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离家出走 11岁男孩离家出走
前几天,看到在这样一条新闻。
杭州一位11岁男孩,借故要外出找妈妈,结果离开家后彻夜未归。
后来,在民警的帮助下,父母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才找到孩子。
问起男孩为什么要离家出走,男孩生气地控诉道:
爸爸在家不是玩游戏就是刷短视频,家里躺躺、骂骂人,从来不做家务,也不管他的作业。
想找爸爸玩一会,爸爸总是不耐烦地说:“忙着呢,没空。”
但有时候他想玩一会儿游戏,却被爸爸骂,还扬言要揍他。
孩子越想越委屈,看到爸爸还心烦,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
而这位爸爸则解释道,孩子误会了,因为疫情家里门店关闭,每天在家维持网店的生意。
然而,这个解释并不能让网友们买账,很多网友都说:
“孩子也没误会啊,在家开网店也可以做家务。”
是呀,这位爸爸的解释确实有些牵强,既然有时间刷短视频、玩游戏,为什么没时间做家务、管孩子呢?
不仅如此,还在孩子面前口吐脏字、懒惰成性,完全不在意这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影响。
都说,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可太多的父母却宽于律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习惯,把好好的家变成了堆积垃圾情绪、垃圾习惯的“垃圾场”。
没有垃圾孩子,只有垃圾父母,千万别在“垃圾堆”里养孩子!
你的垃圾情绪,正在狠狠伤害孩子
你见过那些控制不住脾气,一有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的父母吗?
我见过,沙沙初中隔壁班的女孩,她的爸爸就是这样。
每次放学,都是女孩爸爸来接他,女孩从来都是低着头走在爸爸身边。
只要女孩做错一点事、考得不理想,他爸爸当着所有同学家长的面,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脚,一脚不解恨就再补上几脚。
女孩不敢反抗,挨打之后继续跟着爸爸走,她知道周围人都在看她,但是她没有勇气和爸爸对峙。
而在学校里,沙沙说也从来也没见过她有什么朋友,大概是她太封闭自己了。
“垃圾情绪”的破坏力就是如此惊人,它可以慢慢流入别人的身体里,改变别人的性格,让他失去反抗的勇气、社交的本能。
父母每一次向孩子发动“垃圾情绪”的战争,无论谁输谁赢,最后受伤的必定是孩子。
还记得那个“男子端滚烫火锅泼妻子同学”的新闻吗?
河南一名男子小常请同学小赵吃饭,席间还有小赵的孩子和闺蜜。
突然,小赵的丈夫出现在桌前,和妻子大吵大闹,发生了争执(这次饭局丈夫事先就知情)。
下一秒,丈夫毫无征兆地端起正在沸腾的、滚烫的火锅,朝小常泼去。
泼完不解气,还将锅砸在小常身上,小常全身大面积烧伤,肩膀、背部全变成了腐肉。
而这惊悚的一幕,全都被年幼的孩子亲眼目睹,孩子彼时已经完全呆傻掉了。
一次情绪失控,给双方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孩子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暴力行为,也一定受到了很大刺激,可父亲在爆发情绪时,却完全没考虑到这些。
很多家长以为自己的大吼大叫、发泄愤怒看似无足轻重,但它却像慢性毒药一样慢慢流入孩子身体,最终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心理专家武志红说过: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父母一定要学会在情绪来临的时候,学会控制并找到释放情绪的出口,记得避开孩子冷静处理。
千万别让你的“垃圾情绪”,流入孩子的身体,把孩子伤得体无完肤。
你的垃圾习惯,正在将孩子带入歧途
每个孩子都有被父母责怪过,而最常听到他们的抱怨是:“你连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来要求我?”
