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

导语:中秋已过,圆月已缺。时光的车轮又一次碾压,一个刚出现不久的节日再次逝去。作为一个延续近三千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惹得四方来朝,八方来贺?

中秋节真的始于唐朝初年么?倘若是真的,为何春秋时期就已有记载?华夏文明圈的广泛影响之下,欧亚大陆连接处以及整个东南亚都被中秋节这样一种奇特的氛围所萦绕,甚至仅次于春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阖家欢乐,共聚一室,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很多优良习俗,正在华夏文明圈中慢慢沿袭,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影响着子子孙孙。当中秋节被赋予多样诗意后,中秋赏月也变得越来越具有朦胧美。月亮之上究竟有什么?古人不晓得,但咱们现在已经明了:一个偌大的环形山伴随着诸多破败不堪的陨石坑。可即便如此,远远望去,似乎依然有嫦娥在招手。中秋节在古代意味着什么?中秋节又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着一代代的华夏人?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长盛不衰的政治根源和社会意义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慢慢回顾,揭开历史的迷雾吧。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1)


中秋节有着多样称呼,每一个名字都有着不同的意境。比如: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追月节、团圆节、仲秋节和团圆节等等等等。在这其中,尤其以女儿节的政治意义最为深远,我们稍后会重点讲到。

中秋节正式以一个节日出现在华夏人的思想中,是在唐朝初年。在唐朝之前,我们也会去赏月,也会在中秋节这一天阖家欢乐、把酒言欢,可终究没有一个固定流程,颇为无奈。而在唐朝初期,天下已定,节日慢慢多了起来。再加上开朝几代皇帝都算得上仁明之君,也乐得与民同乐,中秋节的传播速度远超过同时代的其它节日。

从唐朝到宋朝,中秋节的影响力以几何的方式拼命地上涨,甚至一度不受国家控制,直接传到国外去了。当时的蛮夷之地、百越之地、远洋之地都在学习咱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秋节也搭了便车,直接溜了过去。

本文主要从中秋节三大特色:祭月、赏月、拜月来浅析:古代人心目中中秋节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2)

中秋祭月,封建王朝节日的最高水准

古代有一整套完善的祭祀制度,在这一套完整祭祀制度中,又有着诸多人力所不能控制的事情出现:比如说杀生!祭祀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包含着血腥与残忍,与此同时还连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而中秋祭月的出现,就已经代表着古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大自然的一种反馈和回应。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说法来解释:祭祀,往往是上层社会人士所特有的一种行动,在这种虚假光环之下却有着对一切未知力量的崇拜。

  • 01 天子祭月,彰显不凡气质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我们来解释下这句话:所谓的夕月指的就是祭月。在春秋时期,夕往往与祭祀有着诸多牵连。而这句话,正是出自《礼记》之手。

那么,《礼记》又是何物呢?有着怎样的影响力呢?

《礼记》这本书,写于汉代。但它最有魅力的一点在于:《礼记》基本完善春秋时期的礼制,这对我们研究先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事情有一个最完美的认知。先秦时期的天道观、人生观、宇宙观与我们现在绝大多数观念都有很大出入,可即便如此,依然能够从中窥探一二的同时大声呼唤一声:智慧!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3)

过多的文献没有必要介绍的太过繁琐,《礼记》是一部极其优秀书籍,而在《礼记》之中又详细介绍了秋夕月事件。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记录,这标志着所谓的‘中秋节’极有可能是从‘秋夕月’中演变而来。而《礼记》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观则直接表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大规模祭月出现。这个时间段的祭月,往往指的是天子带头的正式而又隆重地祭祀典礼。

  • 02 士大夫祭月,高尚变习俗

春秋时期以及先秦时期的天子祭月,往往带有隆重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对于稳定民心有这种大好处。这一点,与后期封建王朝泰山封禅极为相似,换句话来说:泰山封禅与天子祭月,都是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一场封建礼仪制度下的活动。

但与泰山封禅有着很大不同的是:天子祭月慢慢从天子行为演变为大众化行为,并且由之前的天子专属活动变为士大夫的游乐之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天翻地覆负的转变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好吧,真的有一些:因为天子不见了。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就已经粗现大范围衰减,因为西周和东周的封建机制有很大的漏洞,我们称之为分封制。在这个封建机制管理下:周天子根本没有权利行使太多的惩罚和奖励,只能一味的分封。甚至,诸侯国下属的士大夫都不在由周天子任命。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4)

