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导面前紧张不会说话怎么办(跟大领导说话总紧张结巴怎么办)

在领导面前紧张不会说话怎么办(跟大领导说话总紧张结巴怎么办)(1)

原创 镇长助理

公众号 大树镇巡抚

今天,请到的是一位来自央媒的资深老记者朋友来为读者作解答。

您好,我是您的一位女读者,今年27岁,在中南部省份的一家国企的总部工作。说实话,我们单位收入一般,而且企业对技术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文科出身的我可以说正面临瓶颈期吧。

但正好现在有机会调入本省的商报做编辑,这家商报不是很有名,可据说效益还行。但是我很担心纸媒如今衰落,导致这个饭碗不长久,毕竟现在时代变化太快太快了,非常犹豫是否成行,可否麻烦您给我一些指点呢?

大树信箱回复:

27岁,正是就业创业的大好年龄。如果是本科毕业,已经工作满5年;硕士毕业,则也工作了2到3年,此时有干劲和想法的年轻人,已经想办法往上走一个台阶了。

当然如果工作内容和自己兴趣、能力匹配度一般,或者说已经过了刚入职头两年的新鲜阶段,进入略有迷茫的瓶颈期,那确实不能只低头赶路,还要多抬头看天,综合多方面因素作打算。

大学应届毕业即进入省国企总部,说明个人天资还是比较优秀的,或者人脉家境也相对富足。国企总部,通常来讲会解决正式编制,工作节奏相对规律;

如果还是旱涝保收高福利的能源、电力、烟草等垄断国企,那在未来几年还将是很多985、211或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的“香饽饽”。

至于面临国企体制内上升空间小或者一眼能望到头的职业路径,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整个总部集团内的地位。

众所周知,一个大企业一般都只有一到两个核心主业,核心资源也就集中在少数几个部门内,其他部门围绕主业做好服务等工作。

如果是核心主业部门的核心岗位,和自己所学专业匹配度高,可以考虑继续工作下去。

如果是相对清闲的财务、人力、党群、办公室等职能部门,通常跟大学所学专业关联不大,一般来说,比较适合上进心没那么突出的人。

不过呢,这些岗位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接触领导、服务领导的机会相对更多一点,如果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资源有天赋,也是弯道超车的优质路径。

但如果不安于按部就班两点一线的工作,跳出来换个赛道也是可行的。

至于说调入省里的商报做编辑,因为对地区和报纸级别没有给出资料,笔者无法直接给出建议。笔者之前有幸在某大型传媒集团做过多年记者和编辑,就个人经验来分析一下,供参考。

首先既然明确是商报,那就一分为二来看,大多数商报是省级日报的下属二级子公司,经过多轮改革,绝大多数已经是自负盈亏的市场化企业。

假设是经济相对较好、资源又在省会集中的人口大省,那有些省级媒体无论从经营还是采编来看,仍然是比较过硬的,有些部门岗位收入也尚可。

例如某西部省会商报,主业是房地产开发,账上常年趴着几十亿现金流,经营压力比较小,记者可以放开手脚,花时间写“叫好不叫座”的调查类稿件,帮集团持续打造影响力即可。

打个比方,类似于持续烧钱亏损的互联网长视频,爱奇艺和腾讯视频重要职能是负责给母公司百度和腾讯引流,至于亏钱,只要别太过分影响到集团财报,都会被允许继续烧钱搞创新。

但是对于多数地方媒体来说,不管是体制内的广播电视台还是日报及其子报子刊,例如商报、晚报等,都面临着实实在在的生存压力,因经营不善导致记者编辑讨要薪水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等网站平台占据了绝大多数读者阅读时间和注意力,普通传统媒体只有两个选项:

要么,放弃内容为王、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传统操守,向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自媒体爽文风格低头。

要么,接受广告收入为此锐减的现实,拿着牌照、编制和低薪混日子,未来接受被各种裁并。

如今信息流通的速度太快了,全国读者观众每天关注的话题都是固定几个,要么冲上热搜引发围观,要么各家媒体都在抢着报道做同质化竞争,自媒体跟风二次加工和炒作。

换言之,能得到一手资料的全国垄断性传统党报和电视台,才有可能在流量经济下不至于掉队。

而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如果不是刚才所说的,有自己的“金库”,或是作为省市级领导的“自我”宣传抓手给与财政补贴的话,很多都难以在如今如此内卷的传媒市场环境下更好发展。

在领导面前紧张不会说话怎么办(跟大领导说话总紧张结巴怎么办)(2)

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时代的大风早已刮起

所以回到开头你的疑问——“担心纸媒如今衰落,这个饭碗不长久”——直觉告诉你,换这个工作可能弊大于利。

除非上家国企没有编制,而这家有;或者这家报社效益可以持续不错,收入较在国企有大幅增长;亦或者同为体制内带编企业,报社的家庭和个人人脉关系要比国企要好,否则不宜贸然跳槽。

如果这位朋友实在对媒体的工作感兴趣,或是有其他取舍仍决定加入,那这里可以继续补充一点小知识。

首先,媒体采编主要分为记者和编辑。

先说记者。记者常年要外出采拍,坏处是作息不规律较为辛苦,好处是能有机会借助平台,直接接触采访对象。

如果是商报,则面对公司和企业家为主,可以慢慢搭建起自己个人的人脉资源和发展圈子,日后华丽转身的例子也很多;

接下来说编辑。编辑主要在后台指挥(有时候是配合,具体不展开)记者,好处是工作时间相对规律,适合“爱坐办公室”的女同志,但是缺点在于社会接触面相对狭窄,和国企职能部门有点相似,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做文字工作而已。

镇长您好,我来自东北某市,男,85后,研究生毕业后回老家在地方日报做记者。

现在,我经常有机会跟市里的领导出行,大家都觉得很幸运,毕竟常常能接触领导。但我却感觉自己一直没能给领导留个好印象。

我性格比较内向吧,很容易紧张,领导一问话,就变得特别结巴,平常领导和人聊天也搭不上话,请问如何克服这个毛病?

