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为何能成为门神(打铁打出锦绣江山的门神爷)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陈华
他是打铁出身的铁汉,在李世民的创业史上出场虽晚,却后来居上。出身将门的他因为世道陵替,沦落为一名朔州铁匠,在乱世中艰难图存。他从参与平叛开始出道,之后追随刘武周起兵,小试牛刀后入了李世民的法眼。兵败后追随李世民,很快得到李世民的厚待,从此成为李二的铁粉一枚,任凭别人怎么挖墙角也绝不跳槽。在平定王世充与窦建德等各路反王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李世民曾言二人合作“天下可行”。他在玄武门兵变中表现抢眼,杀掉李四毫不留情,吓坏老李后助小李成功上位,开启贞观之治。生性耿直的他不会转圜,看破功名后安心荣养十六年,即便如此,仍然不失门神之位。他便是唐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
说起尉迟姓的起源,还真有些复杂。尉迟氏与史万岁的先祖一样,都来自遥远的西域。不过,他们的祖上曾兵戎相见。尉迟家的老祖宗是于阗国的塞种(斯基泰人),他们从汉朝时就成为于阗的国姓,掌控于阗这个西域佛国长达上千年。尉迟在于阗塞语中叫做“Vi-ca”,音译为“尉迟”,有征服者或胜利者之意,常用在于阗国王名字的前面。
后来,于阗尉迟的一支与横行北方的拓跋鲜卑挂上了钩,被后者称为“西方尉迟氏”,再经过多年繁殖,逐渐成为拓跋鲜卑中的一大部落“尉迟部”。尉迟部铁心追随拓跋家族,为其建立北魏政权立下大功,成为北魏世袭贵族、勋臣八大姓之一。再往后,尉迟氏随北魏孝文帝进入中原,进一步汉化,遂以尉迟为姓。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其蓝眼隆鼻多须的塞族特性已消失不见了。到了隋朝,整个尉迟家族再次汉化,其中地位较高者改为单姓尉氏,平民改为迟姓,奴仆则称胡姓。尉迟家的个别有功之臣还被赐姓杨氏,如隋末平叛小能手杨义臣就因为父亲是烈士,被杨坚追功改为杨姓,认作义孙,还入了族谱。
在这一拨改姓狂潮中,仍有一些离朝廷较远的尉迟氏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本文的主角唐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就是这样的一位原装尉迟。
铁匠铺走出的猛将哥
尉迟敬德原名叫尉迟融,字敬德,生于公元585年,也是隋文帝杨坚篡周后的第五个年头,此时的杨坚锐意进取,绝对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作为不肯改姓的尉迟,小敬德生于朔州鄯阳,祖籍为太安狄那(在今山西寿阳)。本来尉迟敬德的祖上也算是世代为将,可惜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尽管娶了同为官宦子女的苏娬,也未能改变家贫的面貌。为了养家糊口,尉迟敬德不得不开起铁匠铺打铁为生。
尉迟敬德没有忘记祖传的打仗手艺,每每利用业余时间操演武艺,加上打铁这份力气活的加持,天份极高的他俨然一个铁打的汉子,只待造就英雄的时势向他款款而来。
这里面还有一段打铁奇缘:据说当尉迟敬德还在忙于打铁时,有一位穷疯了的书生,偶然闯入离官府很近的钱库,顺了五百贯。刚想离开,却遇到一位经常出现在仙魔小说中的黄金力士对他说:“拿钱可以,必须要有尉迟公开的条子,因为这些钱都是他的!”书生随即到处寻找尉迟敬德未果,后来听说有位尉迟打铁,在当地小有名气,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门求条。打铁正嗨的尉迟敬德见到一个书生要找自己要钱,不觉黑脸泛起红光道:“俺要有那么多钱,还打个鸟铁?”书生道:“你就当可怜俺一回吧,好歹你有铁可打,俺都快饿死了!再说又不是让你现在出钱,只是帮忙写个条子!”尉迟敬德人虽粗莽,但心却善良,见书生说的可怜,就写下条子,署上大名。
