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主席

曾麟书和曾国藩父子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科举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1)

不过似乎曾麟书的运气并不是很好,从十几岁开始参加考试,前后考了16次,40多岁依然还是童生身份!

后来儿子曾国藩长大了,就和儿子一同去参加科考。

道光12年,也就是公元1832年的春天!

曾麟书和儿子曾国藩从家乡湖南湘乡县出发,前后考了16次没有考中秀才的曾麟书,就把希望寄托在14岁的儿子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2)

然而曾国藩和父亲一样,连续五次科考不中,这对父子俨然成为了当地的笑谈,当地人提起曾家父子总会说:曾家的祖坟上没有冒青烟,再怎么折腾都是枉然。

曾国藩后来回忆说,曾家自有族谱开始,从宋朝到清朝几百年里没有出过一个秀才,到了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这一代受了刺激。

曾玉屏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读过书,家里没钱,但是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和城里的纨绔子弟整日花天酒地。

一日,曾玉屏刚好在湘潭的一个酒肆里和一群酒肉朋友喝酒吃肉,刚好一老人领着孩子路过,就指着他们这帮人对自己的孩子说:

以后要好好读书,不要像这些人一样,沾上这些坏毛病,家里穷得要命,自己却跑到外面装有钱的大爷”!

刚好这话就被曾玉屏给听到,听了之后臊得要命,总觉得自己活得人五人六,没想到自己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笑话。

这让曾玉屏大受刺激,像是变了一个人,曾玉屏后来给曾国藩说,从那天开始,也就是35岁才开始务农,艰苦奋斗了几十年,置办了百余亩的土地,让曾家从一个普通的中农变成了小地主家庭。

艰苦奋斗的曾玉屏认为,在那个时候家族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彻底改变家族的命运,就必须要送孩子去考科举!

在那个时代一个家族要兴旺发达,就必须要有读书人当官,于是就让长子曾麟书去读书。

然而儿子经历二十多年连续16次科考失败,继而就把希望寄托在长孙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3)

八岁时曾国藩就熟读五经,九岁习八股文,14岁曾国藩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曾国藩似乎也不太灵光,5次考试均以失败告终。

村里很多人认为曾家人没有这个命,有钱有地就行,然而曾玉屏却不以为然,儿子不行,我有孙子,孙子不行,我有重孙子,势必要为家族培养出一位读书人。

他哪里知道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每次去考试都是一种煎熬和痛苦,路途的辛苦自不必说,从自己家走到长沙府每次都要走350里路!

这个距离曾麟书走了16年,曾国藩也走了5年,但最痛苦的就是名落孙山的打击,和别人的讥讽嘲笑,曾国藩前后五次科考失败,真的是脸上挂不住。

43岁的曾麟书榜上有名,终于中了秀才,而曾国藩的名字却在另一边的【悬牌批责】上展示!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4)

所谓【悬牌批责】就是反面典型科考文章,曾国藩的文章被拿出来当作反面典型。

但反面的理由呢,是文笔上道理不同,是很严重的批评,这让曾国藩一时间也在全省以至于全国出了名!

曾国藩后来回忆说:“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被拎出来,当众批评”。

回到家后曾国藩非常务实地分析自己为什么失败,第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太笨了,曾国藩讲过一个笑话!

说自己小时候在家里背《岳阳楼记》,家里来了个小偷,在房梁上等着曾国藩睡觉了,他好偷东西!

谁知道曾国藩总是背不下来,房上的小偷听来听去都会背了,后来小偷实在忍不住从房梁上跳下来破口大骂:

“如此愚笨为何还要读书”,说罢小偷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完了!

这可能只是个传说罢了,不过事实上曾国藩确实很用功。

曾国藩总结自己的失败,首先从文理不通下手,分析自己的文章问题,找出自己文章的毛病,然后下功夫改正!

道光13年,也就是1833年曾国藩再次踏上科考。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5)

笔墨横飞,胸有成竹,果然在放榜的当天中榜

第2年曾国藩又参加了举试,当时湖南全省能中举人也不超过50人,曾国藩第1次参加举人考试就中了湖南第36名!

