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npk卫生巾广告(卫生巾是怎么来的)
美国“创新卓越”网站最近发表Paul Sloane的文章,Ask For it by Name – Two lessons for Innovators,通过案例讲述了用户反馈对于创新的重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存在着对绷带和无菌敷料的极大需求。于是,美国金佰利公司(Kimberly-Clark)开发出一种新产品----用木浆制造的仿棉产品,吸水性极好。金佰利大量生产这种材料用于防毒面具过滤纤维和战地止血包。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军方不要这种产品了,结果金佰利剩下了大量库存,怎么办呢?
金佰利公司的销售员Walter Luecke此时大量阅读在战地医院工作过的护士们的信,看看她们是否有将过滤材料和止血包用于其他用途的经历(这相当于间接获取用户反馈)。护士们说,她们经常将防毒面具里的过滤纤维抽出来擦脸或是当作一次性手绢。
受此“情报”的启发,金佰利开发出了Kleenex面纸。
另外,女医生们反映,在她们来例假时,止血包很能救急。基于这个情报,金佰利又开发出了高洁丝(Kotex)卫生巾。1919年10月,Woolworth百货商店售出了第一盒高洁丝卫生巾。
金佰利的市场营销主管们认识到,该产品市场潜力巨大,问题是,在当时的保守文化环境里,卫生巾的市场宣传很难做。设想一下,一个女顾客到商店里去询问有没有卫生巾产品,怎么开口?当时,男营业员相当多。金佰利第一步在《家政》之类的妇女杂志上打广告,广告词是“Kotex – Ask for it by Name”(高洁丝--就用这个商品名称去询问吧),然后简要描述一下这种“卫生纸巾”的用途。让人们按商品名称去询问,为的是免去女顾客按照产品用途进行描述时的尴尬。
即便如此,好多杂志都不敢或不愿登这样的广告。Ladies Home Journal(妇女家庭杂志)是一种在女性群体中影响力很大的杂志,但该杂志的老板Edward Bok(爱德华.伯克)就坚决不让登卫生巾广告。金佰利是委托广告代理公司Lord and Thomas开展广告业务的,该公司的CEO叫Albert Lasker(阿尔伯特.拉斯克),他在广告史上是传奇人物。
他去拜访伯克,说服他改主意,但伯克顽固得很。拉斯克决定赌一把,他对伯克说,“您问问您的女秘书,这个广告有哪里令人不快或令人尴尬的地方?”拉斯克并不知道伯克的女秘书会怎么回答,所以此举近于打赌。伯克找来了自己的女秘书,是个60岁左右的挺古板的人。她仔细读了杂志上的广告,转头对老板说:“太棒了。女人应该被告知这个产品”。这才化解了伯克的反对态度,他同意刊登高洁丝广告。此后,高洁丝的销售一直很好,直到今天。
在以上例子中,寻找产品的新用途,靠的是倾听客户意见;克服新产品进入市场时的障碍,还是依赖客户意见。客户反馈对于创新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作者Paul Sloane在创造力、创新和领导力主题上著述甚丰,也到处作报告。他是The Innovative Leader(具有创新力的领导者)一书的作者, A Guide to Open Innovation and Crowdsourcing (开放创新与外包指南)一书的主编。
作者:在前述案例中,护士们并不知道自己信中的内容具有经济情报价值。在大数据时代,更有可能用多种方式搜集用户反馈,其中有些“反馈”是用户自身没有意识到其反馈价值的。例如,用户每在网上订购一样东西,所留下的记录都具备反馈信息的价值,即使用户未对相关产品给出任何正面或负面的评论意见。关键是,如何巧妙地发掘出用户生成的海量信息之反馈价值。(武夷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