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想回亲生父母身边(孙卓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生活)

孙卓想回亲生父母身边(孙卓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生活)(1)

从深圳到阳谷的距离,导航显示为1726公里,即使中间不停车不休息,自驾也需17个小时。孙海洋从深圳出发的时候,天上还飘着毛毛雨,他很心急,说恨不得一步就跨过去。而此时,距离他将儿子孙卓送回阳谷就读的学校刚过去12天。

将孙卓接回深圳,不是孙海洋突然作出的决定。此前,在将孙卓送回阳谷后,他曾询问过孙卓的意见,“那天他就告诉我他想回深圳,想回我们身边。”回深圳办完答谢宴后,孙海洋有些等不及了,他说虽然找到了孙卓,但是这些天一直睡不好觉,“他要回家我就睡踏实了。”12月21日下午,他再次驱车去往阳谷。

孙卓想回亲生父母身边(孙卓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生活)(2)

22日深夜,孙海洋顺利地接到了孙卓。23日上午,他出现在了一直等待的媒体记者们面前,带着妻子朝人群深深鞠了一躬,他说感谢社会各界以及网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而今一家人终于团圆,以后他再也不用找孩子了,随后便红了眼眶。

带孙卓回家的孙海洋

孙卓要回家了,回到深圳那个有亲生父母的家。23日上午,孙海洋带着他临走前跟大家告别,他静静地坐在车内,车窗摇下一半,朝着窗外跟他打招呼的人们挥手告别。有人问他,回深圳后有什么打算,他沉默半晌小声道“回去好好学习。”有阳谷当地来送别的热心市民,问他以后还会不会回来,孙海洋在一旁道“他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小伙伴和姐姐们都在这里,放假了就会让他回来。”

孙卓想回亲生父母身边(孙卓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生活)(3)

孙海洋驾驶车辆的后备箱已经被塞满了,有孙卓的课本、书籍和衣服。还有一包白花花的馒头显得格格不入,那是当地热心市民送来的,他们担心孙卓回深圳后饮食不习惯,所以热情地往孙海洋后备箱里塞进了这包馒头,还不忘嘱咐孙海洋“这是给孙卓吃的”。

而此时,孙海洋在车外已经被人群团团围住,有采访的媒体、有送别的市民,还有好奇的过路者,他们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拍着照片录着视频。孙海洋眼圈泛红,满脸疲惫,但依然笑容满面,他耐心地回答着每个问题。有人问他,连续开车这么久会不会觉得累,孙海洋随即笑眯了眼“很轻松,不像之前开车寻找孩子的时候,没有方向就很累,这次有目的地来接孩子,很开心很轻松。”

孙卓想回亲生父母身边(孙卓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生活)(4)

孙海洋说,自己能感觉到孙卓的不舍,毕竟在这生活了14年,不舍得也很正常。“我看得出来,他说话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我们回去了之后慢慢调整,应该都没什么问题。”孙海洋说,自己这次来,没有见孙卓的养父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带走孙卓。孙卓的书和衣服都在学校,在自己来阳谷之前,孙卓都已经都收拾妥当,这次直接拉走就行。对着镜头,孙海洋多次表达着自己这次来接孙卓返回深圳的急切心情“我恨不得一步跨过来”。

孙海洋说,自己现在只想将孙卓尽快带离阳谷。“14年前,有两个陌生人说是他的亲生父母,他喊了14年爸爸妈妈。14年后,又有两个陌生人说是他的亲生父母,他又认了爸爸妈妈,我们成年人都很难突然适应这样的变化,不仅如此,现在他还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不熟悉的环境,适应新的身份。”孙海洋说,他要尽快把孙卓带离阳谷,回到深圳后帮他一起调整状态,让他更快地适应。

对于自己14年的寻子经历,孙海洋坦言“就像一场噩梦一样,已经过去了,不想再回想。”孙海洋说,寻子的这14年来,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路上奔波,因为只要在路上,就还有希望,有希望一家人心里就会舒服点。“有时候我出去找,其实根本就找不到,就没有方向的到处转,最后我还是要回去,回去面对他们可怜又期待的眼神。”孙海洋说,每次外出寻找孩子后,没什么线索的时候,自己就会不敢回家,就只能在家附近的巷子里转悠,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人。“走到凌晨一两点,他们都睡觉了,我再偷偷地进去,我没法面对他们的眼神。”

对于网友们关心的孙卓户口和在深圳的入学问题,孙海洋表示目前不用担心,因为户口是违法办理,理应注销。而孙卓的户口在湖北,自己从没注销,一直为他留着。对于孙卓的入学问题,孙海洋表示,深圳教育局目前已经成立了研讨小组,“相信很快就能解决。”另外,有知情人士告诉新黄河记者,深圳已经有私立学校向孙卓抛出了橄榄枝。

还在“蹭热度”的杜小华

被媒体包围着的孙海洋身旁,站着的依然是杜小华。他一如往常,穿着印有寻子信息的白色衣服,努力地试图挤进每一个镜头里。

孙卓想回亲生父母身边(孙卓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生活)(5)