这样的变故直接导致天子权威不再,天子与诸侯国平起平坐现象再次出现。那么,天子既然与诸侯国平起平坐了,天子所效忠的礼法和规章制度为什么不能被诸侯国所信奉呢?这只是一个开端,伴随着天子实力大减,诸侯国之间出现不轨行为的次数和场合越来越多。直到秦王朝一统天下,周王朝成为历史,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天大的危机:周王朝所有特权将不复存在。

而周王朝名义上控制的诸多诸侯贵族们所习以为常的中秋祭月习俗也在慢慢延展,终究是入了寻常百姓家。

中秋赏月,凸显民间情趣

中秋第二起源:农民!没有任何讽刺挖苦或者嘲笑不堪的意蕴,甚至每每想到中秋节与农民相关,心中总是感慨万分,充满了感激和钦佩。在封建王朝和半封建王朝,由于生产力不足,社会运转低下,物质流通匮乏,百姓生活困难,农民的社会地位往往会无限度的提升。

而在这无限度提升的前提之下,农民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农忙是拼命工作,只为获取那微博的收入。可这些收入又不能完全归属自己,还需要上缴国库,某些不太幸运的农民甚至还有被贪官污吏压迫的嫌疑。在康熙雍正年间,整个江南之地,涌现出大批花钱买官的现象,而百姓的税负越来越多,压垮了不少本就生活困难的艰苦百姓。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5)

可即便如此,农民依然以极其乐观的生活状态做支撑,对社会、对天地有着很大的感恩之情。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所有人充满希望的季节。古代的农民亦是如此,在收获之余难免心中振奋。倘若在和平年代或者封建君王有着一颗爱民之心的话,中秋节是很好过的。

庄稼成熟曰秋

把《礼记》中的说法翻译成现代文不难理解:秋天之所以命名为秋,很大因素是庄稼成熟时百姓的喜悦之情。八月中秋,农作物和水果也陆陆续续成熟起来。而这个时间段,恰好与中秋有所牵连,中秋时节,也正是百姓最为开心、最为舒爽的日子。

  • 01 秋报习俗,沿袭古代

岁再祭之何?春求秋报之义也

有些史学家认为:所谓的秋报,完全是古代封建祭祀礼仪的那一套,是天子对上天的祭祀祈福。可是,秋报这个词组出现的时间比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时间段都要长。汉朝班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白虎通·社稷》。有趣的是,关于秋报绝不仅仅是这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6)

良耜,秋报社稷也

在《诗·周颂·良耜序》中也明确提及,秋报这个字眼似乎比之前东西汉所提到的时间节点要提前不少年。那汉朝之后呢!?汉朝之后还有没有关于秋报的记载呢?有的,而且有很多。

春秧百顷秔,秋报十仓获

这是出自宋朝黄庭坚之手,并且是为数不多的名作之一:《按田》。如果我们按照一个先后顺序来看的话,不难发现:秋报的时间捉摸不透,但是秋报所引申出来的含义正在渐渐归一。秋报繁杂的事务背后,有着最重要的一点:秋报,是绝对意义百姓尤其是古代农民对于秋收的喜悦和祝福以及感恩。感恩谁呢?恐怕感恩最多的就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吧。

秋报在辞海中也有两种释义,不过第二种释义要明显更重一些:其一,秋日进行江山祭祀典礼,祈求神灵保佑;其二,秋季得到应有的报答,对上天表示感激。

中秋拜月,华夏文明发展的本质

随着时间发展,人类对外星事务能够有更为直观的感触。比如:月亮是一个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卫星,我们周边有数不清的恒星和卫星,地球也很有可能不是唯一一个拥有生命的球体。除太阳之外,我们的银河系乃至诸多星系中有着无数类似于太阳的存在。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7)

这些,我们上至八十老人,下至三两岁儿童,可能都知道。但有一点:有一个很大的时间差和概念认知,我们的先秦古代直到明朝末年都很难去知晓这一切。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中,所谓的风水学已经将一切囊括其中。月亮是神圣的,月亮也是很模糊的,月亮上面可能有无数只小兔子在活蹦乱跳,也有可能有一位绝世佳人在一旁饮酒。当然,天蓬元帅和吴刚是万万不能忘记的,他们可是月亮最难割舍的人儿。

