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哪首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哪首 牧童遥指杏花村(1)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脍炙人口的诗中“杏花村”在何处却众说纷纭:有说在山西的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有说在安徽的池州。

第一种说法是今山西汾阳县杏花村。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我国著名文人、学者如李白、杜甫、宋延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李自成进北京路经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尽善尽美”的题匾,杏花村曾一度更名“尽善村”。

虽然有人认为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的是江南的春景,但在唐代山西的春天恰恰也是春雨纷纷,雨水充足。其实,唐诗中描写山西及北方春天的诗句甚多,唐代著名才女鱼玄机在《寄刘尚书》一诗中说:“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独孤良在《清明宴游》中云:“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等。

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哪首 牧童遥指杏花村(2)

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种说法是湖北黄州(古齐安)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杜牧是否到过这里呢?有诗为证。《题木兰庙》:“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当时属齐安郡,今为湖北黄陂县)为木兰庙所题的诗。杜牧从黄州到木兰山,必定经过杏花村。杜牧清明而遇雨,想借酒消忧解乏,正是这里,宋代苏轼谪迁黄州,也曾路过这里,与隐居在杏花村的旧友陈季常邂逅。

而对于杏花村的“酒家”,这里流传的民谚云:“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

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哪首 牧童遥指杏花村(3)

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种说法是安徽贵池杏花村,有学者认为山西汾阳属于华北,而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算是江南多雨的现象,不是黄河以北地区的气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春季开始,北半球白昼渐长,南方暖气团逐渐北移,在阳历四月清明前后,正好移至大陆的江南地带,与北方冷气团交会,造成这一时段的蒙蒙春雨。但在北方,清明时节仍为干冷的天气,不会有“雨纷纷”的情形。

不仅如此,贵池的杏花村还得到了大量文献古籍的印证。这些文献古籍都从不同角度认定:杜牧《清明》诗吟的就是贵池西郊之杏花村。

其中清道光年间《贵池县志》,归纳各种志书对池州乃杏花村的记述做了综合表述:“池州府志:在秀山门外里许,有古井、阑刻‘黄公清泉’四字。明天启间,顾太守元镜作‘杏花亭’于此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得名。《南畿志》:有古井石圈刻‘黄公广润玉泉'六字。”该志载有清康熙年间池州同知《周疆筑杏花亭碑记》《又募杏花村种杏树檄》和蒋韶《杏花村记》,上述三文分别写道:“自有杜牧之清明诗,后村遂以杏花名,且筑亭于中,为游人止息地”;“照得杏花村,自杜公留句而后遂成千古名区,闻其风者多深卧游之”;“杏花村者乃唐杜司勋刺池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句而因以名焉”。至于杜牧是否曾到此一游呢?据《江南通志》记载,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牛李党争正烈,杜牧也身受其害,从黄州调任池州刺史,仕途不尽如人意。以他的个性,公余之暇,到城外的野店喝上几杯,借酒浇愁,是必然的事情。

各地关于“杏花村”地望之争,愈演愈烈,也许杜牧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而只是“牧童”所指的某个杏花深处的村庄而已。文|仲英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