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耳机为什么没有新一代产品(聊聊骨传导耳机和麦克风)

最近网友给SOOMAL送测了一副骨传导耳机,价格据说还挺贵,达到千元以上鉴于我们对骨传导耳机虽然一直有关注,但使用经验有限,产品特点也不便于做传统测评,所以今天聊聊我们使用和观察到的骨传导耳机的使用体验,包括跑步、听音乐和通话中的一些感受顺便聊聊骨传导通话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骨传导耳机为什么没有新一代产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骨传导耳机为什么没有新一代产品(聊聊骨传导耳机和麦克风)

骨传导耳机为什么没有新一代产品

最近网友给SOOMAL送测了一副骨传导耳机,价格据说还挺贵,达到千元以上。鉴于我们对骨传导耳机虽然一直有关注,但使用经验有限,产品特点也不便于做传统测评,所以今天聊聊我们使用和观察到的骨传导耳机的使用体验,包括跑步、听音乐和通话中的一些感受。顺便聊聊骨传导通话。

骨传导耳机简单原理和起源

骨传导顾名思义,目前大多数产品有如图所示的佩戴方式,较大的“发声”表面,将机械震动直接传递给紧贴在面部的骨骼位置[贴近颧骨,下颌骨]的位置,理论上通过直接将震动传达到骨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然后传达到耳神经,听到声音。而如图所示,人类常规听觉系统下,包括听到常见耳机,所谓“风导”,是扬声器单元压缩空气,变化的压缩空气挤压耳膜,耳膜震动带动听小骨,听小骨传动给骨迷路,完成听觉系统感知。

骨传道耳机佩戴示意图

人耳内结构示意

可以看出,骨传导耳机的起源,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两类应用。一类是,听觉系统前端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机械震动方式传递,据说贝多芬后期耳聋也是用类似方法简单听音;另外也许你见过钢琴调音师音叉也有用牙咬住——骨传导和风导互相比对得用法。另一类,是在特殊工作条件下,比如非常嘈杂的环境下,在某些频率段,骨传导可能表现更清晰一些。

现有骨传导耳机产品方向

骨传导耳机这四五年来算是个人电子消费品的小众新星,前些年感觉更偏重所谓“保护听力”,这两年则在严肃跑者、运动人群中更为成功。除以上两种外,近年还衍生出了趣味应用,比如七夕骨传导棒棒糖,还有“诱骗”小朋友学习的骨传导唐诗宋词棒棒糖等等。由于没吃过,咱也不知道啥感觉。但看起来应该是,吃着棒棒糖,里面还能发声,也算有趣。

跑步运动类:由于近一年多减肥50斤的成功,也让我开始关注跑步,甚至幻想成为严肃跑者,所以对骨传导耳机产品也有所关注。不难发现,就连基普乔格也代言了某品牌骨传导耳机,而跑步精英大V们,出镜几乎必代骨传导耳机。看看它们的名字也知道了,基本都是run、runner、sport、swim之类。

某品牌 骨传导耳机

网友送测来这款,我开始也挺有兴趣拿来尝试,虽然以前也用过几次骨传导耳机,对音质不抱太大希望。但这次重温骨传导耳机,还是对它声音表现无力吐槽——就当听个响吧。所以,我最初的想法是,我戴一副TWS耳机跑步不行吗?也没有不稳定啊?

某品牌 骨传导耳机

但通过和身边朋友讨论以及观察发现,毕竟我的配速太慢,只有6-7分。而人家精英跑者都是3-4分,对稳定性要求确实不同。另外对于我个人来说,AirPods Pro等TWS耳机跑步,惟一困扰可能是汗水正好流到耳朵眼里,那你就必须停下来擦了。再考虑到,精英跑者还要有一些更高强度的转向训练,以及高强度训练下疲劳程度,TWS耳机的稳定性可能确实有不够的可能,万一累个半死的状态下,耳机还掉了,那岂不是影响训练心情还想打人?

骨传导耳机除了高强度运动稳定性特点外,把“通透模式”运动安全性摆在更高位置。它没有堵住我们的耳孔,正常的收音仍在同步进行,所以路跑的话不会影响旁边交通环境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据说,这也是一些喜欢用骨传导耳机日常骑车、走路通勤的原因之一。

某品牌 骨传导耳机

从更加安全角度考虑,确实,当入耳式耳机打开音乐的情况下,哪怕有通透模式,音乐声也把大部分身边中等强度的噪音遮盖,确实有安全隐患。更别说,打开降噪后,自己的沉浸体验是好了,但运动、通勤中的安全性就变差了。当然,安全来自方方面面的细心,这里说的仅是一方面。

保护听力类:个人感觉保护听力类的骨传导耳机在这一两年没有更早宣传力度大,不知道是否准确。保护听力的逻辑是说:骨传导机械震动传达声音,不伤害耳朵等等。这套理论不能说有错,但因此我们损失也太大——因为它的音质简直是太差太差了!