杜小华的儿子也丢失了,他也是电影《亲爱的》原型里的四个寻子家长之一,而今,其他三个家庭都已团圆,只有他还奔波在寻子路上。每每有镜头对准他时,他便熟练地说着丢失儿子的情况“我是杜小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怀玉乡白坭村人,我儿子名叫杜后琪,小名叫小米奇,2005年4月16日出生,2011年3月6日,在内蒙古包头青山区兴胜镇顶独龙贵村南村木器橱柜厂门前失踪,我儿子失踪时身高1.18米,体形偏瘦,性格外向,胆子偏小。右眼角有个旧伤疤,这个旧伤疤可能会永远留在儿子的身上,是个特殊的印记。”

杜小华和孙海洋相识十年有余,对他而言,孙海洋是他的战友,也是他的“难友”,他把所有一起寻子的家长们,都称为难友。

孙海洋和孙卓认亲当天,有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杜小华没看,他说自己不敢看。但是当热心的朋友给他打电话询问他什么心情时,杜小华隐藏的情绪才得以释放,他坐在家里的角落,崩溃大哭,他说自己曾经和孙海洋一起走过了太多山山水水,而今,孙卓找到了,自己的儿子还不知在何处,他为孙海洋感到开心,也为自己难过。

杜小华坦言,孙卓地找回,让他再次看到了希望。每每孙海洋成为媒体的焦点时,他都会将杜小华的寻子启事举在胸前,希望杜小华能被更多人关注到。有人说,孙海洋寻子成功后过于高调了,但杜小华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孙海洋的“高调”,对于寻子家长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每一个寻子家长找到孩子后,都能像孙海洋一样处理,都有这个关注度,那就会把寻子群体往良性方面发展带动,让人们对买主像人贩子一样唾弃。”

杜小华说,自己现在是跟无形中的买主赛跑,“我要不停找孩子,我还要好好经营我的家庭,给他提供归家后好的经济条件,所以找孩子的同时,也要努力生活,这方面老孙(孙海洋)是我们的榜样。”杜小华见过太多因为寻找孩子而家庭破裂的例子,“家长为了找孩子,把家拖垮了,经济情况糟糕,导致孩子被找回后又返回买家。”“有的孩子丢了,夫妻两个互相埋怨、吵架,直至离婚,还有的在寻子过程中患抑郁症,精神恍惚出车祸去世的,跳楼的都有。支离破碎妻离子散甚至背井离乡。”所以自从孩子丢失后,现在杜小华家的家庭分工就是他负责在外找孩子,妻子负责在家照顾家庭和老人。

“求求大家,在报道中,不要再出现养父母这三个字,那是买家,不是养父母!”对着镜头,杜小华加重语气说道。

两个儿子同时被拐的王妹芝

58岁的王妹芝也是寻子路上的“难友”之一,但是她的情况更特殊些。1995年9月28日下午,她的两个儿子元元和豆豆同时消失在家门口。彼时,哥哥元元6岁,弟弟豆豆5岁。

王妹芝说,自己在寻子路上已经走了27年了,年近六旬,就快要走不动。但她不想停止,这次在得知孙海洋会到阳谷接孙卓后,她又来了,随身带着的,是一块已经陪伴她五年的寻子塑料板,包里也塞得鼓鼓囊囊,那是寻子启事和寻子名片。“只要走出来,就觉得还有希望。”

看着孙卓坐在车里时,王妹芝随即红了眼圈,她透过窗户,紧紧握住了孙卓的手,“回去好好学习,听你爸妈的话……”她哽咽道。

孙卓想回亲生父母身边(孙卓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生活)(6)

王妹芝幻想过无数次自己寻子成功后的场景。“等我找到孩子,绝不会原谅,这27年的痛苦不能因为孩子找到了就划上句号。”说这些话的时候,王妹芝带着恨意。

27年间,去过多少个城市、走过多少路、被骗过多少次、花过多少钱,王妹芝统统都记不清了。在外,一天吃一顿饭是常态,经济拮据的时候,她睡过桥洞,住过商场门口,她觉得自己经历的这些,都不能因为买家抚养了孩子而被谅解。

王妹芝说,自己现在拼尽全力寻找孩子,并不是想让他们为自己养老送终,而是想有生之年知道儿子们过得好,像小时候那样,再摸摸他们的头,摸摸他们的脸,握握他们的手,给他们做一顿他们爱吃的饭,她就死而无憾了。

王妹芝的家里,有个保存多年的圆桌,那是孩子们被拐之前,一家四口围坐吃饭的餐桌,她说自己眼前经常会浮现那时候的场景:“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他们两兄弟打打闹闹,抢着桌子上为数不多的几块肉,让我判案……”两个儿子丢失后,那个圆桌再也没有被打开过,王妹芝觉得,自己家已经不团圆了。

27年,王妹芝说自己眼都快哭瞎了,“没有一天是舒坦着过的,心就一直悬在空中,什么时候孩子们找到了,心才会落到肚子里。”

直至现在,每年的年三十全家一起吃水饺的时候,王妹芝都会多盛两碗放在桌上,碗上再摆两副筷子,这个习惯,她坚持了27年。圆桌王妹芝也一直保留着,她想两兄弟回家后,一家人再围坐一起,好好吃个团圆饭。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梅寒 摄影:王汗冰 编辑:孙菲菲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黄河客户端。应用商店搜索“新黄河”,下载安装。新黄河,与时代一起奔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