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房竞拍价格有水分吗(法拍房1元起拍)
估价上千万元的房源在法拍平台上“1元起拍”,系统页面竟然显示“成交”不过,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了解到,负责标的物拍卖的法院最终宣布交易无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法拍房竞拍价格有水分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拍房竞拍价格有水分吗
估价上千万元的房源在法拍平台上“1元起拍”,系统页面竟然显示“成交”。不过,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了解到,负责标的物拍卖的法院最终宣布交易无效。
近几年来,网络法拍房兴起。即使是涉刑的法拍房,由于其低于市场价格的成交价,也常常引来争抢。而“1元起拍”更是大大降低了参与竞价的门槛。法拍房“1元起拍”究竟是投资者的机会,还是拍卖机构的噱头?投资者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1元起拍”之外设有保留价
拍卖机构:一般不会“1元成交”
浙江杭州某写字楼的一处房源近日在某拍卖平台上竞拍。甲级写字楼、全玻璃幕外墙,该房源评估价约为1523万元。
在一天的竞拍时间里,平台共吸引了超过13000次围观,但仅有两人报名,出价一次,出价金额为1元。其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显示,用户彭某某在项目公开竞价中以最高应价胜出,该标的网络拍卖成交价格为1元,处置单位为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兰州市中院负责该法拍房的法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元的竞拍价并不会真的成交,司法拍卖最终很可能做流拍处理。拍卖公告中也有一段红字“特别提示”写明,“本次拍卖为设有保留价的增价拍卖方式,最终竞价达不到保留价1178万元则不成交。”
同时,浙江某拍卖机构经理告诉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即便没有保留价,也极少出现“1元成交”的情况。“一般不会有,1元起拍是有人参与,但是最终多少钱不知道。”
某拍卖平台客服也表示,所谓“1元起拍”其实更多是为了吸引流量,1元即成交的极端案例基本不可能出现。“一般法院设置1元起拍就是为了增加它的曝光率,设置提醒的人、参加报名的人也会更多,所以竞价会比较激烈。但后续的价格不是我们来定的,要看最后的成交价格。”
法拍房看似“捡漏”
实则暗藏风险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搜索多家拍卖平台发现,不少“1元起拍”法拍房源的简介下,还会有关于房产性质、交易说明等特殊“标签”。
比如深圳市福田区某三室两厅的房源,房屋评估价超过350万元,拍卖平台显示已有6300多次围观,400人设置竞拍提醒。不过房屋公告中还有一行红色小字注明:“本次拍卖为标的物房产的长期使用权”“由竞买人自行核实并自行承担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深圳某负责该房源的拍卖机构经理告诉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该房源实际为“小产权”房,但风险背后的所谓收益也很可观,甚至还可能拿到拆迁补偿款。“这是以前城中村的自建房,买回来自用、对外出租、转卖都可以,遇到征地拆迁,补偿款也归买家所有。我们有转让协议,有律师见证,但没有房本。”
不过,深圳某长期代理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律师提醒,所谓的“长期使用权”合同实际暗藏风险。“没有产权证,你买的就是合同里面享有的权益,但是这个合同可以卖很多次,你根本查不到。”
这名律师强调,一般而言,法拍房屋已经走完法律程序,但实践中,竞拍后也可能遇到执行难等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排除它有坑,法拍房实际能不能拿到、能不能使用,还得画个问号。”
专家:网络使法拍房市场更透明
不能为了“捡漏”忽视风险
法拍房,这个许多人曾经觉得陌生的词,在近几年突然流行起来。几大法拍房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市场上的法拍房存量越来越多。“1元起拍”的标的房屋也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1元起拍”的规则最早出自2020年6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浙江省法院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网络司法拍卖工作规程》,其中第八条规定:刑事涉案财物网络拍卖不限制竞买人数量,以拍定为原则,实行1元起拍,价高者得的竞价规则。不过,虽然理论上是“1元起拍”,但大多数法拍房最终都以接近二手房市场价的价格成交 。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1元起拍”只是一些拍卖机构吸引购房者的手段,要注意其背后是否有其他猫腻和负债,防范认购后背负了新的成本 。“它有一定的营销成分,如果中间出现一些猫腻、炒作,从稳定房地产秩序角度来讲,司法拍卖房中的过低价格是需要管控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分析,随着互联网发展,法拍房市场逐渐走向透明,与以往相比,拍卖价与市场价将会越来越接近 。对投资者而言,不能盲目地为了“捡漏”而忽视风险。“法拍房比正常渠道买房要便宜,低于市场价,但一般背后都有一些债务纠纷,这是要注意的。”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