我们戴耳机听音乐就是为了欣赏音乐之美,如果用现有骨传导耳机听音乐,那不但是受罪,更是犯罪,在这种破锣声音下只能培养你对音乐的厌恶。如果真要保护听力,用传统耳机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在播放端设置音量保护,手机播放器上都有,稍微研究下就能找到;平时听音乐注意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越听声音越大;注意总体使用时长等等。总之,想要保护听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用骨传导耳机去欣赏声音之美,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颈挂式蓝牙耳机能否替代?

对于音质稍有要求,又对TWS耳机运动稳定性不满的用户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挂脖式的蓝牙耳机可否替代骨传导耳机呢?个人感觉90%可替代,但有一点小问题。

挂脖式、颈挂式蓝牙耳机,是TWS耳机出现前挺流行也挺时尚的一类耳机,而且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主导运动牌的。所以它们的优点可能包括:表面材料更为亲肤,也有一定防水,由于空间很足够续航一般明显更好等等。虽然,颈挂式如今不是蓝牙耳机日主流,但仍有不小用户群。恐怕对于普通通勤来说,这类耳机使用者都有过TWS耳机无情飞出掉入下水道或莫名丢失一只好几次的惨痛经历?

OPPO ENCO Q1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入耳式耳机[颈挂式]

颈挂式耳机主要的痛对于通勤或高强度跑步来说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特别注重安全性的话,仍然没有骨传导耳机效果;第二,它们大多为入耳式,还是存在汗水流入耳朵内需要马上清理的问题。

顺便说一句,对于Apple Fitness 订阅用户,Apple Watch必须要搭配W1、H1的耳机才可以使用跑步教程,所以可选的有Beats的两款颈挂式。

骨传导麦克风、通话类应用

论骨传导的起源原型,更有价值的还是在通话拾音方面,将麦克风靠近颈部喉咙皮肤或面部骨骼位置,只用很轻很轻的说话就可以被清晰的拾取。到了20年前,商务人士使用的单声道挂在耳朵上紧贴面部的蓝牙耳机一般也有类似设计。进入TWS时代,反而骨传导变得尴尬了。

OPPO Enco X2 蓝牙真无线主动降噪耳机

尴尬原因有两点。

第一,TWS耳机的造型受限,不可能为了效果好就妥协小尾巴的个性设计,至少目前不会。而以往专门的通话耳机、通话蓝牙耳机可以在造型上做最大优化,同时,想当年他们的售价也不低,利润空间可观。

第二,效果虽好,但谁买账。通话效果好,通话降噪效果好,一直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功能和技术,因为这个效果“使用者”自己并不能感知到,受益的是收听方,虽然你可以强行认为收听方也是“使用者”。

我们也看到了目前几款有一点知名度的主打骨传导通话[骨传导 风导组合]的耳机,实际效果确实更好,而且如果能更好的配合AI主动通话降噪,对噪音识别现有实际效果不错。从技术理论预期,未来可能还有特别大提升空间。但AI降噪算法掌握在蓝牙SoC芯片方,民用AI更是处在一个投入大,收益低,费力不讨好的大环境下,何况,就算没有骨传导,芯片方可能也可以提供足以满足99%通话需求的降噪和通话方案,骨传导麦克风有特别大的先天优势,但反而可能没人买账。

总结

在结合了现阶段骨传导耳机产品、应用,以及对身边一些用户朋友沟通后,得到关于骨传导耳机现阶段应用和技术的一些特点,总结如下,由于使用经验有限,可能有不足和不准确的地方。

1.音质奇差无比,无法和传统小耳塞相比。2.大强度运动下,稳定性有先天优势,普通强度运动[如慢跑],TWS耳机就很好。3.骨传导耳机,可以做到真正的“通透模式”,路跑通勤安全级别确实更好。4.整合内置MP3功能,在如今去哪都要扫M的情况下,这种想摆脱手机的独立播放功能,意义不大,还增加购买成本。5.音质太差,虽保护听力,还不如不听,更不适合用于音乐欣赏和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