当这一切围绕在古人脑海中并且挥之不去的时候,就出现一个极为神奇的现象:拜月。我们的拜月是有传统的,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单单拜月,还拜一些其他东西。而我们所拜的全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野人部落时期,我们会拜火、拜水、拜雷、拜土,因为它们都是神圣的,它们给我们祖先带来了很好的生活发展条件。如果没有土地,我们就种不出庄稼来;如果没有水资源,我们的祖先就会活活渴死;如果没有雷电,我们的祖先就不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远古时期雷电天气·,远古人更喜欢休息,因为同时间段野外的凶猛异兽也会休息,双方处于停战状态)。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8)

我们所拜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们,更好的感知它们。这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是华夏发展的本源。我们拥有四大发明,我们拥有打火石,我们拥有肥美的肉类和珍惜的禽类,我们拥有生存条件和野外生存技能,这一切都源于古代的‘拜’。

可有一样,是我们华夏古人没有拜出来的,那就是‘月’。什么是月?月亮上又有什么东西?这一切都不得而知。我们可以去月亮上么?封建王朝有一位富豪提出这个疑问,也是第一个上天的人。他将火药绑在自己的椅子上,妄图冲上天空。当然,他的下场也是极惨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物理学知识,半空中被活活摔死。

但这些都是小事情,依然无法阻止我们去拜月。月亮在华夏汉人心目中犹如一个谜一样存在,让我们的祖先去窥探,去研究,去学习。月亮上一定有些什么,一定的。于是,我们发现了潮汐规律,我们拥有阴历,我们拥有窥探月亮来辨别方向的方法,我们更发现月亮与某些物种间的密切联系。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9)

拜月,拜的是传承,学的是经验,看的是未来。在没有望远镜和火箭的时代,月亮的窥探实在是有着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这一切又有什么呢?天下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这些能够阻挡华夏汉人的发展么?明显不能。

中秋赏月,古人的智慧所在

任何一个节日但凡能够流传下来,就绝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较量和社会广泛意义。当然,这一切需要我们揭开历史的迷雾,仔细推敲。

前文讲到,中秋节的出现,是唐朝的统治者有意为之,并且明确出现节日的习俗和行为规范,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其中。《唐书·太宗记》对此有明确记载: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一件宝物霓裳羽衣曲,也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中秋节才被登上历史舞台。当然,这样的说辞实在是有些玄妙和迷信,但也能够看得出上层阶级对于中秋节的重视。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10)

  • 01 中秋佳节,增加男女青年见面机会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请注意,这个所谓的游玩,很大程度上是不会限制男女的,而且理论上来说,封建王朝更希望通过这样的节日鼓励女子外出,去寻找一些新上人。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根本就是发展人口,诸多政策倾斜也是为了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增加人口。(包括女子结婚年龄一再缩小,未婚者上缴高额税负等等)

中秋佳节全民参与,甚至各地官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点拨之下,自然有很多情真意切、一眼定终生的少男少女,这对于增加人口而言有着无穷尽的妙处。

  • 02 中秋佳节,提供笼络朝中大臣机会

中秋时节的狂欢,不单单是下层百姓才能参与其中,朝中大臣更是玩的热闹。官员往往会互赠礼品,皇帝也会参与其中。事情一旦整到这个层面,就不单单是官员自身的事情了,隐约间还有着诸多政治参与其中。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11)

皇帝给谁送礼品,朝中大臣谁和谁有走得近了些,这些在寻常百姓眼中看似平常如松的节日,却被帝王家玩出了花样,整出了猫腻。

  • 03 中秋佳节,赋予诗人骚客一展才华机会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这是白居易写得一首简短中秋诗词,言简意骇的表明中秋佳节时期的个人思念之物以及内心的惆怅和向往之情。每逢中秋佳节,无数的文人墨客都会执笔写信,或缠绵、或忧愁、或思念、或欢喜。中秋佳节,早已不是一个平凡的节日,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场合。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12)

  • 04 中秋佳节,给予寻常人家相聚机会

中秋佳节,往往更是一个团圆日。每逢佳节,一家人开开心心坐在一起,聊一些生活趣事,谈一些奇闻异事,这是绝大多数人所希望、所向往的。

中秋佳节所代表的其它所有含义我们可以同同舍去,唯有这一点是万万不能割舍的。团圆,是每一位华夏人所必胜追寻的,也是华夏文明精髓之一伴随着血液流传下开的。

中秋佳节已过,可是其所代表的诸多韵味依然能够值得我们细细回味。一个节日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必然有着它的过人之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中秋佳节伴随着华夏文明和华夏影响力正在越传越远,影响也愈加深远。

中秋为什么要赏月寓意着什么(祭月赏月拜月)(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