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什么朝代的人(王羲之在哪上的大学)
此王羲之,乃神人乎?★生辰八字谁知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王羲之是什么朝代的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羲之是什么朝代的人
此王羲之,乃神人乎?
★生辰八字谁知晓。
在当今,提起王羲之,是没人不知道的。因为,他是“书圣”。何谓圣?古人云:予人财者谓之贤,予人德者谓之圣。如此,王羲之便是书法界的广大教化主,楷模榜样。但有谁知道王羲之的生辰八字,练字的兄弟姐妹们?恐怕没人知晓,也就是说,在过去所有的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八字,我们最多知道两字,而且还是说法不一的。通行的就是生于303年,即西晋惠帝太安二年,这一年,是癸亥年。如果此说正确,那么,王羲之就是属小猪猪的。而王羲之的出生地,按推测和想象,应该是在他的老家或叫祖籍的地方:临沂。以上都是推理和猜想。什么个意思?一是我们发现一个事实,在历史上,诸多文学艺术家,皆身世不明,没有明确的史实记载。说明,在当时,这些人,是并不待见于官方和派出所户籍科的,所以,要光宗耀祖、显扬门庭,就得依赖于时间筛选;二是如此一来,艺术家,皆是灯谜,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供人来猜测的。名气越大,猜头越多,所以,王羲之这个谜,我们猜到今天,依然不甚了了。要不要揭开谜底?不要不要。这样,我们大家才有事可干,有话可说,才有个念想和盼头。所以,昭陵,千万千万别挖开了才好啊。
★爹底妈咪怎教导。
王羲之的爸爸,叫王旷,做过淮南太守,就是现在的徐州。那时的领导,是要带兵打仗的。所以,按现在的说法,王羲之也算是军人子弟,是在部队院里混大的。而追踪祖上,在老家山东,有一位王祥,不可不记,就是二十四孝图中那个“卧冰求鲤”的王祥,他,王家的前辈,不可能对王家后人没有任何影响。而王旷,作为部队领导,带兵北上太行一带打仗,后来战败,遂无消息。也就是,大约六七岁时,王羲之实际上已经丧父,在哥哥王籍之外出就职之后,就是王羲之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至于母亲姓甚名谁,我们也不知道,有的书上称之为“诸葛夫人”,当然也是猜想。但我们,也应该感谢这位妈妈,有个好儿子,理应有一位好母亲。这个意思是,在后人评价王羲之的“尽善尽美”中,该善,应与此密切有关。
★小学大学在哪里。
王羲之上过哪所重点小学中学和大学?是高新一小还是西工大附中?是北大还是清华?我们也不知道。但西晋末年,王家南渡以后,在江南,形成了所谓的“江南文化世族”现象。在这一世族中,文化人比比皆是,他们虽然没有大学建制,但在前辈王导倡导的“文化传家”这一正确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子弟们不抓紧文化学习,那是不可能也不允许的。王导应该预见性地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甚至比武力更能维系王家、甚至晋室的血缘命脉,更能提升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所以,看重文化修养,是氛围、趋势、潮流,而王谢子弟们,个个乌衣白领,风度翩翩,也类似于如今的大学校服。稍可比拟,就相当于把西南联大,搬到了会稽山下。所以,学风之盛,可以想见。而处在期间的王羲之,二十一岁之前,还是待业青年,他陪在母亲身边,能干嘛?如果不是在校就读那也一定是在参加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所以,充裕的时间里,必然是,王羲之下了老鼻子的功夫,在潜心修炼,在自学成才。
★老师身份有来历。