大树信箱回复:

地方日报记者,又是男生,加上如果跑口领域还不错,好好经营沉淀,未来发展前景应很不错。

你提到自己经常有机会跟领导出行,说明还是挺受报社重视的。毕竟本人比较优秀,报社才会放心安排你接触核心资源。从你的描述来看,应该是谦虚了。

首先明确一点,我国坚持“政治家办报”方针,因此地方日报可以直接称为党报党刊,是地方宣传部门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地方机关和领导作为上传下达、对外展示、舆论引导的重要抓手和工具,因此在地方日报做跑口记者也被看做是“公家人”,带体制内编制身份,是很受相关采访对象尊敬的。

但是作为记者,也要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所认知:记者不仅是一个新闻的搜集、采编人员,更是一名社会活动家。

“三分靠写作,七分靠采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与人打交道的本领肯定是一流的。

我国著名的报人和主持人,都是优秀的社会活动价,既能与社会名流谈笑风生、“觥筹交错”,也能深入田间地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谈话闲聊中就常常启发出选题、打开了写作思路、获得一手原始素材。

因此,遇事遇人紧张乃至结巴答不上话来,肯定是当记者的一个缺点,需要着重锤炼新闻“四力”中的脚力,逼着自己走出办公室,走出象牙塔,去跟社会大众接触、去聊天,学会站在采访对象角度思考问题,熟能生巧,像孟子一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渐渐变得自信,乃至谈吐得体大方有气度。

关于领导,这里还有一个内外有别,是自己单位的直属领导还是外面跑口联系部门的领导。

对于自己领导,尽管记者因为职业原因,能享受相对高的自由度,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体制内动物”,要服从直属上级领导的指挥命令。

“宣传工作无小事”,如果自说自话,做不到令行禁止,会造成严重的舆论事故,到时候不光对自己个人工作生涯造成阴影,对领导乃至整个系统都会造成损害。

因此在一些岗位,为人内向并不是缺点,很多时候意味着仔细、谨慎、周全,“小心使得万年船”。

对于外面跑口联系的领导,要把他看成服务对象,有时看成可以结交的朋友。

毕竟,对方和你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反之因为可以借助你的渠道对外发声、展示形象,是天然愿意与你结成命运共同体的。

你要做的就是接住对方抛出的橄榄枝,待人接物主动一些、自信一些,创造共赢局面。

说完两种领导的区别,接下来说共同点。

首先,肯定是先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不管是采访、写稿,还是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都要高度重视,不能偷懒、带侥幸心理,以为领导看不见就糊弄过去。

既然能做到上级位置上,肯定站位高,信息渠道也远比一般记者丰富,勤恳踏实付出努力做出成绩,好领导肯定会看在眼里,作为对你工作和为人评价的最重要参考。

有这个印象打底,即使内向“不会来事”,领导在内心还是会认同和器重你,与你多交流谈心,此时自己把握机会即可。外单位的领导也同此理。

第二,要适当提高自己的情商和待人接物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也是感情动物,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好恶倾向。

“领导问话就紧张,领导聊天也搭不上话”,反映的是你对领导的性格、日常兴趣和思维习惯不够了解,说明日常对领导的分析研究做的很不够,需要补足“功课”,比较容易切入的是寻找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点,找共同话题。

笔者记得有本书按照性格和行为习惯把领导分为十几种类型,每种应对方式不尽相同。

如果不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会玩套路,肯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对所有类型领导的“胃口”。那就用笨办法,跟领导交往时以真心换真心。

笔者不建议带着功利心与领导交流,因为在聪明如领导的眼里迟早会变形走样弄巧成拙,也不是性格内向者擅长做到的;

而是要找与自己“气味相投”的领导,可以从日常交流中加强思想沟通,让互相之间慢慢产生亲近感,熟悉之后可以谈的内容范围就会打开很多。

试想,你和亲戚、熟人聊天问答,不会结巴紧张吧?

第三,领导跟人聊天而你搭不上话,很有可能是源于自身阅历不够、知识储备不足。

如果领导谈的话题,你日常都没有思考过,即使头脑反应敏捷,也不好贸然插话。

领导要对你产生兴趣,让你“参与”聊天,很多时候也取决于你的学养水平。

要知道,很多时候不是下属在观察“琢磨”领导,而是领导在考察下属,通过一言一行来判断这个年轻人的实力和潜力。

优秀的领导跟下属聊过一两次,就能大体摸清其性格、品行和思维习惯,这些“内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改变。

所以还是回到开头笔者提到的,要苦练记者职业基本功,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从容应对领导的提问,给领导做决策参考,和领导做朋友,为新闻宣传事业添砖加瓦。

在领导面前紧张不会说话怎么办(跟大领导说话总紧张结巴怎么办)(3)

欢迎读者朋友们发来邮件,和我讲一讲你的困惑,说一说你的困局,看一看我的朋友们有什么能帮助和开导你的地方。

为了帮助到更多的读者,我将不定期地刊载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问题的解决路径。

请放心,会事先征求来信者的首肯,同时所有个人信息都将被隐去,为你的隐私绝对保密。

请记住这个邮箱:

dashuzhenzhang@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