书生将条子交给黄金力士,力士遂将其挂于梁上,然后才准书生取走五百贯。后来,尉迟敬德追随李世民建立功勋,李世民赏赐其一库金银,发现少了五百贯。看到自己亲手所写的条子,尉迟敬德不仅没有难为书生,还格外重赏。然后就把其他的财物分给此前相互扶持的几个哥们。正是因为尉迟敬德打铁也能打出这般奇缘,所以后人便以其为铁匠铺的祖师爷。
隋炀帝杨广的一番骚操作将老爹好不容易经营的大好局面搞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造反俨然成为天下大势,尉迟敬德没法安心打铁,不得不拿起精心打造的马槊奔赴高阳投军。在讨平当地暴乱的战斗中,初阵的尉迟敬德瞬间复活了先人的战斗激情,凭着过人武勇挖到了第一桶金,搏得了一个从五品朝散大夫。朝散大夫是文散官,显然平乱隋军主将不是伯乐,并没有真正发现尉迟敬德的好处,只是按例派发一批口惠而实不至的红包。不过,尉迟敬德由平民铁匠一跃而成为朝廷散官,命运却从此改变,至于未来是否可期,还要看他的奋斗与造化。
公元617年三月,驻防马邑的鹰扬校尉刘武周扯起反旗,杀死了太守王仁恭。作为朔州隔壁的驻军将领,刘武周早就听说过尉迟敬德是位冲锋陷阵的猛人,就请他出山在自己麾下做了一名偏将。尉迟敬德此时未遇明主,见刘武周造反搞得很有声势,就甘心为之奔走。
就在刘武周起义后不久,隋唐乱世最大的BOSS李渊父子却打着防范刘武周的旗号招兵买马,然后席卷天下。凭着李渊在关陇集团中的广泛人脉,李渊的大军后来居上,迅速蹿红,这让刘武周眼红不已。
刘武周为了更好地与李渊PK,甘做突厥的代言人,成为突厥的儿皇帝。突厥人虽然也曾看好李渊,但见李渊发展太快,恐难驾驭,转头就给了刘武周极大支持,想着让中原的战火烧得更旺些,才好火中取栗。
公元619年三月,刚刚造反两年的刘武周便在突厥的支持下大举南犯,尉迟敬德跟随自己的主帅宋金刚行进在南下的队伍之中。刘武周是造反起家,给了会用兵的宋金刚和会砍人的尉迟敬德较大尊重,让两人挺感动,打起仗来也挺卖力。九月,刘武周的部队就击退留守太原的李元吉,然后一路南下攻占晋州,到了十月,又攻取浍州(在今山西翼城)。李渊老家山西的局势眼瞅着就糜烂不堪了。
就在此时,夏县人吕崇茂不堪李渊好基友裴寂所谓“坚壁清野”战术的折磨,起兵响应刘武周。裴寂在李元吉一败涂地后,主动请缨想秀一把肌肉。可惜这货并无将帅之才,胆子也有限,在稍遇挫败后,便下令将虞泰二州百姓强行迁入城堡,还将他们的积蓄焚毁,顿时使百姓不安、人心思乱,才给了吕崇茂可乘之机。裴寂随即派兵讨伐吕崇茂,结果却被吕崇茂的叛军击败。
消息传入长安,李渊忙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率兵讨伐吕崇茂。吕崇茂只是激情反叛的一方豪强,哪有坐拥关陇集团的李渊底子雄厚,因此只能向刘武周的前敌总指挥宋金刚求救。宋金刚当然不会坐视唐军站稳脚跟对自己构威胁,因此虽跟吕崇茂一点儿不熟,也立刻派尉迟敬德和寻相领兵救援。
尉迟敬德与吕崇茂里应外合,猛冲唐军大营。李孝基虽然是李渊的亲堂弟,但打仗的手艺真不咋样,结果李孝基等人都被尉迟敬德打包俘虏了。尉迟敬德一出手就抓了李渊的几个皇亲国戚(独孤怀恩是李渊的亲表弟),自然非常高兴,准备回师浍州庆功。
已率关中唐军主力杀向山西的李世民闻听李孝基被抓,立刻命兵部尚书殷开山与行军总管秦琼等前出截杀。殷开山在山西多年,对地形比较熟悉,很快在美良川(在今山西夏县北)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去过山西的亲们,都知道山西那旮沓千山万壑,真要伏击起来防不胜防,两个战场老鸟合伙对付一个战场后起之秀(从秦琼的小儿子娶尉迟敬德的孙女为妻来算,尉迟敬德的岁数不见得比秦琼小,只是秦琼出道较早),瞬间就让刚刚打胜仗不久的尉迟敬德悲剧了,最终只有尉迟敬德与寻相哥儿俩仗着一身武艺逃出包围圈。这下总算让尉迟敬德知道唐军不是软柿子了。
公元620年,李世民进军柏壁城(在今山西新绛西南),宋金刚与尉迟敬德也集合大军赶到介休对抗唐军。宋金刚的兵力略多于唐军,但战力不如席卷关中的唐军,因此双方可谓旗鼓相当。唐军诸将都请求出战,李世民却阻止道:“宋金刚劳师远征,军队储备不足,只靠掠夺补充军需,因此利于速战。我军可以关闭营门养精蓄锐,只需派出少量精兵攻击敌人的要害之地,让他们不能顺利获得粮草,自然坚持不了多久。到时候我军再瞅准机会出击,必获全胜!”
