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必考点(新课标初中重点课件诫子书考点要点梳理)

语文(部编本)新课标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达到的要求有:1,能够读懂一般的古代诗文,掌握基本的字、音、义。2,能够准确把握常见的实词、虚词、成语典故等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3,在记忆背诵积累指定篇目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正确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即中心思想。4,能够用现代文翻译古文中的句子和语段。5,能够了解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以及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6,能够扩展,对未曾读过的文言文也能读懂读透。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必考点(新课标初中重点课件诫子书考点要点梳理)(1)

少年正是读书时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依据这个目标导向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进行预习、复习。中考的试卷是依据考试大纲出的,而考试大纲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所以,中考的考点也就是课标中的知识点。下面是对新课标重点课文《诫子书》的知识点进行的梳理。《诫子书》也是初中 指定必背61篇课文中的一篇,中考试卷默写题10分全部出自这61篇,非常重要。

文学常识。1:《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也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2: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经历、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能让子孙从中获益,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3: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从此成为刘备的谋士、军师。刘备根据他的谋略,联孙攻曹,建立蜀汉政权。建兴元年,刘婵继位,封之为“武乡候”。著有《诸葛亮集》。4,背景,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日夜操劳国家政务,无法亲自教育儿子,故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其子。

重点基础知识。1,易错字音:夫(fú)作为句首发语词或助词时,读“fú”。淡泊(dàn bó) 淫慢(yín màn)遂(suì)险躁(xiǎn zào) 穷庐(qióng lú)2,一字多义:“以”,静以修身(做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勿以善小而不为(连词,因为的意思)。“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夫君子之行(德行)。“成”,非志无以成学(达成);遂成枯落(变成)。3,词类活用:“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加的意思);“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指远大目标)。4,古今异义:“慢”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指懈怠,今指速度方面);“治”,险躁则不能治性(古指修养,今指治理)。5,特殊句子: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判断句,“也”表示判断。(夫学须静也)。倒装句,宾语前置,本为“将复及何”(将复何及)。

课文解读。1,文章主旨:本文是作者写给其子的家书,劝勉他修身养性、勤学立志必须要从淡泊宁静中着手,忌讳荒唐险躁。此殷殷教诲饱含着深切期望 。2,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三个基本条件,即“志”“学”“才”。主张志以成学、俭以养德、学以广德,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而立志必须先修身养德,成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核心是“静”。“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之上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必考点(新课标初中重点课件诫子书考点要点梳理)(2)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必读书!

附:课文《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同学们,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都存在于文言文中。我们在学习、汲取古代智慧的同时,也能加强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因此,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珍惜这尺壁寸阴的少年时光,好好读书、多读书吧,为成就明日“最优秀的自己”努力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