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

广义上来说,世界有三大国际性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儒家文化圈又称为汉字文化圈,指的是历史上受到中国政治体系、文化及汉字、语言影响的区域统称,主要在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伊斯兰文化圈也称阿拉伯文化圈,主要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区域。基督教文化圈指的是崇拜上帝和信仰耶稣的宗教信仰体系的区域。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又分裂为三个派别,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其代表国家分别是法国、英国和俄罗斯。

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1)

所以,就会有一个疑惑了,俄罗斯和欧洲都是信仰耶稣,为什么欧洲总是容不下俄罗斯,不接受俄罗斯呢?现在所说的罗马教皇代表的又是哪一个派别呢?三大派别的最高领袖是什么?

罗马教皇是天主教的领袖,现任教皇是方济各,俄罗斯的则称为东正教大牧首,现任大牧首是基里尔一世,新教是没有领袖的。在俄乌战争爆发初期,我们也在新闻上看到了罗马教皇和俄罗斯大牧首也出来发言了,世俗的纷争让神都不得安宁。

之所以要写宗教,是因为我有三个同事信仰基督教,但她们两个信仰的是基督教,一个信仰的是天主教。这里面就有一个概念了,都是基督教,为什么一个叫基督教,一个叫天主教呢?其实,在国内,很多人并没有搞懂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他们只是派别不同而已,都是信仰耶稣,她们口中的基督教其实是基督新教。

我就不同了,我觉得每个宗教信仰都说得有合理的地方,所以,我什么宗教都不信。

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正统和源头。

天主教全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圣彼得是天主教的首任教宗。“天主教”的名称,来源于希腊文“καθολικ”,意为“通用的”“普遍的”,因而,天主教也被翻译为“公教”。《圣经》在天主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既是天主教的经典,也是最高的权威,更是天主教教义教理的根源。

天主教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超越自然和社会的力量,即天主。天主拥有“三个位格”,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在天,拥有主宰一切的力量,是为“天父”;耶稣在地,由圣父派出,化作肉身替人类受难,是为“圣子”;圣神用以开启人类的智慧和信仰,是圣父和圣子所共发的,也就是说,圣神既来自圣父,也来自圣子。

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2)

天主教教堂一般都很华丽

天主教教义中的“创世说”“原罪说”以及“救世说”,对欧洲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世说”认为,天主创造了宇宙万物,而作为万物之首的人,自然也是天主创造的。

“原罪说”认为,人是带着罪来到这个世上的。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所以被逐出伊甸园,来到人间。亚当和夏娃的罪,随着他们后代的繁衍而传下来,是为“人的原罪”。也正是因为人有“原罪”而需要赎罪,途径之一便是接受苦难并隐忍。这一点,被后来的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对于麻痹民众的思想,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救世说”则认为,耶稣降生人世,便是替人们来赎罪的。因而,耶稣代人类受苦、流血,终至受难,都是为了减轻人的罪孽。此外,天主教认为,人在死后,灵魂需要受到审判,善者的灵魂会上天堂,而恶者的灵魂则要下地狱。

天主教的主要代表国家是法国。在历史上,法国曾经一度放开了新教和天主教的限制,历史事件是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的宽容的南特敕令。但是,在1685年的时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了枫丹白露敕令,推翻了南特敕令,规定在法国只能信仰天主教,法国是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国家,为此许多信仰信教的人都逃离了法国,导致了法国严重的人才外流。

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3)

路易十四颁布了枫丹白露敕令,规定法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

除法国是天主教国家,还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波兰、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其信徒总人数超过了23亿,占到世界总人口的30%以上。而在基督教三大教派中,天主教的信徒超过17亿,天主教是如今基督教的主流,罗马教皇就是天主教的最高领袖。

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4)

现任罗马教皇

现在在我们看来,罗马教皇不过是无实权的精神领袖,对世界起不到什么作用,决定不了国际事务,因为现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世俗国家。但在欧洲中世纪,因为宗教原因发生战争的不胜枚举,如著名的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时期,宗教最高领袖是有很大实权的,甚至形成一种“双元体制”的统治形式,以王族为代表的君权与以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共同统治。在中世纪的巅峰时期,罗马教会的权力甚至要比地方封建王国王室的权力还要大,神权凌驾在了君权之上。

新教

首先,新教和天主教都是信仰耶稣的。新教顾名思义就是新的宗教,从天主教中分裂而来。新教的出现在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

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5)

基督教的分化

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由天主教中创立出来的新宗教的统称叫作新教。曾经一度被各宗教改革地区的国家称为“抗议宗”“抗罗宗”“反罗宗”“反对教”“更正教”以及“誓反教”,从这些激烈的翻译上,不难看出新教产生的原因,即反对罗马天主教。