后来的战场进程果如李世民所料,唐军因为有李世民的以身作则,故此大家虽然也吃不太饱,但终究比敌人抗饿,再加上后援及时,终于让敌人付出了代价。最终,唐军大败宋金刚,俘斩数万人,让宋金则这位知兵的猛人也吃不消了,只能逃往突厥避难。尉迟敬德一向不喜欢突厥,仍留在介休硬刚。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打过几次交道,对这个铁打的汉子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决心将其收入麾下,就让自己的堂侄任城王李道宗和杨广的女婿宇文士及一起进城劝降。经过这两人一番忽悠,加上尉迟敬德此时的内心其实已与李世民共情,所以唐军不战而下介休和永安(在今山西孝义),顺带还收降八千强军。
李世民见到自己心仪的猛将,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为右一府统军,然后带他开赴洛阳对战伪郑皇帝王世充。李渊听说儿子喜提猛将,也很高兴,亲自为其改名尉迟恭。从这一刻起,尉迟融变成了尉迟恭,门神爷开始上位了。
洛阳城下护主夺槊
公元620年七月,在山西征战多时的李世民大军杀到河南洛阳城外。洛阳是隋唐时期的东都,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绝难一战而下。唐郑两军鏖战两月,也没见出输赢。时间一长,有些人的小心思就活络起来了。当初跟随尉迟敬德一起投降的寻相联络了一些人出走洛阳,准备给王世充当小弟。
尉迟敬德没有想到寻相这货会弃自己而去,正在营中生气的当口,唐军诸将却将他划入寻相一伙,将其关押军中。对此,尉迟敬德并没有反抗,他相信秦王会给自己一个交待的。
唐军大将屈突通与殷开山都出面对李世民道:“尉迟敬德虽然没有跟着寻相叛逃,但他毕竟新降不久,对我唐缺乏认同。再加上他作风硬朗、脾气火爆,一旦被关押时间久了,必会心生怨恨。与其这样,不如早早除之!”李世民相信自己的眼光,对此发表不同意见道:“以尉迟敬德的急脾气,如果想跑,怎么会落在寻相之后?我对他推心置腹,相信他定不负我!”
说罢,李世民当即下令释放尉迟敬德,还把他带进自己的卧室,给了他不少财宝,并对他说:“大丈夫处事讲究志同道合,对于一些小委屈没有必要放在心上。我不会无缘无故地错杀大将,如果你真的不想留在唐营,我就以此财货充当你远行的川资,聊表我们交往一场的情谊。”不得不说,李二的笼络术果然正对尉迟敬德的直男脾气,让他佩服得外焦里嫩,下定决心此生必以李二为主,不离不弃。
李世民忙着和尉迟敬德秀君臣恩爱,却不知得到寻相等人归顺的王世充勇气爆棚,决定来一次反攻,给李世民点儿颜色看看。当王世充的数万大军向唐军杀来之际,李世民却因心情大好邀尉迟敬德出门打猎。君臣正嗨之际,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发现自己的小冤家李世民,二话不说就带着亲兵纵马冲来。
李世民见状不免慌张,转身欲走,已然有些晚了。眼见单雄信的长槊就要刺中李世民,突然斜刺里杀出一条半截铁塔般的壮硕黑汉,大吼一声“休伤吾主”,便以极其刁钻的角度反刺单雄信。单雄信躲闪不及,只能溜下马去。单雄信的亲兵见主将危急,也不管不顾地杀过来,这才将单雄信救下。那黑汉自然是本文主角尉迟敬德,当他注意到单雄信不讲武德地杀来,便知道李世民有危险,这才纵马反杀。见单雄信落马,尉迟敬德也顾不得补刺,急急抢过李世民的马缰,带着李世民向唐军大营逃去,那些敢于阻拦的郑军骑士,都被尉迟敬德刺于槊下。单雄信的部下还待要追,缓过劲来的李世民张弓反射。李家祖传神射,李二更是箭箭毙命,那些郑军只得放慢马速,免得箭下亡魂。这样一来,李世民与尉迟敬德才能仓皇回撤。
跑了一阵,李世民君臣遇上担心他们有失的唐军大队,尉迟敬德这才放下心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尉迟敬德让人追得跟个三孙子似的,心里怎能好受,他顾不上喘口气,就带着唐军骑兵向着追来的王世充大军杀去。王世充本是来捡瓜落的,哪知道唐军并没有受到啥影响,反而因为有了尉迟敬德这样的箭头人物,战意高昂,瞬间成了泄气的皮球,转身就跑。尉迟敬德一路追杀,俘虏郑军大将陈智略及六千长矛骑兵。
