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啼哭2023元旦宝宝来了)
新年的第一天
岛城多家医院被生命降临的
喜悦和幸福笼罩着
凌晨2点35分,
市立医院东院产科迎来了
第一个“元旦宝宝”
健康的女婴,体重3930g。
↓↓↓
据了解,由于妈妈有妊娠高血压等情况复杂,产科团队通过全方位评估后决定行剖宫产,顺利诞下女婴。截至1日中午12时许,东院产科已先后迎来了10个“元旦宝宝”。“最近我们产科绝大部分医护人员已重返岗位,工作回归正常。”新年第一天,市立医院东院产科副主任李宝来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的,匆匆吃完午饭后又赶紧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现在科室的工作量已恢复正常,我们全力保障每日产妇的分娩和手术需求,一起平安、健康地迎接2023年的到来。“李宝来说。
零点12分,
市妇儿医院产房迎来了
第一个“元旦宝宝”
健康的男婴,体重2980g。
↓↓↓
“妈妈很年轻,只有25岁,是目前分娩的妈妈中最年轻的,顺产的产程也不长。”记者联系分娩区护士长潘晓华时,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悦溢于言表。也是从今天开始,所有的助产士全部“阳康”,大家都可以重返工作岗位了。潘晓华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科室除了两名助产士一直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外,其他人无一例外,最少的一天夜班只有3名助产士在岗,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帮助产妇分娩。“本周一是分娩量最多的一天,单纯顺产的,仅16个小时就分娩了24个宝宝。”潘晓华笑言,最难熬的时刻已经平稳度过了,接下来产房一切回归正常,团队会一如既往护佑母婴平安。
作为青岛市分娩量最大的医疗机构,青岛妇儿医院产科中心刚刚经历了疫情防控工作由防控感染到医疗救治转变后最艰难的两个星期,突增的分娩量、不可避免的感染减员、最多的时候一天20多台剖宫产手术、每周270多名产妇分娩,比2021年分娩量高峰时多近40%......
往常,破水、腹痛、出血是孕产妇常见的就诊原因,而现在新冠感染人数的增加让孕产妇变得更加焦虑,产科门诊前来就医的孕妈妈排起了长队,“医生,我发热后,胎儿胎心怎么也加快了”“医生,吃退烧药会不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医生,我吃了药还是反复高烧不退”......
为使每一个孕产妇都能及时有效救治,产科中心统筹调度,迅速制度应急预案,优化产科门、急诊就诊流程,克服人手紧张、工作强度大的困难,延长工作时间,缩短患者等待停留时间,高负荷运转,确保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畅通,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随着分娩的产妇增多,产房内阴道分娩的产妇一个接一个,手术室内剖宫产手术一台接着一台。产妇杨女士(化名)分娩前已经新冠感染,且有胎盘早剥、早产等症状,所有医护人员担心不已。杨女士分娩时,正值医护人员交接班,当听到护士“宝宝只有心率评分1分(满分10分)、状态极差,产妇产后出血”,抢救刻不容缓。所有人立即到位,胸外按压、正压通气,同时迅速建立静脉痛路、抽血、按摩子宫......这样的救治在产科中心有很多很多。
高烧、咳嗽、浑身疼痛……高强度的工作下,一大批医护人员相继阳了。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退了烧就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一天下来,常常嗓子喊哑了,眼睛也熬红了。身体发冷、太累就在暖气片旁边蹲一会,稍微缓解后起来接着工作......
分娩区护士长潘晓华连续多日都是白班和小夜班连着上,她回忆说:“上周,29名助产士里有27名被相继感染,人员大量缩减,分娩的孕产妇却比往年同期更多。孕产妇的病情一刻也不能耽搁,大家只要身体状况好转,就立即返岗,在5个楼层的剖宫产手术间和产房之间来回奔波助产,观察母婴状况,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产科中心各项工作平稳有序。“产科中心能够迅速应对,实现平稳过度,得益于医院构建起的一套成熟的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全周期孕产保健模式和完善的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多学科联合救治体系,多年来,这已经成为岛城及周边地区孕产妇及胎儿健康的一道安全屏障。”产科中心许茜主任说,“我们还充分运用了免费咨询微信群、孕校云课堂等线上方式,为孕产妇进行及时的健康科普和咨询解答,让孕产妇足不出户就能求医问药。”
病毒,阻隔不了新生的希望。每一个新生命诞生的背后,都有一份产科医护人员践行“生命至上”的理念和医者初心的情怀。
新年
新开始
产科医护人员以生命赴使命,
用大爱护新生
赋予了一个个家庭无限的希望
来源丨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于波 综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