是的,父母都知道玩手机对眼睛不好、乱扔臭袜不讲卫生、说脏话没有礼貌、不爱看书见识浅薄,但他们的确这样做了。
我们以为,耳提面命的说教总能让孩子明白道理,早些懂事,但殊不知,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培养影响最直接和深远的。
去年网上流传过一段很火的一个梗“我是梁志超的奶奶”。
这名奶奶在家长群里怒怼老师,让听者哭笑不得:
“我是梁志超他奶奶,你们是怎么教育的梁志超?梁志超骂我大傻*。”
“老师,这孩子咋整啊?你们怎么教育的?他爹他妈不在家,离得还挺远,我也说不听他。”
“一天天就会在家玩手机,让他吃饭就说‘TM的我就不吃,你能把我咋地?’”
“七十岁的我该他骂的吗?”
“我TM从小就揪他,揪到这些年,这孩子骂我TM像小菜似的,完犊C的。”
听完这位奶奶的一串语音,有些心疼她老人家,但我们也明白了梁志超的脏话是从哪儿学来的。
孩子在年幼时根本判断不了这句话里的“恶意”,在奶奶的影响之下学会了骂人,最后不仅“还”给了奶奶,还成了大家眼里没有教养的“坏”孩子,
孩子的不良行为大部分都跟家长的习惯有关。
你所不在意的那些坏习惯,就像一个失灵的GPS,让本应在阳光大道上奔驰的孩子,驶入了幽暗狭长的弯路,越行越远。
现在的孩子,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父父子子”般的强压式教育已经不起作用了,口头上念叨得再多,不如在日常生活的点滴来给孩子做好最基本的榜样工作。
董卿曾这样要求自己:
“我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于父母有爱也有尊敬,可以从父母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别让孩子,因为你的垃圾习惯,而成长为一个连自己都厌弃的人。
垃圾教育,正在扭曲孩子的天性
很多家长都在崇尚快乐教育,觉得应该顺应孩子天性,不要给孩子太多约束。
但是,这个尺度并不好把握,很多家长就栽在了“释放天性”的坑里。
某电影园内,大家正在看电影,一个孩子冲到荧幕前用力拍打电影屏幕,一下两下三下......
一直拍了30分钟之久,这期间家长根本没管过,工作人员与家长沟通也没有用。
事后影院发现银幕被拍坏了,找到家长了解情况,希望协商解决。
没想到家长却直接抵赖:“没告诉我们不能触摸!”
孩子做错事,家长本应该及时干预纠正,这位家长反而为孩子“撑腰”,真不知道这孩子以后犯下更大的错误,家长还能不能兜得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释放天性“在家长圈流行开来,很多家长为了”释放孩子的天性“,任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约束,不教导,不指引,不打骂,以为这样做才是对孩子人生最好的帮助。
但本质上来说,释放天性教育就是所谓的“放养”。
这样放养长大的孩子,没有礼貌、没有敬畏、没有约束、没有规则,长大成人后一定会被天性反噬,吃尽生活的苦。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是家长撒手不管,任由孩子去放纵、去胡来。
身为父母,本身就该尽一切可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错了就要惩罚,对了就要奖励,讲规矩,有要求,会引导。
毫无底线和原则地宠溺孩子,只会让孩子一辈子都因垃圾教育而身受生活折磨。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孩子受家庭的影响,远超我们想象。
培养孩子前,父母要先做好自己。父母自己的言行、习惯、教育方式,就是和孩子关联最紧密、时间最长久的环境。
千万不要低估环境,也不要高看孩子。
家长圈子,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别在垃圾堆里养孩子”。
父母管好自己的情绪,不随意发火,孩子便能学会调节情绪、面对困难;
父母管好自己的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便能有规有矩、积极自律;
父母能施以正确、松紧有度的教育方法,孩子便能如沐春风、如鱼得水。
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自我修行,一种自省途径。
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先实现自我圆满。
只有父母不断自省,不断学习,不断纠正身上的问题,才更有权威、有说服力地管教孩子,给孩子做出榜样。
记住,你什么样,你的孩子就什么样。
记得点亮“赞”与“在看”,相信在父母的正面影响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自律、礼貌、优秀,向阳而生,逐光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