事后,李世民拉着尉迟敬德的手说:“正当众将要我相信浓眉大眼的你会当叛徒时,我的内心却让我相信,你定然不会负我!”李世民随即重赏尉迟敬德,君臣的关系越来越铁。
李世民亲眼见识了尉迟敬德如同变戏法似的夺槊、躲槊之术,特别是当几个敌人一齐挥槊刺他时,竟不能伤他分毫,反被夺过马槊杀死,这手艺也太潮了。李世民说给军中诸将,别人除了佩服就是佩服,只有齐王李元吉表示不服,因为此货也善于使用马槊,自认为天下无敌,如何能看得上眼前的黑汉?他非要和尉迟敬德比试一下,特意让人将马槊顶端的刀刃卸下,免得误伤。哪知道尉迟敬德却说:“请把我的槊刃去掉,至于大王的槊刃还是留着吧!”李元吉见尉迟敬德如此托大,也不领情,就挥动带刃的马槊刺向尉迟敬德。可惜,忙活了半天,李元吉也没有沾到尉迟敬德的边。
李世民见状,也如好奇宝宝似地问:“夺槊与躲槊哪个更难?”尉迟敬德答:“当是夺槊。”李世民遂让尉迟敬德表演夺取李元吉手中的马槊。李元吉这货从小骄惯,最受不得别人小视自己,今天被尉迟敬德戏耍,如何受得了?听说尉迟敬德想空手夺马槊,也不容情,纵马挥槊,招招致命。但是无论李元吉如何卖力,都伤不得这个看似粗豪的黑汉,反而让他一连夺得三条马槊。这下李元吉也不好再耍了,只得口中称赞不已,内心却升起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这个桥段很符合后世吃瓜群众的朴素审美,便与三国猛将文鸯七进七出的故事一起,拼成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七进七出夺槊三条的精彩桥段。
唐郑两家的洛阳大战吸引了众多反王的注意,其中就有以仁义著称的夏王窦建德。本着唇亡齿寒的初衷,窦建德应邀于公元621年带领大军进至板渚(在今河南荥阳)扎营。板渚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最早的中段起点,也是黄河水进入汴河的古入水口,可谓当时的战略要地。窦建德不听谋臣的建议直取关中,反而亲自下场对决李世民,这给了李世民一战定天下的绝佳机会。
面对来势汹汹的夏军,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利用敌人远来不熟悉地势的便利打他一个伏击战。他命令大将李勣(徐茂功)、秦琼、程咬金等各率所部埋伏起来,然后便手持弓箭,骑上心爱的骏马,带上猛人尉迟敬德持槊冲至窦建德营前大呼小叫。夏军见过愣的,没见过这么愣的,一时间有些蒙圈。很快,夏军发现对方只有两人,其中一个还是敌方大佬,便觉得没有好怕的,燕赵男儿岂能让两个二愣子吓住?很快,夏军营中冲出数千骑兵,杀向君臣二人。
李世民见敌人出战,立刻与尉迟敬德分工御敌。只见李世民左右驱驰,将家传绝技发挥到了极致,很快便射杀数人。尉迟敬德则挥槊连斩十数名冲得快的夏军悍卒。然后,两人一起纵马后撤。这下可把夏军的愤怒点燃了,他们也不管敌人有无后手,只是不要命地追来,誓要杀了二人祭旗。
夏军追入唐军的包围圈中,李勣等将指挥唐军一通围攻,最终夏军只有几个幸运儿逃出升天。此事之后,李世民不无得意地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一席话,尉迟敬德感动得涕泪横流。
眼见夏军初战不利,李世民仍不放过打击敌人士气的机会。当时,王世充的侄子王琬作为特使来到窦建德的营帐。王琬这货是个骚包,因分战利品时得到一匹隋炀帝曾经骑过的骏马,非常喜爱,特意为它配上华美的马甲,每每骑上在阵前炫耀,偏偏就让同样喜欢战马的李世民看上了,转头对众将道:“那家伙骑的可是一匹好马啊!”与李世民相处日久的尉迟敬德一听就明白了,立刻对着周围众将道:“某与大王取来,汝等可有愿随某建功者?”言毕,猛将高甑生、梁建方应声而出,三人遂驱马直冲敌阵。王琬做梦也没想到,只因自己骑马做秀,就当了俘虏。看着尉迟敬德如同天神下凡一般抢过马缰绳,拉着骏马回归唐军大阵。夏军认出敌将就是几天前在营门前咆哮的那位尊神,竟无人敢上前阻拦。
这场天下瞩目的洛阳大战在唐军将士一往无前的气势威压下,其实早就已知花落谁家了。作为唐军中比拼气势的头号打将,尉迟敬德居功至伟。
