌晨的灯火。

你顺利通过了中考,顺利过线进入省实验。虽然那年遇上了最难中考,同班同学共有14人过省实验线。这是2018年我们家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那些年淌过的泪,最终成为岁月馈赠的盐。

亲妈是班主任(身兼妈妈和班主任双重身份)(4)

孩子成人礼照片

岁月流转,愿青春不负。愿你在最美好的年华有所思,有所为,有所得……

END

近期征文:

④当孩子有轻生的念头时,武汉这位爸爸的做法堪称典范!

③“去他妈的考试!”武汉妈妈的一封信,感人至深!

②武汉妈妈自述:母子俩相爱相杀的10年

①一个武汉家长的“自救”:没摇中一初金雅,就被统筹到垫底“菜中”!

2022家长说

心路历程征集

“传、帮、带”是家长100的优秀传统。每年升学季之后,都有一些家长在家长100,自发地来分享孩子升学的经历,来帮助下一届的家长。

漫漫升学路,一路走来,你还记得考外小那天刺眼的阳光吗?你还记得在网上查到摇中理想初中时的激动与喜悦吗?你还记得初三有效签约时的起早贪黑吗?你还记得高考填志愿时的纠结和迷茫吗?

回眸过去这一年,相信你有:很多情绪想表达!很多经验想分享!很多憧憬想实现!

为了让各位家长留下宝贵的回忆以及给下一届家长分享经验,2022家长100征文正式开启,我们会将大家的投稿陆续发布在家长100公众号以及家长100论坛上面,希望能对下一届家长的升学之路有所帮助!

征文时间:即日起至12月31日

征文对象:应届或往届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家长

征文内容: 升学故事、感悟、经验,冲击目标学校的经验教训,新学期的生活愿景,只要是您想吐露的心声都可以

征文要求:征文须为自己原创,字数1000字以上

投稿方法:

1、加小编微信投稿

2、直接在家长100论坛上发帖(发帖时标题 2022家长100征文)

往年优秀征文:

【2021中考征文】学会做“减法”,我把普高线孩子送进四大名高

【2021中考征文】外地来汉家庭的小升初、中考之路:“孟母三迁”,终得圆满!

【2021小升初征文】太不甘心!你征服了所有人,却被外初挡在了门外

【2019小升初】一个六年级转学生的小升初之路

【2020幼升小征文】一次过山车般的经历之外小送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