中了举人之后曾国藩来到北京参加考试,曾国藩似乎在受到挫折之后,确实有所精进!

道光18年,28岁的曾国藩参加翰林的选拔考试,曾国藩在考试中发挥得非常出色,道光皇帝亲自看了曾国藩的试卷后,评为第2名翰林院庶吉士。

曾国藩开始了仕途之路,曾国藩认为:

“既然我天生就笨,那我就不要绕弯子耍心眼,做人做事就不走捷径,按照最笨的办法”。

28岁的曾国藩来到北京后,本来有些踌躇满志,但是在翰林院里他见到的人,从言谈举止中,都透着一股大儒风范!自己和这些人相比,越发惭愧!

从小曾国藩为了中科举,根本就没有读过几本像样的书,全都是类似今天的应试教材。

没读过太多书的曾国藩在北京,无论从气质上,还是观念上,都非常地庸俗

曾国藩觉得自己和古往今来的圣贤相比!是真的太过于狭窄,境界很低!目光短浅!

性格上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浮躁,坐不住没耐心!翰林的工作并不是很繁忙,曾国藩自己在日记里说:

“刚到翰林院前后40天每天就是串门喝酒,除了无所事事整天闲逛”。

曾国藩还认为自己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

那就是必须要改掉的,“好色”!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6)

说简单点的就是没事喜欢多看几眼美女或者朋友的妻妾什么的。

缺点和毛病非常多的曾国藩,是如何改掉自己身上毛病的?

1840年开始到咸丰二年,也就是1852年10多年的时间,曾国藩从七品的翰林检讨,一直到礼部侍郎正二品!

资质平庸在官场上毫无根基的曾国藩,是如何做到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呢?

曾国藩在进入北京之后呢,为了参加翰林考试,也开始了奋发图强,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和毛病,并且励志要像圣人一样地地修身养性,并且给自己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标准。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7)

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参加翰林大考,一举在127名考生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道光皇帝亲自召见了他,并擢升为翰林院侍讲,从七品直接晋升到了从五品,连升四级

曾国藩在北京交友广泛,对于朋友总是能够设身处地的倾囊相助,这也使得曾国藩在朝廷中的声望一下子传播开来!

道光26年,曾国藩更是直接成为了湖南在京官员代表的领袖。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8)

曾国藩生前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处事态度!

那就是面对自己的上级领导保持距离!

曾国藩之所以创造了道光朝升迁最快的记录,还得益于贵人相助,这其中就有军机大臣穆彰阿和权臣肃顺的支持和提携

曾国藩科考时主考官就是穆彰阿,在当时也就是曾国藩就是穆彰阿门下的学生,而穆彰阿对于曾国藩的升迁也非常看重!

在穆彰阿倒台后,作为其学生和保荐官员的曾国藩却能全身而退!

后来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也是在肃顺的支持下才顺利升迁,而当肃顺倒台时,朝廷在调查肃顺与他人的来往书信时,也没有牵连到曾国藩的头上!

与上司保持距离可以说是曾文正公(曾国藩)一生的原则。

曾国藩曾在成为朝廷重臣后多次提携和支持左宗棠出仕,然而左宗棠却在朋友面前多次说曾国藩为人不正的坏话!

曾国藩在得知这些情况的时候,也并无生气,并且依旧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帮助左宗棠。

左宗棠似乎并不领情,直至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时!

当时朝廷命曾国藩予以粮草饷银支持,左宗棠本以为曾国藩会暗中发难!

曾国藩依旧在后方不遗余力地支持兵马钱粮,助其顺利收复新疆,左宗棠为此深受感动,可见曾国藩为人心胸之宽广。

很多人认为曾国藩创建了湘军,救大清于危难之际,他已经拥有了取缔清王朝的能力,甚至当时的外国学者认为,只要曾国藩愿意,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中国的皇帝!

然而他并没有选择这么做,在政治方面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在学问上一心向圣人学习,立志要做圣人,死后被朝廷追谥号“文正”也可算得上是“一代完人”!

曾国藩的一生总结(曾国藩的辛酸成长史)(9)

大家觉得曾国藩的一生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