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报道(国际志愿者日致敬平凡英雄)
2021年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共同未来 立即志愿服务”。当日,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联合内蒙古血液中心举办了“用爱心播种阳光 用高尚践行平凡”大型无偿献血活动,来自呼和浩特市志愿者联合会大学生公益团、内蒙古福生公益志愿服务团、青城熊猫群以及内蒙古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等260余名志愿者参加活动,其中164人成功捐献全血47600毫升,捐献血小板12个治疗量,他们用热血弘扬志愿精神,传递公益力量。
献血前先进行初筛
队伍逐渐壮大
“请您靠边停车,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当天早晨,在内蒙古血液中心大门口,保安人员一边引导车辆有序停放,一边对前来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的健康信息进行登记。来者依次通过检查后方可进入内蒙古血液中心大楼。楼前,不断有志愿者献完血按压着胳膊披着外套走下献血车。
“先喝一杯红糖水,暖暖身子……”,走进内蒙古血液中心一楼大厅,不时能听到这样让人温暖的话语。记者了解到,一大早,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就来到活动现场,为前来献血的志愿者递上热气腾腾的红糖水。
退伍老兵来献血
活动现场,5名着统一红色服装的小伙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们都是退伍老兵,今天来献血就是为了加入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这个大家庭,希望以后能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为青春增添一些亮丽的底色。”其中一名小伙子对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队长柳军说道。“那太好啦,欢迎欢迎。”柳军高兴地回应。“我们都是当过兵的人,一朝是军人,终生报国家。只要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我们随叫随到。”呼和浩特市应急先锋救援队副队长李彬告诉记者,他们5人都是呼和浩特市应急先锋救援队成员,都曾在部队服役,退役转业后因为共同的爱好自发组建了一支民间公益性救援队,从事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道路救援及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同时还为大型公益、赛事活动做安全保障工作,用在部队学过的本领为社会做贡献,目前已有成员50多人。
成功捐献“熊猫血”
“熊猫侠”来助阵
当天的活动中,还来了20多名“熊猫侠”。他们的身上流淌着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血。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血型,因为极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青城熊猫群”组织者王道告诉记者,临近年底,群里一些自由职业者即将回老家过年,为了能够使一些拥有同样血型的急救患者及时用上救命血,他们特意来血液中心库存一些“熊猫血”。当天,共有6位“熊猫侠”成功捐献“熊猫血”1800毫升。
内蒙古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与“熊猫侠”合影
王道本人并非是“熊猫血”血型,但其妻子是“熊猫血”血型,多年来一直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6年前,王道的妻子在一次产检时才知道自已原来是罕见的“熊猫血”血型。医生告诉他们,“熊猫血”产妇生下的孩子一旦出现“溶血”情况,很危险。这个意外的消息让王道夫妇很紧张。为了保护妻儿平安健康,王道专程前往北京请教相关妇产科专家,并从网上查询“熊猫血”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组建了“青城熊猫群”。目前,“青城熊猫群”共组建了两个大群,拥有成员800多人。同时,还组建了4个不同血型的小群,群成员除了通过报团取暖的方式互帮互助外,还积极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今年11月,为了更精准地在第一时间救助“熊猫血”患者,王道又成立了一支“青城熊猫群—血液保障队”,现有成员有180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1岁,最大的有68岁,能献血的献血,不能献血的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保障队的初衷是旨在培养一批紧急时刻能随叫随到发挥作用的积极分子。
刘健捐献血小板
传播公益大爱
10多年前,王树梅在单位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得知自己是稀有的RH阴性血型,之后,她加入了“青城熊猫群”。加入“青城熊猫群”后,发现还有很多人也是RH阴性血型,心中便有了安全感,特别是通过大家的努力被社会认知后,献血救人就更有劲了。”王树梅说,她目前已经累计无偿献血5600毫升了。
刘文杰也是RH阴性血型,至今已经献血3000毫升。他告诉记者,“熊猫血”群体既是稀有群体,亦是弱势群体,如遇意外,面临的风险也将数倍于他人。他曾数次目睹“熊猫血”患者因用血难而徘徊于生死间。“‘青城熊猫群’成立6年以来,成员们用自己默默无闻地付出,为众多‘熊猫血’患者争取了活着的机会,给‘熊猫血’家庭带来重生的希望,人间大爱莫过于此。”刘文杰感慨地说。
呼格吉图也是一名“熊猫侠”,他说,以前身体素质不好,多年来积极坚持无偿献血,不但救助了他人,还提高了自身免疫力,目前献血总量达到2万余毫升。
今年60岁的刘增力是一名教师,已经献血数十载,默默救助了很多患者。“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这是我多年做公益的切身体会。”他对记者说到。
“90后”张婷是从集宁赶来,当日成功献血300毫升。她告诉记者,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张婷说,因为家族中有4位亲属是“熊猫血”,生病时曾得到过其他“熊猫侠”的帮助,因此自己也想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采访中,王道自豪地说,“青城熊猫群”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服务范围已经辐射到呼包鄂三地,大家用自己的热血将公益的力量、大爱的精神传播到周边城市。
志愿者定格难忘瞬间