公元622年,由于李渊斩杀一向好人缘的窦建德,激起窦建德余部刘黑闼的强烈反抗。尉迟敬德再次跟随李世民到临洺关讨伐刘黑闼。刘黑闼针锋相对地率军袭击唐将李勣,李世民急忙率军反袭刘军,企图为李勣解围。刘黑闼知道李世民是条大鱼,就转而攻击李世民,将兵少的李世民围在垓心,堪堪废命。关键时刻,又是尉迟敬德闻讯后率领玄甲劲卒拼死杀透重围,击败当面之敌,给了李世民喘息之机,才得以突出重围。再之后,尉迟敬德随李世民攻击徐圆朗,多建军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之职。至此,尉迟敬德被深深地烙上秦王府的印记,对此,得遇明主的他甘之如饴。
玄武门之变的头号功臣
大唐起自关陇贵族集团,一向崇尚军功。随着唐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军功第一的秦王与他的胞兄、太子李建成和胞弟、齐王李元吉的矛盾越发尖锐起来。本来亲密无间的兄弟,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再也没有昔日的兄友弟恭,有的只是尔虞我诈、同室操戈。
李元吉对尉迟敬德的本事很是忌惮,就说服大哥李建成予以拉拢。兄弟俩派人送秘信给尉迟敬德道,表示想和他做真诚无间的朋友,还送了他满满一车的金银器物,出手不可谓不大方。对这些让人眼花的黄白之物,尉迟敬德却不为所动地回道:“我只是个铁匠,遇上隋室败亡,无法生存,这才乘乱而起,加入叛军,实属大罪之人,幸蒙秦王不弃,给了我重生机会,这份恩情只有以命报之!我相信殿下之所以看重我,也是因为我的忠诚,如果我因此背叛秦王,那么一个只顾私利的人对您又有何用呢?”李建成闻言大怒,就此不再拉拢。
尉迟敬德将此事报告给李世民,李世民非常感激尉迟敬德对自己的忠心,认为其“高于山岳”,不过,他非常担心太子一党拉拢不成,必生毒计,嘱咐尉迟敬德多加小心。
果然,李元吉知道自己绝非尉迟敬德的敌手,就派出刺客准备暗杀他。久经战阵的尉迟敬德在家中感觉有异,就决定唱一出空城计。他命人大开府中门户,然后若无其事地睡觉,只在枕下藏着铁鞭。刺客见状,在厅堂中走过数次,或许是敬服对方的胆色,或许是担心对方的埋伏,始终不敢闯进卧室行凶。李元吉见刺客如此不中用,又知对方有了防范,索性跑到老爹面前诬陷尉迟敬德不尊重领导,图谋不轨。
被表弟独孤怀恩背叛过的李渊,对于身为降将的尉迟敬德也不太信任,就让人将其拿下审讯。审讯官员希旨对尉迟敬德重刑伺候,尉迟敬德一身傲骨,死活不肯认罪。李渊为了平衡诸子的势力,遂决定杀死尉迟敬德。幸好李世民坚决劝谏,这才让李渊改变了主意,决定小惩大戒,将其贬放外地。
此事让尉迟敬德进一步认清了形势,知道退让一步满盘皆输。因此在他再次回到秦王身边后,立刻化身坚定的行动派,力劝秦王先下手为强。李世民顾念兄弟之情,生怕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一直不敢动手,但也在暗中布局,以防不测。尉迟敬德则追随秦王,不离不弃,成为后世君臣一体的典范。
公元626年,突厥再次犯边,李建成觉得机会来了,就推荐李元吉为帅出兵抗敌。兄弟俩打算以皇命征召秦王府众将出征离散其羽翼,并借李世民出城送行之际除之而后快。一直紧盯太子、齐王动向的尉迟敬德探听到了这个阴谋,在和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通气后,一起禀告李世民道:“您如果再不下手的话,必被对方所害,从此唐室难安!”李世民露出些许不忍道:“你们所说的道理,我怎会不知?可兄弟之情,令我实难下手。不若等他们先动手,我再按义理惩罚他们,你们看如何?”尉迟敬德见刀压脖项之际,李世民还犹豫不决,就奋然道:“人的本性都怕死,我们之所以甘冒生死侍奉大王,这是上天安排我们要追随您建功立业。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您顾念私情,不敢先下手大义灭亲,为国家翦除祸患,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毫无意义地等死呢?请大王允许我逃走吧,我不能坐等别人来杀。相信我走之后,无忌也会走的!”说完,尉迟敬德圆睁豹眼,死死地盯着秦王。
关键时刻,长孙无忌也上前补刀:“我与您是从小玩到大的至亲,但如果您不采纳敬德的忠言,我只好与您就此别过!”见一直被自己视为心腹中的心腹的长孙无忌也这样说,李世民面色凝重地肯求道:“你们说得都对,只是刚才我说的那些话,也不能全然不顾,请您们务必再议!”