王羲之中学大学的各科老师,学校没有档案记载。所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他的书法老师。第一个,是他的叔叔王廙。《淳化阁帖》卷二收有他的草书、楷书。楷书有钟繇遗意,略巧,而章草,则高古婉转,功力深厚。后来因为王廙忙于公务,且王羲之业已长大,该叔叔便为王羲之请了一位比他水平更高的老师:卫夫人。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是江州刺史李矩的妻子。卫家一门,乃书法世家,哥哥卫展、族兄卫恒、卫恒老爸卫瓘,都是书法家,尤其卫恒,创作理论双栖,有《四体书势》发表于级别最高的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这卫夫人,能等闲得了吗?她的字,和王廙不同,由扁变长,已初具新意。这对王羲之将来的创新,必将有启迪作用。也由此,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人的造化和福分。文化、艺术,需要传承、积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有活水源头来,那是一定一定的。
★读书当读三代书。
王羲之看过哪些书?这是我很感兴趣很想知道的话题。但无从知晓。我们只能直观地推断,晋以后的书——唐宋元明清民国的外国的,他一概不知。那么,他能看到得就只有晋朝以前。晋朝以前,春秋战国,乃诸子百家,接下来,是秦汉三国。在经史子集中,经,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不可能不看;史,史记、汉书估计能看到;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必定看过;集,楚辞古诗、汉赋乐府、三曹竹林,或取法或影响;还有其他杂书,比如黄帝内经山海经、国语国策淮南子,精读泛览,必不可少。读书为何?乃获取知识、明白道理、变化气质、陶冶性灵也。这些读物,实际上成就了他在玄学之风盛行的时代,能参与组织兰亭会并且又有那么多人响应参加,并最后推他作序的学理来路和基础。
★临帖不看晋以后。
王羲之起初的范本教材,是钟繇的《宣示表》,这是叔叔王廙给他的,而且据说是真迹,渡江时揣在袖里带来的。这说明,王羲之,入手正,起点高;之后,则有蔡中郎的《三体石经》。而就业以后,他担任秘书郎,在图书馆馆藏部,又发现了钟繇、胡昭、张芝、索靖、皇象、韦诞的手迹。谁有这个幸运呢?在当代,书法家里恐怕只有启功先生有过。再之后,朋友过洛阳时,又为他购得许多名贵碑帖,比如李斯《泰山、峄山刻石》、张芝《冠军帖》,《华岳庙碑》等,必然眼界大开。这样,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一下,在王羲之临帖里,应该有篆书,至少是秦小篆;还有隶书简牍;还有章草、今草,还有楷书(真书)。甲骨文,肯定没有,金文,无从知晓。而之后的,当然和他没有关系了。所以,他不知道唐楷,更不知道宋四家。如此一来,学王羲之,应该从哪里开始才是人间正道呢?各位,想想吧。
★官场战场奈若何。
王羲之的起家官,是秘书郎,干嘛的?图书管理员耳。这算不算村长干部?其实就是一般公职人员。这对别人,就是签个到打个卡,拿个工资领个饷而已,但对王羲之,却至关紧要了。在这里,他不是应应卯了就完事,而是看到了别人可能看不到的书,见到了别人可能见不到的字帖。眼界的开阔,加上知识的储备,是他后来能胜出的重要一环。而他后来,在仕途中,出任太守、刺史、右军将军的过程中,有人推举,有人陷害,并不能一帆风顺志得意满。如此,在磕磕绊绊的官场中,他才有可能把不能济世的宏图大志转向独善其身的内心修养,把更多的时间,用到书法的学习与研究上。也就是在时间的长度上,在专注的程度上,他比别人投入的应该更多更多才是。
★撇了乌纱弄书法。
