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旅游业(西昌成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6月29日,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崇州市举行会上为西昌市、崇州市、阆中市等17家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授牌这是西昌继去年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后,又获得一项省级文旅殊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昌旅游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昌旅游业(西昌成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西昌旅游业

6月29日,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崇州市举行。会上为西昌市、崇州市、阆中市等17家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授牌。这是西昌继去年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后,又获得一项省级文旅殊荣。

2020年,西昌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目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目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入攻坚阶段。

不断提升旅游品质,接连摘得四川文旅两项桂冠

据悉,2019年四川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筹备召开文旅发展大会,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等“1 1 2”系列重要文件,尤其以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为抓手,在体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旅游精品打造等多方面发力,形成了比学赶超、万马奔腾的发展态势,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实现大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各创建单位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积极践行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在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丰富产品供给、推进融合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动全省文旅融合大发展。

西昌享有“太阳城”“月城”“小春城”“航天城”美誉,是全国少有的山、水、城相融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康养度假天堂。近年来,西昌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全力推动旅游“首位产业”跨越发展的努力,获得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旅游城市榜2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多“国字号”名片。

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西昌持续深挖旅游发展内核,不断提升旅游品质,2019年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2020年再次上榜四川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文旅融合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去年接待游客2280万人次

自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西昌市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全域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战略,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探索出“度假引领、景城一体”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成为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排头兵。

近年来,西昌市以文旅融合为路径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产业总体规划》等全域旅游、旅游产业、景区建设等20余个规划,并出台《文化旅游产业升级20条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各类扶持奖励政策。其中,每年设立文旅融合专项资金5000万元、人才资金1000万元、旅游航线补贴1.5亿元、文旅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

通过构建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注入文旅融合源头活水,搭建文旅融合多元平台,截至目前,西昌市获得国家级文旅品牌76项。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8个、乡村旅游景点18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示范基地1个、四川首批旅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

2019年,西昌接待游客22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8亿元;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占GDP比重50%、对GDP贡献率79%。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在旅游产品方面,西昌深入挖掘“民族风情、阳光度假”两大主题资源,放大西昌独具魅力的“温度、湿度、海拔高度、洁净度、氧生度、优产度、民族文化热度”七度资源优势,推出“火之旅、水之旅、色之旅、剧之旅、食之旅、购之旅”七个维度系列产品,形成每年1000万人次的阳光度假热点、500万人次民族风情热点、200万人次乡村旅游热点、200万人次古镇旅游热点、200万人次红色旅游热点。

西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完善全域旅游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有餐饮企业4169家、旅行社42家、宾馆酒店1780家、床位7.2万张。据《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大数据系列专项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西昌除旅游资源稳居全省第一外,在酒店住宿、到机场迅捷度、宵夜店铺数等维度的排名都位列全省前十。

今年,西昌坚持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2020年市财政预算旅游基础建设资金5亿元、文化旅游发展资金5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旅项目,全年文旅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重点抓好邛海国际会展中心、建昌古城和建昌博物馆、航空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

邛泸景区提升工程。依托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央城市公园,2020年先期打造一廊六园,打通梦寻花海湿地泛舟廊道,打造梅、兰、竹、菊、花雕、三角梅六个大型七彩园林,完善度假功能,植入服务业态,形成体量规模。今年还将实施邛海水秀、邛泸景区西南门户景观、观海路提升、小箐河生态景观 提升、泸山步道提升等工程。(杨玲玲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