大学生接力献爱心
无偿献血现场从来不缺少年轻的身影。当日,内蒙古多所高校的青年学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截至10时30分,内蒙古农业大学南校区的同学们中已有60人拿上了献血证;呼和浩特市志愿者联合会大学生公益团也有30人成功献血,内蒙古农业大学红十字协会20人成功献血……
早在2016年5月,为了更好地推动首府地区乃至全区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提升血液管理部门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内蒙古血液中心与北方新报社首次开展联动宣传的有益尝试,以“北方新报”命名爱心献血车。内蒙古首辆以媒体命名的爱心献血车——“北方新报号”启动之时,倡导互帮互助的“无偿献血公益联盟”也随之启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经过多年的运营,“北方新报”号爱心献血车不断走进社区、部队、高校、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仅成为了首府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影响,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持续发展壮大。2020年12月5日,北方新报社正式组建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以大学生为主要成员,联动社会公益团队一起助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服务队现有核心成员37人及骨干志愿者400余人,同时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17所高校(学院)成立了分队。
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主要职责是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以内蒙古血液中心为活动基地,每月不定期举办无偿献血活动和献血知识讲座,广泛宣传无偿献血重要性、科学性,普及安全献血用血知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群众健康服务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这是队长柳军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35岁的柳军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1年,献血总次数107次,献血总量41800毫升。2015年,柳军荣获“全国献血铜奖”;2019年获得“星级志愿者”称号;2020年获得“全国献血金奖”。随着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深入了解,柳军认为100个人献血比一个人献血100次好得多。于是,他开始一边自己坚持定期献血,一边广泛发动身边的人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每当听到有人因为他捐献的血液获得新生时,柳军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采访中,柳军说,最初献血的荣誉感也早已成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云福生领到“全国献血铜奖”荣誉证书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从事驾驶工作的云福生献完血后,开心地领到了“全国献血铜奖”荣誉证书。因为工作的原因,云福生经常熬夜。第一次献血时被查出“转氨酶高”,此后,他又因为健康原因数次不能献血。平时不懂得心疼自己的云福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戒酒、按时吃饭休息,经过3年的保养,2017年,云福生终于体检合格,成功献血。如今,他和妻子成为血液中心的常客。“献血帮助了别人,也改善了我的亚健康,是一件大好事。”云福生说。
第七届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刘健早早便来捐献血小板。当日,是他第12次捐献血小板。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献血时经常带着女儿一起来。在他的带动下,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已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上百次。“最早带她参加公益活动是为了增加她的见识,锻炼她的胆量,后来发现孩子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不仅懂得了感恩和劳动,爱与奉献的种子也在她心底生根发芽。”刘健说道。刘健在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呼和浩特分公司大青山通行收费所工作,因为分公司特别支持公益活动,所里的26名工作人员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献过血。
许长春展示电子献血证
第104次献血的许长春也早早地来到内蒙古血液中心提供志愿服务。他告诉记者,11月30日才献过血,献血时间间隔不够,所以就过来提供志愿服务,指导首次献血的志愿者如何填表,叮嘱他们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等。
期待更多爱心力量加入
12月的冬季气温骤降,即便冒着严寒,依然阻挡不住无偿献血志愿者传递温暖的脚步。当日,大家热情高涨,一袋袋殷红热血,一份份爱心分享,体现了志愿者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优良传统。
无偿献血是发扬人道精神、传递爱心、拯救生命的崇高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今年,北方新报社与内蒙古血液中心继续联合开展“无偿献血公益联盟”宣传活动,邀请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以及爱心人士加入,联盟将汇集更多社会力量,为呼和浩特地区临床用血提供更多的血液储备。内蒙古血液中心爱心邀约热线:0471-4212330;北方新报社爱心邀约热线:18686032799。(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王利军 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见习记者 费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