一个人的脾性,是先天与后天相结合的产物。王羲之,幼少言语,说明性格内向,后来父亲北上不归,由母亲抚养,靠他人接济,自然会遭遇大家的白眼,郁郁寡合,也就必能体会人间世态的冷暖寒凉。转而读书,进而练字,以求精神寄托和情感排遣,是他的唯一的方式和选择。而读书多,见识多,再加上性情耿直,在走上就业岗位后,在政见上,必然与庸庸官场意见相左,因此遭人排挤给人蜚语,乃顺理成章。由此,在仕途,王羲之是也只能是个好人,而非政客。这样的人做官,实际上是投错了胎走错了路,面对的,唯有气愤难过不尽人意。怎办?下野辞职,或叫解甲归隐。因此,看透了世事的王羲之,晚年,在父亲的坟前,发誓:稽颡归诚。不是王羲之没有入世之诚,在古代读书人中,根子上,都有孔孟之道,都有治国平天下之畅想,但不得已而如何?归田园兮。于是,王羲之放下乌纱,去信教,去吃药,去游山玩水。不但自己写字交友,而且为了祖国书法事业的后继有人,倾力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硬是把碎崽儿王献之,可劲点拨成了书法史上的二王之一。功莫大焉。而当了教练,则教学相长,对王羲之本人,也必定有所促进,有所感发。
★嫁鸡就随那条狗。
王羲之的夫人,叫郗璇,是大将军郗鉴之女,名门闺秀。有关“东床坦腹”之典,现在人都耳熟能详,但也是人云亦云。设想一下,假如放到今日,在选美大赛上,一个选手,居然见了领导不哈腰,遇到投资人不潜规则,还坐在那里坦胸露体,逮个汉堡大吃特咥,这是什么结果呢?傻冒了吧,你以为你爸是李刚。然而,晋朝,那是一个崇尚个性解放,精神洒脱自在的时代,所以,事实上的傻了吧叽,并无所求的王羲之,却意外被奖票砸中,居然中了头彩。而郗璇,也不愧名门之后,她并不查看王羲之有多少房产几辆宝马几本存折几万股票,而是一心一意相夫教子,不但鼓励王羲之自成一体,还为老王家生下七个儿子,一个女儿。这是多么可敬可爱的中国妇女啊!而他们的子女们,也个个不弱。比如,兰亭会上,除操之外,六人到会,可见其影响。或问:老婆与写字何干?在下曰:关系大大地有。试想,如果你老婆天天让你征战商海官场,天天核算你收支去向,你还有心思写字否?艺术否?
★摇旗呐喊粉丝团。
王羲之满共生了七个儿子,分别是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你不由得惊叹,这老王,生命力真的很旺盛耶。而更让我们惊奇的是,这七个儿子的名字,居然和他老爸,不相上下,都是之之之。有的书法老师评说王羲之《兰亭序》,说:你们看你们看,看仔细了哈,在这篇文章中,二十个之字,那是字字不同呢,瞧瞧人家,技法多高明啊。我说:老大,你也不看看王老家,有多少个叫“之”的儿子,要是都写得一样,那不成了七胞胎了?别当真,开玩笑的!当然,如果你要是看过日本鬼子杭迫柏树编得《王羲之书法字典》的话,就知道,那里收集有各种版本的“之”,大约有199个,有重样的吗?接着说。如果按旧社会规矩,王家这种占用父亲名字的起名法,其实是大逆不道的。但在很早的晋朝,为何就可以呢?据说,这与他们信奉的天师道有关。在天师道中,大概众生平等,人人兄弟,以故,王羲之与儿子,不仅是父子关系,也是哥们同学兄弟战友关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父子之间就不再是一种儒家倡导的严格的伦理关系,而是充满了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新民主主义关系。如此一来,父子之间就会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勾肩搭背随便拍拍肩膀,而不是老子一人说了算。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话。而《世说新语》中,也多处记载了小王之们的言行风范,比如雪夜访戴、比如子猷种竹等。更有趣的是,某次大王在家中白墙醉中题壁,题完了,晃晃悠悠逛街去了。碎崽儿王献之偷窥到老爸出门了,一溜烟将老爸的字刷刷抹掉,换上自己的大作,嘻嘻!待大王酒醒一瞧:嗨,我去时真大醉耶!小灰灰笑了:爸爸,这壁上的字,都是我写的耶!老爸:啊?好小子,胆正!