因为在当时,天主教会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神权,把那些不服从统治的人打成“异端”,并利用对欧洲封建帝国的控制,向异教徒或者是异教民族发动“圣战”。在天主教的高压控制下,有一些所谓的异教徒与天主教内部的反对势力联合起来,他们以英国和波希米亚地区为据点展开宗教革新运动。

主流的新教教派有路德教、加尔文教和圣公会,此外还包括卫斯理宗、浸信会、公理会等数十种。

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6)

新教反抗天主教

在宗教改革的呼声下产生的新教,与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关系十分密切。新教旨在冲破天主教对人们思想的严苛禁锢,新教一出,便举出了“自由”“理性”的旗帜。一大群哲学家的出现,诸如莱辛、洛克、康德、莱布尼兹、休谟,更是助阵新教挑战天主教的无上权威。

新教教派众多,因而在组织上各有不同,但基本不脱离“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主教制中,主教掌管各教区的管理权,下设牧师和会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全体主教形成主教团,是权力的核心。这与天主教的所有权力集于教皇一身有着天壤之别。长老制的形式有点类似于中国武侠小说里的丐帮,由信徒推举具有威信的信徒担任长老,行使该教区的相关管理权力,而多位长老和牧师共同构成区会,管理下属教区;公理制则是各个教堂的全体领先会众直接执掌权力,并共同聘任牧师。而各个教堂的联合组织对其下教堂没有领导权。

新教教派繁多,但有3个关于教义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即都承认《圣经》的最高权威、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

新教的主要代表国家是英国。1351年的时候,英国的王室与议会制定了《圣职委任法》,英国国王带领着英国国内的天主教教徒,直接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创立了新教。

除英国外,还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也很好区分。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源头,新教是从天主教分裂而来。

天主教信奉的是圣父、圣子、圣神三位一体,基督新教只信仰耶稣。

天主教重仪式,崇尚各种华丽繁琐的宗教信仰仪式,新教是耶稣在心中就行,简单朴素。

在历史上,天主教神权高于世俗权,新教则是君权高于神权。

东正教

东正教又被称为“正统教会”或“正教会”,是基督教三大派别里的第二大教派,跟新教一样,都是从天主教中分裂而来。

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7)

典型的拜占庭式的东正教堂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之后,原本在罗马帝国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内部亦产生了分化,直至最终割裂,这便是发生于1054年的史上著名的“东西教会大分裂”。时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马格尔·赛鲁拉留斯指责罗马教宗篡改圣经内容和教义,天主教宗派主教亨拜前往调停。结果,不仅谈判失败,愤怒的主教亨拜还当场拿出教宗敕书,将牧首逐出教会,牧首一怒之下,当众烧掉敕书,并宣布将罗马教宗逐出。至此,东正教正式从天主教里分裂出来,成为统治欧洲的两大宗教派别,形成东西割据的状态。

东正教名称里的“正”字,是以正统自居的意思。东正教认为,《尼西亚信经》中所谓的“耶稣基督亲手建立的、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所指,系其本教。“东”字是指基督教创生之时最先流行于东罗马帝国所在的地区。

东正教的神学体系以及对经典的解释,严格遵循着基督教创生时的传统,不容许丝毫偏差,稍有歪曲,便被视为异端邪说。

在教义上,东正教与天主教有所不同。东正教不坚持人的“原罪”,因而,连同“赎罪”一说也不被坚持。东正教认为,人固然可以通过信奉上帝获得拯救,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行善“自救”。在礼仪圣事上,东正教与天主教一样,都有所谓的“七大圣事”。基督教中的七大圣事分别是受洗、涂圣油、受圣职、告解、婚配、终傅、圣体血,东正教信徒通过七大圣事与教会联系在一起。

东正教的主要代表国家是俄罗斯

俄罗斯接受东正教的时间是10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莫斯科大公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如今,信仰东正教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以及曾经属于希腊文明和拜占庭帝国的国家。东正教的领袖称作大牧首,俄罗斯东正教的现任大牧首是基里尔一世。

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基督教的三大分支及国家)(8)

俄罗斯东正教现任大牧首基里尔一世

俄罗斯始终无法融入欧洲,并不是宗教原因。英法也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国家,不也是好盟友吗?更何况,现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世俗国家,宗教信仰并不能决定国际事务,人间的事,神决定不了。俄罗斯之所以不能融入欧洲,有复杂的历史因素,俄罗斯太大太强,如果融入欧洲,那将会给欧洲人带来错觉,俄罗斯是统一了欧洲,而不是加入了欧洲。

其实,从基督教的这三大派别也能看出,在欧洲内部也分为拉丁系、盎格鲁撒克逊系和斯拉夫系,相对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俄罗斯人的仇恨,拉丁系则温和了许多,也有共同利益,在这次俄乌战争中也得到了印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