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

192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茅以升回国了。此后,他先后在六个高等学府担任教授、校长等职。1933年3月,正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收到了一封信,来信的是他在唐山路矿大学的老同学杜镇远。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1)

茅以升

彼时的杜镇远是浙赣铁路局局长,给茅以升写信是受了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所托:曾养甫先生邀请茅以升前往杭州,商谈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2)

曾养甫

曾养甫,1898年出生在广东,1923年从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毕业后赴美留学深造,在匹兹堡大学研究院获得矿冶工程师学位。1932年,曾养甫被任命为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同时兼任浙赣铁路理事会理事长。

当时,上海到杭州的铁路早已通车;浙赣铁路也已经从杭州修到了江西省玉山县,一两年之后就可以通到南昌了;浙江省全省的公路已经有三千公里,正在向邻近各省连接。

然而一条钱塘江把浙江分成了两半,铁路公路无法贯通。所以在钱塘江架桥,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除了建桥,曾养甫还有一个心愿——由中国人自己修建这座桥。于是他托杜镇远找到了茅以升。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3)

茅以升

茅以升自回国后就没有独立主持建桥的机会,加上他从儿时梦想就是在中国造出一座结实的桥,怎么说他都会立刻接下这个工作。而且那时的茅以升已经是中国最权威的桥梁专家了,专业水平在国外也颇有名气。可是面对建钱塘江大桥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茅以升却在日记了这样写道:钱塘江是著名险恶的大江,在这江上造桥,我自己是否确能胜任呢?……我该是知难而退,还是当仁不让呢?

很明显茅以升犹豫了。在钱塘江造桥究竟有多难,以至于茅以升这样的专家都表现出不自信呢?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4)

钱塘江大潮

第一个难点,就是著名的钱塘江大潮。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其中又要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观钱塘江大潮的风俗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钱塘江的潮水虽然壮观好看,可它怎么都是世界上最凶猛三大潮之一,无疑会给建桥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5)

第二个难点,就是钱塘江不比其它江河,它地处入海口,江面水流汹涌,江底40米深的泥沙更是迁移无定,难以使桥墩与河床固定。

茅以升拿着信在办公室里来回的踱步、徘徊、沉思。考虑了几天以后,他向学校请了假直奔杭州。到了杭州之后,茅以升首先登门拜访曾养甫,见到曾先生后,他开门见山的说:“我愿意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有个问题,不知道曾厅长想过没有,那就是造桥需要一大笔钱。可我听说那些银行、财团都不肯贷款啊。”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6)

曾养甫

接受了任务的茅以升,一针见血指出了最大的问题,可是造桥乃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银行不肯贷款呢?更多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