★老少爷们都捧你。
晋朝时,“王谢郗庾”四大家族,大概就如同民国期间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样,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均占据中心起主导作用。如果有不同,也就是晋朝四大家族的文化GDP,均高于民国四大家族。因为,民国四大家族几乎都是政治人物而乏文学艺术天才,没有文学家更没有书法家。西人谓:告诉我你的朋友,我便知道你是谁。因此,认识王羲之的朋友,也就能更加了解王羲之。这是一个文化生态圈,就如同同一块土地上,植物之间应该会相互发生作用一样,更何况那是动态的人。在四大家族中,有王导、王廙 ,谢尚、谢安、谢万,郗鉴、郗昙、郗愔,庾翼、庾亮、庾冰等,都与王羲之有交往;还有名士周顗、许询、孙绰、李充,老师卫夫人一门,僧人支道林、道士许迈等。在这些人中,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还有佛与道,他们无论从做人、修养的提高与通达,抑或写作、书法的进步与创新,还是养生的方式与追求,都会不同程度地启发指点王羲之,为王羲之文学和书艺的迈往凌云,提供了标杆与支撑。此不用详说,但可以想见,独学绝不可无友。
★品味生活药酒茶。
王羲之,中年以后,活动范围在会稽一带。余杭周边,是出文人的地方。而文人,都与药酒茶,脱不离关系。而绍兴的花雕酒,杭州的龙井茶,都是烈性不大的佳酿醇饮,都是提神兴脑的比较温和的兴奋剂。所以,我一直在想,绍兴的师爷们,肯定少不了花雕酒;杭州的文人们,绝不会不喝龙井茶。王羲之有没有这些东西,我不知道。但,采石炼丹,服药修仙,却是王羲之晚年的一大爱好和主要活动。而服散后的直观感觉,王羲之谓:“身轻行动如飞”,又浑身燥热、性情亢奋,这,就不是一般人能感受的到了,所以,穿宽袍大袖的衣服,作啸傲山林的行散,就成了当时名士的派头和模特之一。这种派头,给予王羲之积极意义的,实际就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由和双重敏感。而敏感,是艺术家的最基本品质,或者这么说,谁最敏感,谁反映的艺术作品就最细腻最精准。李白斗酒诗百篇,羲之五石永和游。从《兰亭序》细腻精微的运笔动作中,我就想,我们为甚写不出?身体和大脑,其实暮得像一块木头,哪来得灵敏灵气?所以,要不要在饮料里加点摇头丸?
★鹅鹅曲项为谁歌。
在有关王羲之的各种传说中,鹅,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比如“笼鹅而归”。过去,人们说到鹅时,一是说白鹅,优雅高洁,有绅士风度,精神高贵;二是说鹅的脖颈婉转悠扬,脚蹼划水旋转自如,因此启发了王羲之的运笔转腕动作;三是鹅的浮水之状,启发了王羲之对楷书笔画竖弯钩,也叫浮鹅钩的改进。因为,在之前,钩的收笔是顺势而出的隶书写法,到了王羲之,则先缩再出,犹如鹅尾。这是不是事实?应该说,这是一种浪漫主义,是人们合理而美好的艺术生发与想象,是自然现象启发艺术通感的光辉例证。我相信如此。在艺术家眼里,任何物体都是艺术的,否则,王羲之不可能空穴来风忽然写出一笔好字。但如果再看陈寅恪的考证文字,你会大失所望。陈是大历史学家,现代仅有的三位史学大家,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他推断说:鹅,与信天师道、服药解毒有关,而与书法没干。没人敢非语陈寅恪陈先生。但这是一个扫兴的答案。就像我们幼时,听人说在月亮上,有漂亮的嫦娥姐姐,有捣药的小白玉兔,还有吴刚哥哥和飘香的桂树,那是多么美妙而清辉的月亮啊!但,美国人,跑到月球一看,大喊:有个鸟,水都没有!科学否?扫兴乎?