尉迟敬德有些无语,但仍然坚定地道:“大王行事,素来果决,虽万军丛中,仍不动如山,今日为何如此犹豫?您如果不采纳我的意见,就请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善终此事,怎样保全宗庙社稷和身家性命吧?须知覆巢之下,无有完卵。况且您偷偷召入府中的八百勇士,现在已然箭在弦上,一旦皇上知道此事,您又如何自清?”在尉迟敬德等人的一再鼓动下,李世民终于下定了最后决心。
李世民虽然下定决心,但全盘行动方案的制定还必须有人抓总。毕竟天家无小事,何况是杀死太子这桩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呢?秦王身边能够将此事安排妥帖的只有两人,那就是号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人虽非出自关陇贵族,但通过与李世民的多年磨合,已是李世民处理大事必不可少的智囊。
由于太子党作祟,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被李渊赶出秦王府,李世民就叫长孙无忌去将他们秘密接来议事。房玄龄担心秦王没有下定最后决心,就回话道:“皇上诏令我们不许再事秦王,如果私自拜见,一定会杀我全家,因此不敢奉令!”李世民这时正是头大得要命之际,闻言后生气地解下腰间宝剑对尉迟敬德道:“这两人难道不知道我已下定决心了吗?麻烦你再去一趟,告诉他我的决心。如果不来的话,也别客气,就用此剑送他们上路!”尉迟敬德于是与长孙无忌再次找到二人表明心迹。房、杜二人等这一天很久了,见状也不犹豫,就穿上道服跟着长孙无忌潜入秦王府。粗中有细的尉迟敬德为了不引人注意,则从另一条小路回府。
六月四日这天,李世民在尉迟敬德等人的支持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大哥李建成后天良发现,竟然不知所措,差点让李元吉给做了。关键时刻尉迟敬德率领七十名玄甲骑兵冲向李元吉,李元吉见到自己的克星,撒腿就向武德殿跑去。尉迟敬德也不犹豫,飞马一箭将其射杀当场。跟着秦王多年,尉迟敬德的箭术也不是盖的。
此时,太子与齐王府的部将也聚齐大队,攻向玄武门,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斗,就连秦王府也遭到攻击。尉迟敬德不愿多造杀孽,立刻高举李建成兄弟的首级给其部下观看,众人一见哄然而散。
此时的李渊还在宫内乘舟游览,全然不知一天之内失去了两个至亲。就在此时,尉迟敬德身穿铠甲手执长槊出现在岸边,身后则是一水的玄甲兵。奇怪的是,宫中宿卫此时竟全然不见踪影。不得不说,李世民前期的统战工作做得不错,这些宿卫远多于李世民临时纠集的部众,他们本不该放尉迟敬德入宫的,如今却让他全副武装地接近圣驾,怎一个失职了得?
见到一个自己不甚亲近的猛人如此夸张地出现在视野之内,李渊登时警惕地问:“发生什么事情,汝来此作甚?”尉迟敬德拱手为礼道:“太子、齐王谋逆,秦王发兵剿灭叛乱,担心陛下受惊,特派臣前来护驾!”久经风雨的李渊闻言惊骇不已,随即强忍悲痛地道:“有劳将军了!”之后,在身边重臣的劝导下,李渊默认了这场政变的合法性,承认李世民为太子。
尉迟敬德随即奏请李渊下诏,让仍在混战的诸军放下武器,一应人马尽归秦王节置。李渊见乱斗一天的长安消停下来,特意慰劳尉迟敬德一番:“卿为国家又立新功!”当时就赏了尉迟敬德很多宝物。在此次玄武门兵变中,尉迟敬德绝对是出力最多,收获最大的赢家。在李世民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后,尉迟敬德随即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成为太子身边手握重权的亲信干将。
一朝天子一朝臣。面对李世民一系的如日中天,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曾经的百余部属惶惶不可终日。很多朝臣趁机要求对这些从犯叛处重罪并抄没家产,尉迟敬德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对此却坚决反对:“大家本来都是为大唐服务的,而今首恶已诛,如果再扩大打击面,势必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李世民杀兄屠弟逼父,已然背负沉重原罪,此刻也不想再造杀孽,对尉迟敬德的建议大加点赞。一个粗人都能看明白的道理,立志成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当然不会不明白。
