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

参考资料:中国民用航空局编《民用航空飞行事故汇编1949~1989》P105~P107页

两江亭:中国民航飞行事故14《运-5型8025号飞机撞山》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1)

中国民航(CAAC)飞翔红五星标志

1967年10月22日8时30分,一架隶属于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飞行总队的运-5甲运输机从甘肃陇南成县机场起飞(该机编号8025,1961年由南昌320厂生产交付,至事发时机龄6年,算是一架中年机),该机当天要执行的是在甘南、川北地区的磁测视察飞行任务,机上一共有7人,分别是机长肖道海、副驾驶朱宝宽、领航员何佐海,报务员丁德奇组成的飞行机组(机组全部是空军现役军人)和来自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局703队的工程师李炎述,技术员曾涪江和设备操作员陈国荣,机上还搭载着一套磁测设备。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2)

今日的陇南成县机场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3)

中国民航的运-5运输机

起飞后一切顺利,10时24分机组向地面报告:8025号机已飞过(四川)平武县上空,航向(甘肃)文县,地面指示8025号机飞过下一个航路点侯尔堡(猴儿包)山后再回报,机组表示收到并准确复诵“过猴儿包后报”的指令,预计报告的时间是10时32分。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4)

在运5座舱视角下往外看的场景

但是,到10时32分的预定汇报时间时地面指挥却没有收到8025号机的报告,一直呼叫到8时40分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复。民航兰州管理局下属的相关地区的航空站一边尽力呼叫飞机,一面联系空军开启雷达帮助进行寻找,同时接到8025号机失去联络的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飞行总队将消息层层上报至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军司令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1962年4月15日起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对中国民航倾注极大热情和关注的周恩来总理当即指示:一定要把飞机找到!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5)

中国民航的运-5运输机

随即,军委总参谋部向有关单位(空军、民航)发出命令,要求有关党、政、军、民航联合行动,千方百计寻找8025号飞机和上面的7名同志。

在随后的1周的时间内,各部门总共动员专业救援人员、军人、和来自五个县的民兵和群众2000人(次)前往飞机最后失联的侯尔堡(猴儿包)山进行搜寻,空军也出动飞机7架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搜寻,但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复杂,这次大规模的搜寻行动一无所获。

随后民航方面认定8025号机已经失事,机上的7人在侯尔堡山那种复杂的环境下很难幸存下来,并将这起事故定性为一等飞行事故。由于8025号机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失事的,因此,空军和民航以及一机部分别授予机上4名机组成员和3名技术人员革命烈士的称号,并对7位烈士的家属进行了抚恤和安置。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6)

中国民航的运-5甲型运输机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7)

中国空军的运-5运输机

此后空军和民航一直没有放弃搜寻8025号机的努力,针对侯尔堡山区的小规模巡山活动一直没有停止,但始终一无所获。直到将近一年后的1968年7月的一次巡山中巡山人员在侯尔堡主峰北麓处发现了一块明显属于飞机机翼构件的残骸,立即将情况上报。随即空军、民航和一机部再次组织了500人的搜寻队伍于7月18日一早进山寻找8025号机。2架空军的运5运输机也再度出动帮助搜寻。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8)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8025号运-5双面侧视图

最终,搜山队于7月19日在侯尔堡主峰(海拔2590米)北麓2500米处找到失事的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飞行总队运-5型8025号飞机残骸。飞机残骸基本尚可辨认,机头和前部机身损毁严重,两侧上下大翼全部折断,只有机身后部连带垂直尾翼保持完好,4名机组成员和3名随机技术人员的遗体已经部分腐烂,但依然全部留在飞机残骸内。在随后的几天时间内,搜寻队伍完成了事故现场的测绘、采样和拍摄后先将7名遇难者遗体运出山,随后将飞机残骸进行了拆卸,部分可以被留作调查物证的关键部件当场被封存后一并带出山,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部件进行了回收后剩余没有价值的机体残骸部分则交给地方处理(部分被折价后当作参加搜寻的山民的酬劳)。

为了寻找8025号机,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总共出动人员2600多人(次),先后两次进入侯尔堡山区,空军出动飞机9架次帮助搜寻,搜寻范围触及5个县区。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9)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8025号运-5运输机细节1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10)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8025号运-5运输机细节2

在将飞机的关键残骸运回北京后经过检查,证明8025号机在失事前处在完全可操控状态,因此首先排除了因为机械故障的原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由于8025号机上所有7人全部遇难,飞机上也没有安装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无从还原飞机的最后飞行状态。但是在回收的飞行仪表中调查人员发现飞机的高度表的数字停留在2400米的高度,说明飞机在失事前的飞行高度为2400米。

根据这一关键证据,调查组再度回到侯尔堡山区围绕着飞机坠毁地还原8025号机的最后航迹,同时通过调阅当天侯尔堡山区的天气数据发现1967年10月22日平武至侯尔堡山南区域有3个碎云,侯尔堡山区以北至摩天岭大山区云量10个,侯尔堡主峰完全被云雾笼罩,地形情况非常复杂,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

另外,实地勘测的平武至侯尔堡地区结果发现:平武以北地形误差很大,山的座标与地图误差有的地方大于30度,实际山高比当时机组所持有的地图标高有的地方超过千米。

最终调查人员大致还原了8025号机最后的航迹:飞机以2400米的高度通过侯尔堡鞍部山口向北飞去。飞机一过山口即进入云中,飞行一段时间,机长企图返航,于是向右转180度,因在云中又低于主峰,飞机不幸撞在海拔2590米高的侯尔堡主峰北坡2.5千米处,造成一等事故。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11)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8025号运-5运输机细节2

民航空难案例(山区飞行盲目入云)(12)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8025号运-5运输机细节4

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调查人员总结出3条原因:

1、机组组织纪律性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

在天气、地形情况都比较复杂时,不但不引起注意,反而违反视察飞行不准进云的规定。在云盖山的情况下盲目入云,陷入被动、惊慌失措、造成撞山事故。

2、四个第一(组织学习第一时间、谋划工作第一步骤、落实任务第一要求、督查考核第一内容)不落实。

机长肖道海几年以来接连出现了几次事故征候,都是因为片面追求作业质量而忽视飞行安全所导致。在不久前的一次任务中,因为山高高度低,在转弯过程中飞机的缝翼擦到了山顶,致使一块缝翼被拉扯脱离了原位;又有一次在测线上盲目入云,幸亏当时对这条航线十分熟悉得以幸免。对于这些潜在的问题,第二飞行总队的领导没有及时抓紧解决肖道海机长的思想问题,反而以他技术过硬将他调到地形复杂的地区执行任务。片面突出技术而忽视思想政治建设,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3、此次作业飞行中地图标高和实际山高误差较大,而机组由于事先没有预料到,使得对航线情况把握不够,是导致飞机盲目入云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对8025号机侯尔堡一等飞行事故给出了3点教训:

1、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飞行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部分内容甚至是以牺牲的民航同志们的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所以在每次飞行前必须熟悉与该次飞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

2、飞行部队必须坚决把政治工作摆在首位,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在选派执行任务的机组时不仅要考虑到技术水平,更要考虑到政治思想情况。切实做到以政治统帅业务技术,带动业务技术,反对脱离政治的单纯技术观点。

3、在未经实测的地区首次执行专业任务时,要在准备中估计到标高误差的可能性,并且在思想上有准备,拥有能恰当应付各自复杂局面的能力。在飞行中严格保持目视飞行,注意观察,确保飞行安全。

运5的故事请看本厂长“空中拖拉机”的故事,回顾运5运输机服务在中国天空的难忘岁月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