★金不换的手爪爪。
我真想穿越时空,看看王羲之的手,长得什么样?这是一只投保金额绝不应低于老外钢琴家的手啊,是全世界唯一能够称得上书圣的手啊。在唐朝,有记载的王羲之的几百通手札法帖,就是靠着这只手写出来的呀。别人的手,从来都没有这么好使这么灵巧。所以,这只艺术家的手,一定不会粗大笨拙,一定长得骨肉停匀,一定反映快速灵敏。它与训练有关,它与性情有关,它与身体有关,它还与——王羲之服药有关。苏东坡曾说:酒气从指间拂拂出,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而王老师,他喝的还不是酒,是比酒更能兴奋的五石散。手指能没有感觉?而用这样的感觉去写字,能和平时一样吗?所以,稍纵即逝的《兰亭序》,便只可有一不可有二了。
★谁持彩笔当空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羲之的书法,与王羲之的伦理思想、品格境界、审美取向、技法功底、手指灵敏、临场发挥有关,也与工具有关。这就像不同的兵器,操作与效果不同,不同的汽车,提速与性能不同一样,所以,不可能用同一种工具同一种方式,来对付和解决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据说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用的笔是鼠须笔。这是什么鼠呢?黄鼠狼还是米老鼠?我们通过看字迹,可以想见,第一笔毫硬挺,第二锋颖尖利,就是弹性非常强,所以,它不是羊毫。而他用的纸,据说叫蚕茧纸,就是以蚕茧为主料制成的,所以,它绝不是宣纸,不渗墨不洇纸,故更不是生宣,而且,质地较厚,细密坚韧。至于墨,三国时韦诞便是制墨高手,到了晋朝,馈赠、陪葬皆有墨挺、墨丸,再比照陆机的《平复帖》,可以断定它的质量绝对胜过现在的瓶装墨汁。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书写方式。魏晋之时,是席地而坐,故王羲之现场作书,按现在人们的研究推断,是左手执纸,右手悬空而书,几乎是一种平视状态。所以,它不是我们现在据案站立躬腰挥洒,居高临下,俯视而作的大笔运行。这两种方式有区别吗?有,就是古法与今法在现象上的差异。
★打遍天下无敌手。
王羲之能写出那样人所不及、世所罕见的字,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绝非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再说,针,是否铁棒中的最高境界?所以,学习一事,不是只刻苦就可解决一切问题的。学习书法,有类于武功,没有功夫,肯定不行。比如说,在《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也是一个理想远大愤发有为积极进取的进步青年,但仅仅勤奋刻苦,而心态不正,最后便走火入魔。这是任何习武者,必须端正的态度。有关王羲之的评语,后人们写了很多,此简述三条:
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尽善尽美,是中国人对于作者与作品的最高评价。尽,极言其多而全。善,伦理的,美,艺术的。一个人,一件作品,既善且美,就是人中之龙艺中杰作。以故,孔子曾叹:尽善也未尽美矣,尽美也未尽善矣。就是:人是个好人啊可字写得不行,字写得很好啊可人又不行。有谁能鱼与熊掌二者得兼,李世民看来看去,说:那不就王羲之一个人吗?
★不疾不厉,而风规自远。
不疾不厉,是一种心态,就是从容。而从容,就是气定神闲,就是功力达到一定地步,能轻松自如地控制笔墨纸砚。关注内心,关注当下,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精气内敛,但禁不住光芒四射,不用刻意,而摄人心魄。此即由内功而不期然而然放射出的一种能量,一种气场。当然是当下急功近利的书法表演者们一辈子也不能梦见的。
★遒媚。
周汝昌先生解析王羲之,拈出“遒媚”二字,见解中肯。我的理解,遒,指功力,内功;媚,指外表,漂亮。就是通常所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果仅有媚,可能偏向俗,就成了赵孟頫;如果仅有功,可能偏向死,就成了官阁体。而遒,不仅指功力深厚,还有巧劲包含其中,所以,就如健美冠军;而媚,不仅外表漂亮,还有风度气质包含其中。这就是魏晋风度的最高境界。而其他人,所以高不过王羲之,就在于他们只顾了媚——脸色粉白、玉树临风,但忘了骨力,性情的耿介、挺拔、不俗、专注,这些遒的根源。所以,华山论剑,唯有王羲之,“天下第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