李世民对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论功行赏,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拔得头筹,每人获赏一万匹绢。李世民还格外开恩,将齐王府内的钱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给尉迟敬德。公元626年九月,李世民作主的唐廷再次大封功臣,尉迟敬德被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成为手握重兵的十二卫统帅之一。同时,他还被晋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等人一齐被实封一千三百户。此时的尉迟敬德君臣知遇、功德巍巍、风光无两。
明哲保身荣升门神
唐廷的内乱,让突厥看到了机会,颉利可汗率军攻入唐境,大军直指长安。李世民立刻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率军阻挡突厥铁骑。当一路敌军杀至泾阳时,尉迟敬德亲率轻骑兵阵前挑战,突厥大将出战,结果亡于尉迟敬德的槊下,唐军则奋力冲杀,击败了当面敌军。然后,尉迟敬德挥军尾随突厥主力。正是由于各路唐军的顽强阻击,突厥不敢深入,这才与李世民签定了渭水之盟,给了内乱后的唐廷以喘息之机。此后,李世民立志报复,终于在数年后灭亡东突厥,一举成为天可汗。
李世民算是个好脾气的君王,但龙有逆鳞,难免也会龙颜大怒,那个后果非常严重。一次,时任礼部尚书的唐俭与李世民下棋,因为抢先占据了有利位置,让李世民不爽,就争竞起来。唐俭是出身太原土著的官宦之弟,很早就与李世民交游,是熟得不能再熟的老铁,所以不免忘记此时早已君臣有别,言语之中未免放肆,让李世民很下不来台。李世民大怒,就把唐俭发配到当时还未充分开发的潭州(在今湖南长沙)。过了一阵,李世民想起此事,仍余怒未息,就对当时在场的尉迟敬德说:“老唐这货竟敢轻视朕,朕今天非得杀了他才能出这口鸟气。你来给我当个证人,告诉众臣老唐是怎么气我的!”一向唯李世民是从的尉迟敬德想了想就答应了。
到了第二天上朝时,李世民说起要严办唐俭的事,就指着尉迟敬德让他作证。哪知道尉迟敬德居然以头抢地道:“臣委实没有听唐俭说过那些话!”李世民还以为尉迟敬德没听明白,又问了多次,尉迟敬德却始终不改说辞。这下可让李世民尴尬了,他气得把手中的玉梃砸碎在地,然后拂袖而去。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别的皇帝身上也许就悲剧了,可是李世民终究还是想明白了前因后果,没有学后世的西太后慈禧“你今天让我不快活,我就让你一辈子不快活”。否则天知道一个千古名君会不会因一局棋杀掉开国功臣兼发小兄弟,而被后世指着鼻子骂上千年呢?
想想就恶寒的李世民幸好有尉迟敬德及时止损,这才没有因怒自污。他在此后的一次三品以上官员参加的高级宴会上对着重臣们夸赞尉迟敬德道:“敬德这个人看似五大三粗,实际上却因唐俭一事享有三个好处:一是制止了朕因过失杀人的冲动,二是让老唐有了重获新生的幸运,三是让他本人拥有了忠直的美誉!”说完就赏赐尉迟敬德一千匹绸缎。这一举动自然赢得满堂重臣的碰头彩。
李世民能够对自己的发小动杀机,对于尉迟敬德这样的半路臣子会不会心生怀疑呢?答案显然是会。不过李世民在接到别人的举报后,并没有暗中较劲,而是当面锣对面鼓地对尉迟敬德说:“咱们是多年的君臣了,我其实是很愿意相信你的,可是如今偏偏有人告你谋反,这话怎么说呢?”尉迟敬德一听这话就来火了,腾地站起身道:“臣确实想谋反!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亲历百战,身上遍布刀伤箭创,却不能证明自己的忠诚。如今天下安定,陛下便听信小人之言怀疑臣下,臣安得不反?”说完,他愤怒地扯开衣袍,将身上的伤疤展示在皇帝面前。看着这些,李世民瞬间动容了,他清楚地记得其中不少伤疤都是为了救护自己而留下的,一个为了自己连命都不顾的人,怎么会造反呢,那不是打脸吗?于是,李世民流着泪对尉迟敬德说:“你快穿上衣服吧,朕从未怀疑过你,才会开门见山地跟你这么说,请你不要生气嘛!”
李世民终其一生,再也没怀疑过尉迟敬德。为了更好地笼络这位功臣,李世民就想跟他联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对此,尉迟敬德叩头辞谢道:“古人说“富贵不易妻”。臣妻苏氏虽然出身微贱,但与臣甘苦与共多年,实在不忍抛弃!”当然,尉迟敬德还有一句话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我与你同辈,如今娶你的女儿,岂非矮了你一截?再者你家的女儿太野,俺可消受不起”。真没想到,李世民家族深受鲜卑遗风影响,并不太在乎汉人的伦理,反倒不如汉化已深的尉迟敬德讲究。李世民见尉迟敬德坚决反对,也只好作罢,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所以仗着打铁自身硬,不免负功自傲,总喜欢时不时地讲一些揭别人的短的话,一来二去,竟然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朝中大佬闹得很不愉快。这些宰执大臣索性来了个眼不见为净,于公元629年将其出缺到襄州担任都督。直到公元632年,尉迟敬德改任同州刺史,才于当年的九月二十九日,回京参加李世民的庆功宴。
席间,一个尉迟敬德平时不喜欢的大臣座次排在他的前面,让他非常不爽,愤然道:“汝有何功劳,竟然坐在某的上席?”坐在尉迟敬德下位的任城王李道宗闻言忙出来帮忙解释。哪知不帮不忙,尉迟敬德对于这位李世民的侄子也没啥好感,见他出言相劝,竟没来由地勃然大怒,还挥拳打去。因为双方都有了些酒意,再加上尉迟敬德的个人武力值在李道宗之上,李道宗躲闪不及,竟被打在眼上,差点成了独眼龙。
李世民原本没有注意到尉迟敬德争席之事,如今见其大打出手,立刻吸引了他的眼光。李世民下令停止饮宴,他先是说自家侄子不省事,然后让他下去治疗,这才单独约谈尉迟敬德。李世民不无愠怒地对尉迟敬德道:“朕读《汉书》,每每感叹汉高帝的功臣鲜有保全者,常怪高帝少恩。因此朕自登基以来,一直想努力保命功臣。可是有些功臣做了高官后不知国法,每每恃功违纪,这让朕明白了韩信、彭越之诛,并非全是汉高之过。治理国家从来讲究赏罚分明,你们是功臣,朕从不吝厚赏,可你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别让朕为难!”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尉迟敬德这个铁打的汉子登时清醒了不少。他忙向皇帝认罪,表示再也不敢了。
尉迟敬德是个说话算话的聪明人,在皇帝与自己推心置腹地一番交流后,他认识到皇帝是真的对自己好,哪怕让自己出镇外地,何曾不是一种远离政治旋涡的保全之术呢。自己这些年还以是皇帝有意疏远,真是大错特错。自己高度介入天家的骨肉之争,早就犯了大忌,皇帝没有因此拾掇自己,反而给了自己那么高的荣誉,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想明白了这些事的尉迟敬德从此低调了许多,除了认真完成皇帝交办的任务,其他的一概不掺合。李世民对这个忠诚老将真心不错,在公元637年,分封功臣世袭刺史时,授予他宣州刺史,并改封鄂国公。这一年,尉迟敬德还客串了一把包工头的角色,在老君山监修老君庙。虽然李唐王朝自认是太上老君李耳(老子)的后人,但让一位威名赫赫的杀神去监修庙宇,似乎有点不伦不类。然而,已然活得通透的尉迟敬德却干得非常上心,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此后,尉迟敬德又出任鄜州都督、夏州都督等方面之任。到了公元643年,尉迟敬德上表请求回家养老。李世民特意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让他每月初一、十五入宫朝拜即可。不久,又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为他安排了一个第七的靠前位次。
公元645年,李世民从洛阳出发踏上远征高句丽的征途。对此,已养老两年的尉迟敬德破例发声:“陛下远征,洛阳、长安兵力薄弱,万一有事,路途遥远,于国不利。不若派遣一位优秀将领,由其摧破敌锋即可!”李世民没有听从建议,而是让尉迟敬德以原官行使太常卿职权,负责统领左一马军,跟随自己远征。年已花甲的尉迟敬德在远征中没有亮眼表现,在李世民班师后,也没有再入朝堂,而是继续荣养。
也许是监修老君庙与道士打了不少交道,晚年的尉迟敬德居然迷恋起仙丹来,甚至自己动手炼制金丹。与此同时,他还大建楼堂馆所,搞了一些华而不实的装饰,甚至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娱自乐,把自己彻底整成了方外之人,而且一整就是十六年。
有意思的是,李世民和李治父子对尉迟敬德的“自甘堕落”都挺放心,不仅常有赏赐,还追认其父官爵。到了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李治为尉迟敬德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三天不临朝理政,令五品京官全部登门吊唁,并追赠其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允其陪葬昭陵。
一位横空出世的铁匠,凭着自身过硬的本领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地,为开创贞观之治立下了奇功,还凭着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怡养天年,不得不说,这个铁匠真的不简单。最不简单的还是在民间演义中,这个铁匠居然因与秦琼共同保护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的侵犯,进而成为护佑千家万户的门神,从此家喻户晓。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